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走进道德讲堂,沐浴道德洗礼,感悟道德力量,让心灵在道德讲堂静化.今天的道德讲堂主题是:“做一个会感恩的人”,一共有八个环节分别是:“自我反省”、“唱道德歌曲”、“学道德模范”、“发心灵感悟”、“诵道德经典”、“行崇德礼”、“送平安吉祥”、“一堂一善事”.  相似文献   

2.
对“道德”的“功力”,我素来存有疑问。我不怀疑某些人在某些时刻因某种道德力量的支配而做出“功德无量”的事来,但如果指望道德成为一种刚性的力量,起到整肃社会、规范行风的作用,我以为很难。归根结底,道德只能通过人们的自律或一定的社会舆论对人的言行起到约束作用,而自律与舆论恰恰又是不怎么靠得住的。  相似文献   

3.
道德略考     
道德并不神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行为都反映了一定的道德观念。比如,公共汽车在行驶着,有人突然探出头去,“噗哧”一声,飞出一口浓痰,车外正好有一辆自行车驶来,骑车者迎痰而上,在自认晦气之后,不免要骂一声道:“真缺德!”而当人们读到报上刊登的一岁婴儿单独旅行七千里的消息,读到上海市汽车运输公司的陈玉龙退回误收的一百二十元钱的读者来信时,不免异口同声地赞扬说:“一代新道德、新风尚!”那么,这里所说的“道德”,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我们有必要来考察一下道德的身世。对于这个问题,古往今来,答案有几十种之多。一位古代外国伦理学家说,道德是“一切事情的圆满”、“力量之完善”;这是一种什么“力量”呢?另一位哲学家补充说:这是“灵魂的一种理智的力量”;还有一位外国伦理学家神色庄重地声称:“道德是一  相似文献   

4.
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针对思想道德建设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干部务必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这些重要讲话为我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方向、找准了方法。近日,再次重读萨乔万尼(Thomas J. Sergiovanni)著《道德领导——抵及学校改善的核心》(冯大鸣译,上海  相似文献   

5.
道德模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其行为体现了道德准则的要求。运用道德模范力量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防止多元价值观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消极影响,增强大学生自我良好道德意识,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将道德模范事迹学习纳入责任教育专题”、“通过网络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树立道德模范的光辉形象”、“以道德模范力量带动大学生园区文化建设中的自我教育”等三个方面来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教师道德动力,就是指具有推动教师道德不断向正确方向发展的力量源泉。教师道德动力的必备基础,集中地体现有教师的德、才、学、识四个方面。教师道德动力之一,来自于理论的力量,即来自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是根本的动力。教师道德动力之二,来自于人格的力量,即来自于理想人格的力量。因此,教师道德动力主要来自于理论力量和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7.
吴祺明 《池州师专学报》2001,15(4):84-85,92
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更需要道德力量的支持,必须在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基础上,确立新型社会主义德治观。而加强“以德治国”,关键还是要加强广大干部的政德建设,提高各级干部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8.
高玉春 《考试周刊》2012,(15):25-26
现如今,国家经济发展了,政治地位大大提高了,而社会道德却出现了严重问题.“道德滑坡论”“道德沦丧论”的论调频频出现。信仰危机、信任危机、欺诈盛行不断侵蚀人们的正义和良知,危害社会稳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到底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重建道德的大厦?唯有法制的力量才能扭转现状。  相似文献   

9.
关于道德管理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道德管理的几个理论问题秦在东道德与管理的初吻,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人类社会管理,如中国圣贤孔子提出的“德政”。而借助或利用道德的力量来实现社会管理特别是企业管理的最高效率,却是近几十年里的事情,如日本经济在“企业文化”这个神奇魔方的作用下所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论道德回报     
道德崇的是奉献,新时期谈道德回报是不是道德的一种倒退?今天在社会上广泛推行“道德银行”载体,加强公民的道德文明建设,这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精神?作者通过对“道德回报”的分析和论述,目的在于回答新时期倡导“道德回报”的必然性,探索公民道德建设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品牌价值取向,品牌追求目标,品牌传达的质量,服务,标识中都反映着一定的道德力量,应把握品牌中的道德力量,强化、提升品牌道德力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研究孔子道德思想多在道德范畴上兜圈子的倾向,本文对隐含于《论语》语录体形态中不甚明朗的孔子道德思想体系进行阐释,其体系构成,一、道德判断原则,其作用是解决大的道德价值取向问题,具体包括对于“行”与“言”,“义”与“利”。“公”与“私”三个判断原则,二,三层六个道德范围,“仁”,“义”为最高层次的范围,“忠”“信”次之,“孝”“弟”又次,道德范畴的作用是约定人人之间较为具体的道德规则。三以“中庸”和“礼”为标尺的道德理想度,其作用是解决对复杂的道德关系如何把握适度的问题。四,道德方法论原理,以“性近习远”的人性论为基点,演绎出以“近取譬”为道德体验方式,以忠恕之道为道德行为的准则,以“御不善”,“自善”“使人善”为道德修为的三级目标。  相似文献   

