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白玉萍 《甘肃教育》2011,(16):64-64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常说学生的文章言之无物,而学生更视写作为"苦事"。这显然是学生们缺乏写作素材,平时没有积累写作素材所致。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为写作寻源取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当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感受达到一定的程度,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会言之有物,而且写作兴趣也会大增。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之中,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在日渐的提高,尤其关注学生的写作。很多小学生在习作的时候会经常抱怨,很多习作不知道该怎么下手,语文教师也会抱怨学生的习作水平不高,在选择素材的时候找不到合适的。在我们生活之中,习作素材随处可见,学生却缺少发现习作素材的眼睛。在日常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语文教师要用自身敏锐的眼睛发现习作的信息,让这些信息成为学生习作的素材。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将学生的练笔点进行有效地加强,这样就能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捕捉练笔点,使学生的习作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下面我来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3.
很多学生抱怨,作文没有素材可写,没有合适的内容可写。其实,在我们学过的课本、看过的著作中就有无数的写作素材可供选择,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在平时的阅读中多注意积累和思考,善于将积累的老素材转化为自己写作的题材,合理运用。本文结合具体佳作,谈谈如何在写作中运用课本中的老素材。  相似文献   

4.
古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现代信息论认为: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没有输入,妄谈输出。由此可见,阅读与写作二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没有阅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没有写作的阅读,是无果之花。只有广博地阅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才可能打开写作思路,从而铸就华美篇章。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学生不知道阅读哪些读物,如何阅读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高考压力的加大,每每听到同事们抱怨:"哎,现在的学生不学习,怎么能考出好成绩。经常看到课堂上学生们或者是无精打采,或者是睡眼朦胧,更有甚者,不少学生竟然在我们的课堂上去"约会周公"。面对这样的现状,我认为教师不能一味地抱怨,  相似文献   

6.
魏尔金斯曾说:"没有语法不能很好地表达,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的确,词汇就像是盖大楼的砖,是语言的最基本建筑材料。然而,学生们常有这样的抱怨:"我昨天才背下来的单词,可今天老师测试,我又没写对几个!""死记硬背单词没有问题,可练习题我还是不会做!"笔者在英语词汇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创新,现将一些较为实用的方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造成习作教学费时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不善于积累习作素材,习作时"无米下炊"。在习作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帮助学生找到"下炊之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着手: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明确指出:指导学生开展写作训练活动时,教师必须引导和鼓励学生"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可是,很多高中学生对写作并没有浓厚的兴趣,有的高中学生甚至对写作讳莫如深。因为他们常常觉得无话可写,即便有话可写,也不知道如何畅快淋漓地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意愿。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最为棘手的就是一提到写作文,便有学生愁眉不展,抱怨没有东西可写。是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形成这样的情景,如果一味去责怪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缺少想象力,是不恰当的,也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我们应引导学生从他们的现有状态中发现写作素材、积累写作材料。  相似文献   

10.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占据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的现象却普遍存在。而语言贫乏、内容空洞是最突出的表现。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学生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素材,怎能写出好的文章呢?素材的积累是写作的基础,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呢?  相似文献   

11.
赵妙霞  杨敏 《考试周刊》2014,(62):162-162
<正>平常总能听到老师抱怨:抱怨学生不遵守班级纪律,自我约束能力差;抱怨学生不懂尊师爱幼,道德水平低;抱怨学生冷漠无情,没有人情味,等等。教师是平凡的人,不可能没有情绪低落、心情烦躁的时候,不可能没有伤心难过的时候,不可能没有抱怨厌世的时候……所以教师的抱怨并不都是无理取闹,但是喋喋不休的抱怨行为不能受到赞成,因为教师的抱怨并不可能一下子改变现状。在抱怨某种现象的同时,教师能否调整自己的心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一下,难道这诸多不如意  相似文献   

12.
都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娇嫩含苞需要精心培育的花朵,但现在的学生在所谓的"培育"手段下被压得喘息不得。在精英培养模式下,学生被不断地灌输,不断地训练。尤其是作业,教师以"学以致用"为借口,不断地对作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布置"认为合理"的作业。但殊不知,这些"一刀切"的作业没有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没有考虑各个学生发展的实际能力,任何层次的学生都练习一样的作业,毫无针对性可言。  相似文献   

13.
张林涛 《考试周刊》2009,(50):235-235
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基本完善,一流的教学环境,高学历的教师队伍,这一切都给教育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但也不可否认,当今教育中,教师"只管学生的分数好不好,不管学生的心情好不好"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师总是抱怨学生的脑子笨,学习不用功,致使有砦学生因不堪重负而逃学拒学.有些学生行为变得怪异,  相似文献   

14.
常常听到学生抱怨没有东西可写,常常听到老师埋怨学生的作文事例老套雷同,不会选材。其实"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中不是缺少作文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  相似文献   

15.
邱剑真 《考试周刊》2012,(40):50-50
作文教学一直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指导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习作更是需要语文工作者在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的。由此,作者开辟了一条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善于模仿—积极创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16.
李瑞云 《考试周刊》2011,(39):62-62
没有素材就无法写出质量上乘的文章,也无法更深刻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叶圣陶说:"小学生今天作一篇文,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作文教学法实践证明:学生缺乏材料积累,是学生怕作文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积累。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最难教的就是作文。一提到作文教学,许多教师都无可奈何地说:"我非常耐心地指导了,但是学生就是出不了佳作。"经过分析,我认为这是因为学生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脑海中没有优美的词句,归根究底是学生的阅读量太少,脑海中没有写作的基本素材。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把课外阅读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它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相似文献   

18.
职专生相对来说文化基础较弱,纪律观念较差,叛逆心较重,有的甚至比较会"捣包",所以课堂秩序比较难控制。怎样把这些学生的"野心"收拢到课堂上是每个职专教师面对的现实问题。一、第一堂课,抚慰学生受伤的心灵学生上了职专就意味着可能与名牌大学无缘,也就没有更高的就业平台;而学生的家长也常常抱怨孩子不争气,一味地埋怨孩子不努力等,学生的心灵早已"伤痕累累"。为抚慰这些受伤的心灵,教师每接新班都要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  相似文献   

19.
目前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学生没有兴趣、没有素材,没有思路等问题,还存在写作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没有吸引力没有效率等弊端。教师要根据新课标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一步一步地改善目前教师逼迫学生写,学生应付了事,教师不批改指导的写作教学现状,建立一种和谐的写作教学氛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时下,不少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非常不好调教,"坏"孩子、"问题"学生越来越多,差不多每个学生都有不少毛病,自私、任性、狭隘、偏激、没有礼貌、缺乏教养……戴上这样的有色眼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就很容易以另类眼光看待学生,表现出浮躁、偏执的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