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以高校贫困生就业为研究对象,从就业现状、影响因素等层面对贫困生的就业问题进行微观分析,并从政府扶植、高校培育、强化社会资本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以利于促进高校贫困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2.
夏唯畏  王勇 《考试周刊》2013,(66):170-171
高校贫困生是大学生群体中最需要被关怀和爱护的人群,却很少被我们"真诚地"关注过,因为这是一个总被人们误读的群体。在对高校贫困生群体施行救助的过程中,缺失现象凸显出来,出现了重经济层面的入学资助、却忽视对贫困生就业资助的倾向。本文在分析高校贫困生资助的缺失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高校贫困生群体进行就业资助。  相似文献   

3.
2013年被称为最难就业年,高校就业工作称为重点和难点,贫困生是高校中的弱势群体,由于基础教育不足、不良的就业心态和资源信息的缺乏,使贫困生就业难上加难。高校通过构建贫困生帮扶体系可以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该体系包括:开展实用技能的培训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发新勤工助学方式、构建社会资源平台、设立求职基金。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完善高校贫困生帮扶体系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了当前高校贫困生帮扶体系现状的前提下,提出了以提高能力为重点,"政府是根本,社会是基础,学校是关键,学生是主体"的帮扶体系,以实现高校贫困生顺利上学、健康发展、理性就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高校贫困生的就业压力持续增长,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民生问题之一。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和访谈法,归纳当前高校贫困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基于心理契约理论背景,提出创新高校贫困生就业指导工作和提升其就业竞争力的具体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问题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作为需格外关注群体的高校贫困生,由于贫困致使其在求学和就业中遭遇不公平,这些不公平因素使其在就业中很难形成竞争力,从而导致其出现就业困难.在分析高校贫困生就业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应从政府、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四个层面出发提出有效做好高校贫困生就业援助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当前的经济危机影响并加剧了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作为"弱势群体"的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更为社会广泛关注.高校应积极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贫困生的就业指导,提升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本文通过对南京林业大2004-2009年贫困生的就业情况整理和分析,提出了提高贫困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的思路,以期为学校及同类高校的贫困生就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在发展中对人才的选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一些高校贫困生在就业过程中会出现各种负面的心理,例如焦躁、困惑、恐惧等,这样的心理状态会影响高校贫困生就业。为了使高校贫困生能够顺利就业,缓解贫困生的心理问题,高校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实行贫困生心理帮扶政策,帮助高校贫困生顺利就业。因此,本文着重分析高校贫困生的就业心理表现,以此论述了形成高校贫困生就业心理的主要因素,并探讨新时期下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思路进行研讨,从而使高校贫困生能够克服自身的心理压力,提升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校贫困生不仅物质生活难以保障,更为重要的是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取也存在障碍,深刻影响其知识技能提升、人际交往与社会认同、就业创业与职业发展。勤工助学是完善贫困生发展援助体系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分析了当前贫困生发展障碍的现状,并对以勤工助学为视角的高校贫困生援助体系框架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贫困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自身健康成长与家庭幸福,也影响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因素。文章对徐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2~2014届贫困生就业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当前贫困生就业形势,提出继续加强对贫困生的就业引导,加大贫困生就业帮扶力度,保证贫困生100%就业率,为党中央、国务院和高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贫困生就业政策提供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由"家庭背景决定子女就业"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社会资本"在就业市场上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面对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就业中的正负效应,我们不应一味地批判由于大学生的社会资本占有量不同而造成的就业不公,而应积极引导它的正面发展,限制它的负面影响,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开发大学生的"自致型"社会资本,降低大学生就业不公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当前社会的热点即大学生就业问题,首先回顾了目前学术界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大学生就业心理资本研究视角,同时构建了大学生就业心理资本的干预和开发模型,以便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促进作用,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impact of social capital on college graduate employment. After reviewing the literature, the authors analyze data collected by Peking University from 34 universities in 2005 and use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clarify the impact of social capital on students’ choice of employment or further study, job placement rate, starting salary and job satisfaction.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social capital differs for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social backgrounds; personal social capital affects students’ choice to seek employment, but family social capital impacts their choice of further study; both family and personal social capital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graduates’ placement rate, starting salary, and job satisfaction; and social capital has a more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impact on job placement rates for graduates at the associate’s and undergraduate degree levels than for those at the master’s level and above.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严峻,但是却有人“有业不就”。文章运用理性选择理论分析发现: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有业不就”有着一定的影响;毕业生出于经济利益、工作满足及情感满足等目的而选择“有业不就”;当前的户籍制度和雇佣制度制约着高校毕业生的行动。高校毕业生“有业不就”是一种理性行动。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一位大学生的自我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文章阐述了社会资本的内涵及其在我国就业市场运作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弱势群体子女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经历了从个体显著到群体显著的演变,并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与社会分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文化资本而言,学历证书作为体制状态的文化资本,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动与社会地位;从人力资本而言,人力资本存量提升了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地位,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向上流动的资质;从社会资本而言,高等教育通过社会资本进行阶层复制,那些社会资本雄厚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有机会获得更好的职业和流动到高阶层社会地位中去。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的原因,也和大学生本人的就业观念和求职意向密切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就业观念方面还存在脱离现实、期望值过高、忽视社会需要的问题,在求职意向方面存在就业起始薪酬预期偏高、就业方向过于集中等问题。就业指导工作应该加强全程性和个性化就业指导,引导大学生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转变就业观念,不断拓展就业渠道和形式。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辽宁省大连市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例,采用半结构访谈方法,通过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个人就业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等,分析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各种因素,用统计性就业歧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教育筛选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分析论述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念形成的原因和就业困境,并针对如何改变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处于劣势的局面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一方面因大学生就业难而出现还贷难;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融资难而导致工人就业难,问题和矛盾集中在就业和资金上。通过设立新的金融产品“工学贷”,即中小企业如愿意提供合适的岗位,吸纳大学生实习(就业),且支付相应的薪酬,该企业就可以凭“据”(大学生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到国家政策性银行去贷款。这样,“两难”变成了“两利”,而原来的银行、学校、学生“三赢”局面也会变成为银行、学校、学生、企业“四赢”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文章引入代际流动指数,对高等教育不同类型的学生与其父辈的职业差异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高职毕业生在初次就业中所获得的职业地位平均水平并没有明显低于本科毕业生;同时,高职毕业生在职业的流向上表现出更明显的规律性。这一方面可能缘于职业结构变迁所增加的就业机会并没有刻意排斥高职学生,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也可能为高职毕业生的职业代际流动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