13.
教师应该是道德家吗——关于教师道德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人们将教师道德视为达成教育的道德目标的关键性因素,无批判地认为教师应该有道德家一样的高尚道德,由此,在教师的道德建设上也遵循“取法乎上”的策略。笔者认为,这种思路夸大了教师道德的教育作用,误解了“教师道德”与“教育道德”的关系,不正确地将对教师高标准的个人道德要求误置为普遍的职业道德要求,从而,使教师道德研究与道德建设误入歧途,也使广大教师长期陷于道德的重负之中。  相似文献   

14.
学校是道德教育研究的创新之源,是道德教育实践的践行之地。此次参加江苏省邗江中学的“‘道德课堂’沙龙”,有一个令人兴奋的感受,即与上半年举行的“‘道德课堂’研讨会”相比较,课题组老师们在对“道德课堂”问题思考的深度上,在对与“道德课堂”相关的教育问题认识的广度上.在将“道德课堂”实践于课堂教学的力度上.以及在将自己的研究与心得上升到理论高度的追求上,  相似文献   

15.
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的延伸,是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的共同实践领域。法律对于网络败德行为发挥着引导、教育、惩戒、制裁等作用。法治社会建设为网络道德建设提供了特别的资源和路径。以“权利意识”和“道德底蕴”为重点的网络法治宣传教育有助于培育理性的道德情感;以执法和司法为主要形式的网络法治实施能有效提升公民的道德判断能力并强化其道德责任;以网络服务提供商、行业协会及网络服务使用者为主体的社会力量参与网络治理将增强网络空间的道德自律性和道德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论教师道德人格及其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艳 《怀化学院学报》2003,22(6):114-116
教师的道德人格力量 ,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手段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应该主动适应时代的要求 ,加强品行修养 ,加强道德人格的塑造 ,学习立志 ,躬行实践 ,自省自检 ,从而丰富和加强自己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道德理论述评——兼论道德的制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思想史上,功利主义是关于道德发生的一条重要线索。古典经济学曾对此予以证明,但从穆勒之后,经济学将“道德关怀”排斥在了自己的理论视野之外。在新制度经济学体系中,“道德”作为一种“非正式约束”的制度,是人们在“互动”中形成的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和对普遍规则的认可,是个体间基于利益的一种妥协或合约,它可以通过完善市场竞争体系、明晰产权及培养法治精神予以保障。道德精神教化的“拉力”只有结合市场制度的“推力”,才能完成历史性的道德建设重任。  相似文献   

18.
人们通常将“伦理”与“道德”、“伦理关系”与“道德关系”作为等同的范畴来理解和使用,本文则从六个方面指出它们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关系;同时以西方哲学传统为线索,讨论了“道德”与“认识”的关系。文章最后指出,道德认识论以作为道德认识客体的伦理和伦理关系如何转化、过渡为作为道德认识结果的道德和道德关系及其与认识的相互关系为反思内容。  相似文献   

19.
道德评价是一种心智活动,是应用已有的道德知识对已发生的道德行动的善恶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经常运用道德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大道德经验,加深对道德意义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确定合理行为的能力。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进行道德评价时,势必让储存在记忆仓库里的道德知识被“激活”而复现出来。这种“复现”,不仅加速了道德内化,有助于道德信念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把道德知识变成组织个人行动的自觉力量。  相似文献   

20.
古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此语道出了“行”的源头,即人之身、心之性。虽说掣肘“行”的外物繁多,但决定其走向的,仍是心性和心能,德者德行,卑者卑为。可如今,竟现身一套戏法:给德颁了一个大红折子,以德换币,以币彰德,繁殖出了一大堆“道德银行”和“道德富翁”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