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的现状,探讨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与人际信任、应对方式和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658位农村中学生(368位留守中学生和290名非留守中学生),完成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青少年孤独感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人际信任问卷并进行分析。结果:(1)农村非留守中学生与不同类型的留守中学生在心理韧性的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因子上得分差异显著;(2)不同年级的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得分差异显著;(3)积极应对在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与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人际信任和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心理韧性会通过积极应对方式降低孤独感,而人际信任也可以通过积极应对方式降低孤独感。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心理韧性与学业水平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致力于研究心理韧性的地区、性别和年级特点及其与学业水平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707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情绪控制、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子量表,个人力、支持力分量表和总量表上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在人际协助子量表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在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和家庭支持子量表上,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2)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心理韧性存在显著差异;(3)心理韧性总量表、分量表及其子量表与中学生的学业水平均成显著正相关;(4)积极认知和家庭支持子量表对学业水平有显著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3.
武警某部官兵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武警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特点的调查分析,为部队开展心理卫生工作及心理干预服务。本研究采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236名福州某武警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武警官兵积极应对得分高于全国常模,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全国常模;SCL-90各因子分与全国军人常模,男军人常模比较都较低,且差异非常显著;不同年龄段武警在SCL-90各因子得分上都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军衔的武警在积极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显示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345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人际信任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来探讨初中生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人际信任、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性别在各量表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2)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与应对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人际信任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应对方式与人际信任间呈显著的负相关(.3)家庭适应性对应对方式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亲密度对人际信任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大学生相对剥夺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人际敏感性问卷,探究贫困大学生相对剥夺感、应对方式和人际敏感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对剥夺感、消极应对方式和人际敏感性三者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对剥夺感、人际敏感性均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相对剥夺感对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和人际敏感性都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均能显著预测人际敏感性。应对方式在贫困大学生相对剥夺感对人际敏感性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建议通过从认知改变、积极应对和人际互动等方面提升贫困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横断面研究,运用控制圈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控制圈及其个人实力和人际控制两个因子的水平较高,社会政治控制因子的水平一般;(2)大学生特质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处于较高水平,而消极应对水平一般;(3)在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影响方面,大学生控制圈在身份、城乡两个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在性别及专业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4)大学生控制圈与特质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密切,大学生的控制感对其应对方式的预测作用显著。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控制感和积极应对水平较高,控制感影响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福州大学城在校大学生(大一、大二、大三)人际信任、应对方式和孤独感现状及关系.方法:对三所学校266名学生随机抽样,采用UCLA孤独量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孤独感、人际信任、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不存在性别差异.②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较高的孤独感.孤独感不存在年级、性别差异,但存在校际差异,福大学生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师大学生.③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均比大二大三学生优越.大二大三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差异不显著.④师大学生相对于医大和福大学生应对方式不积极.⑤大一至大三的学生孤独感和其积极应对方式有显著差异.结论:人际信任、消极应对方式对孤独感不具有预测性;积极应对方式对孤独感有一定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Conner-Davidson韧性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230名高职院校贫困生自尊、应对方式和心理复原力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良好适应者的心理复原力显著高于不良适应者,且拥有高自尊和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的应对方式;贫困生心理复原力与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以及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自责)显著负相关;自尊在解决问题和心理复原力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而求助和自责完全通过自尊影响到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复原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对赤峰地区某高校的大学生、研究生进行了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以研究疫情常态化管控下高校学生的焦虑情况和应对方式,使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开展调查,其结果显示受试学生1361人的状态焦虑得分高于特质焦虑得分,积极应对方式的得分高于消极应对方式的得分;男女生在消极应对方式上和状态焦虑上没有显出差异,但是在积极应对方式和特质焦虑分量表中,男女生表现出显著差异;在积极应对和状态焦虑上,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消极应对方式和特质焦虑上差异不显著;积极应对方式、特质焦虑状态、状态焦虑状态在年级上有显著差异,但消极应对方式在年级上没有显著差异;受试者居住地环境条件、封控程度会影响学生的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但对于应对方式没有显著差异;此外,对线上学习适应的同学,其更会出现积极的应对方式。