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英国基尔大学的个案分析展示了形成性评价在EAP课堂的实施情况,探索形成性评价的实施策略对促进ESL学生有效学习的积极作用。实证研究的理据建立在形成性评价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以及EAP教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研究结果表明:及时有效的反馈讨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多元评价方式,以及科学、合理和全面的课程测试等形成性评价策略的有效实施能促进学生达到预期学习目标,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
朱秀峰 《考试周刊》2012,(53):83-84
本文通过对中西文化主要差异的对比分析,指出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社会关系三个方面的不同表现,以及相应地带来ESL课堂的种种令人费解的现象,旨在发现ESL课堂里中国学生表现不佳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3.
ESL写作课堂将实施电子邮件纳入合作学习以及写作过程。师生双方对本方法实施的成功与否都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学习氛围、任务结构和任务内容在学习方法中都起到了借鉴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态度和兴趣,尤其是提高学生在ESL课堂上的表现,电子邮件提供了一系列的便利。  相似文献   

4.
赵一鸣 《考试周刊》2013,(54):109-110
<正>在当今的ESL课堂中,单一的"英语学习"已经不再是老师和学生追求的目标。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多元文化的混合,学者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学习和适应另外一种文化是何等重要,它远远超越了语言学习本身。本文首先就ESL课堂中的文化适应问题做简单介绍,接着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揭示ESL课堂中实际面临的文化适应方面的众多问题,最后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Bryram认为,跨文化交际并不能够简单地理解成为"双文  相似文献   

5.
刘倩 《铜仁学院学报》2012,14(2):122-125
“支架”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辅助学生学习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在一个真实的课堂里搭好“支架”,仅仅遵照支架式教学理论给出的步骤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们往往会在构建“支架”的过程中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通过对一个美国ESL课堂的观察和分析,给教师们如何在课堂中运用支架式教学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迅 《考试周刊》2009,(2):121-122
ESL语言培训课程作为一种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和成功教学案例的英语教学课程体系在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上有着一系列口语合作学习的课堂组织策略。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的主要障碍以及ESL口语教学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7.
建构式生态课堂,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主体,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互动探究、质疑释疑、交流展示、共同建构等,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展示是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方式,在建构式生态课堂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为学生打造自主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乐于展示,学会展示,确保课堂因学生的精彩展示而高质高效。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建构式生态课堂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展示的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课堂互动模式、学习环境、语言熟练程度和语言的社会文化性四个层面,对阿德莱德高中的两个ESL班的学生就语言课堂上的消极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课堂观察、对课堂对话录音的文本分析、对教师和学生的采访及问卷调查和对听课实时记录的分析,总结了四个类别六个项目的会引发学生语言课堂上消极反应的原因。并对如何应对引起这些消极行为的导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学生课堂展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通过学生课堂展示讲解英语词汇及其学习方法,作者发现学生课堂展示对促成学生英语个性化学习有重大的意义,教师对学生展示的总结和点评对完善学生课堂展示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1.关于课堂展示法(1)课堂展示法的理论依据为任务型的学习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的外语教学观、"输入和输出"的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等。总而言之,在用课堂展示法进行教学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英语课堂上和自己本组的人员或者教师一起确定某个教学任务,然后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采用课堂展示法进行教学,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用英语进行学习,也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更积极主动地  相似文献   

11.
语码转换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能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本文探讨了课堂语码转换的理论基础,教师应加强语码转换的意识性和目的性,进行必要的语码转换,以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2.
课堂展示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讨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部分问题,指出课堂展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以输入输出和情感过滤假说为理论依据,文章介绍了课堂展示实践活动,指出课堂展示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水平和应用能力,培养学习自主性,扩充学生知识面,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型大学英语课堂上,师生间的和谐交际需要双方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的话语权应由双方平等共享.本文从学生在课堂上消极沉默的现实出发,辩证分析这一现象所折射出的现实意义,并强调教师可以通过转变自身角色、提高自身修养来春风化雨,消融学生在课堂上的消极沉默,帮助他们重建课堂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课堂话语是英语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的主要手段,文章将通过具体的实例来研究汉语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互动性,以此来提升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程度、师生构建知识的程度、对学生进行语言输入的程度以及教师进行课堂组织的程度,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语言习得。  相似文献   

15.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ELLs) usually spend most of the school day with regular classroom teachers. The ability of English-as-a-second-language (ESL) teachers to help these students, then, depends in part on their ability to influence how the classroom teachers think of ELL students and ESL itself. One way ESL teachers do this is through “positioning discourses”—discursive practices that connect the children in certain ways to neighborhood reputations, political imagery, policy priorities, and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ies.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ESL teachers in two contrasting school systems produce different kinds of positioning discourses in responding to different contextual constraints and pressures. Drawing on interview data, we show how teachers in an urban setting use elements of neighborhood reputation to position their students, while teachers in a more affluent suburb use discourses of expertise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o reshape the way ESL is understood. Our goals are to explicate how these discourses are produced and used.  相似文献   

16.
在非英语专业教学中,汉译英教学一直不被重视。而汉译英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及教学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论述了目前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汉译英翻译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学生、教师及教材与授课几个方面去探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方法及策略,以期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翻译技能。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与学习策略密切相关。该文调查了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特别是情感策略的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探讨了促进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法,即:将学习策略的培养与日常的英语教学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相适应,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发挥英语课堂中的移情作用,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言性别歧视研究作为语言性别差异现象研究的一部分一直为社会语言学家们所关注。本文通过对比20世纪60年代与90年代以后出版的美国《读者文摘》各300篇文章的内容及语言,来看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是否呈减弱趋势。通过实例研究我们发现,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问,通过女权运动以及语言改革浪潮的推动及公众意识的提高,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有减弱的趋势.并指出语言性别歧视研究对外语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arises from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lassroom language assessment (CLA) component of the Hong Kong English language benchmark test for lower secondary (Grades 7–9) teachers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ESL). After some background to the benchmarking initiative in Hong Kong and to the CLA test, the article describes a small-scale study into the effect of student levels of ability on grades awarded to teachers working in schools with differing ability intakes. In the study, a group of ESL teachers were videotaped teaching ESL classes at two different student ability levels, with the two sets of videos assessed by trained CLA assessors.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though there is some variety in the grade awarded to the two different classes taught, variation in grades may well be attributable to individual teacher performance rather than to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the ability levels of the students being taught. The grades awarded were generally consistent, irrespective of whether classes of high-ability students or low-ability students were being taught.  相似文献   

20.
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英语技能的形成要靠大量的课堂活动。现实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由于语言学习焦虑的存在,学生们对在课堂上的参与往往感到紧张和害怕。如何克服焦虑,提高学生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值得探讨和研究。克服课堂焦虑首先应注意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其次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训练和学习动机的培养,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