未来,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监测,作为高校辅导员需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以更为积极的态度面对各种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大学生志愿者的人格、应对方式与共情特点对其志愿服务参与意向的影响,随机抽取无锡大学新生志愿者129例和非志愿者123例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与人际反应指标量表(IRI-C)的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志愿者的E分显著高于非志愿者;志愿者的积极应对得分显著高于非志愿者;志愿者和非志愿者在IRI-C各分量表上均无显著差异;女性志愿者的消极应对得分显著低于男性;女性志愿者的想象和同情关怀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志愿者的人格、应对方式与共情特点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由此可见,共情能力不是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意向的主要因素,大学生志愿者普遍拥有外向开朗的性格和积极乐观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尝试探讨留守儿童积极适应、消极适应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采用社会适应问卷和心理弹性量表对232名农村留守初中生积极适应、消极适应和心理弹性进行测查.结果显示:留守初中生的积极适应和消极适应各指标得分均呈偏态分布;不同适应类型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得分存在显著差异,高危型学生弹性水平最低,适应型学生弹性水平最高;心理弹性对积极适应和消极适应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累积解释力分别达到61%和37%.其中,目标专注对积极适应的预测力最大,情绪控制对消极适应的预测作用最大;积极认知有助于提升积极适应功能,家庭支持则有助于减少消极适应症状.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对留守儿童适应的预测作用具有领域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357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量表法收集数据,探讨初中生自我接纳、应对方式和攻击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初中生的攻击性与自我接纳、积极应对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显著正相关;(2)男生在积极应对分量表、身体攻击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初二学生在自我接纳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一学生,初一学生在消极应对分量表、身体攻击难度及其全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二学生;(3)初中生的自我接纳和积极应对方式对攻击性有显著的预测效果;(4)应对方式在初中生自我接纳和攻击性之间起着部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高中阶段聋生的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状况,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聋生在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健听学生,但在支持利用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聋生与健听学生在积极应对方式上的得分无显著差异,而聋生在消极应对方式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健听学生;在聋生组和健听学生组,社会支持对应对方式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451名文科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文科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良好;大二的社会支持得分显著高于大一的;社会支持得分在出生排行上存在显著差异;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对社会支持有显著的预测力;对室友、经济状况、自己、朋友、家庭和社会关系的满意度对社会支持有显著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402名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来看,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0.1%;从各个因子来看,学习焦虑检出率最高(51.03%);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年级、性别差异。(2)小学生社会支持方面年级、性别差异显著,而应对方式上年级差异显著、性别差异不显著。(3)高社会支持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低社会支持组,低消极应对组和高积极应对组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对应的高消极应对组和低积极应对组。(4)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与MHT总分及除自责倾向外的诸因子相关显著,客观支持与孤独倾向相关显著;两种应对方式均与MHT总分及除自责倾向和过敏倾向外的诸因子相关显著。(5)主观支持以及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均进入了回归方程,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以及应对方式的关系,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心理咨询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总体幸福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对188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专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一般自我效能较高,处于自信心较高水平,其应对方式以积极应对为主;②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城乡、专业上无显著差异;③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学科和地区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性别和年级方面有显著性差异;④应对方式在性别、城乡、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⑤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相关,其中,与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⑥一般自我效能感能解释主观幸福感的比例达19.7%左右,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联合预测为22.4%,积极应对方式预测为12.8%,消极应对预测则为9.6%。结论积极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运用儿童孤独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江苏某层210名留守儿童和222名非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①留守儿童孤独感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低龄时尤为明显;②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孤独感有显著预测作用;③积极应对可以有效缓冲社会支持不足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存在调节效应;④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在社会支持与留守儿童孤独感之间均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8.
以538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波士顿情绪智力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大学生情绪智力和应对方式的特点及情绪智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显示,性别不同和生源地不同的大学生在情绪智力各因子上差异不明显,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自我意识、自我激励、人际情商和情智教练四个方面都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应对方式方面,大学生之间的差异均不太显著。情绪智力各个因子都与SCL-90总分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与SCL-90总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自责和退避因子与SCL-90总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人际情商、自我激励、自我意识、自责、解决问题和求助与SCL-90总分之间存在极为显著的线性关系,能够联合预测71.6%的变异。  相似文献   

19.
唐桂梅 《高教论坛》2020,(3):117-121
采用MBTI和应对方式问卷对1143名高职学生进行施测,通过SPSS22.0对数据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心理类型的学生在应对方式上差异极为显著;心理类型中的J、T、S、E因子跟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等应对方式呈高度负相关,且有一定的反向预测作用;J、T、E因子跟解决问题高度相关,且有较强的预测作用;E、J因子跟求助高度相关,且有较强的预测作用;J、T、S、E因子,对积极应对方式预测力较强,对消极应对方式预测力较弱,对混合型应对方式预测力最弱。  相似文献   

20.
采用英语学习焦虑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275名高中生进行调查,考察英语学习焦虑和应对方式的性别特点及其与英语成绩的关系。结果发现,不同性别高中生在焦虑总分、担心、紧张不安、害怕课堂提问和消极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英语学习焦虑及消极应对方式与英语成绩存在显著负相关,英语学习焦虑及消极应对方式能够负向显著预测英语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