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到大气和河流,也危及到海洋。人类工业化对海洋的污染之一是海水正在变酸。海水吸收二氧化碳已导致地球表面海水的氢离子浓度增加了10倍,而到2100年还将增加到30倍,这对地球的食物链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地球的70%由海洋覆盖,只有30%为陆地。太阳以永恒不变的方式为地球提供强大的辐射能量。这些能量的很大一部分被海水吸收,海水升华为水蒸汽进入大气中,大气中的水汽再以降水的形式将这些纯净的水降落在海洋和陆地。应该说陆地的所有淡水(包括江河、湖泊、雪山、冰川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来自于空中降水。全球的降水总量并不少,只是受地形地貌、大气环流、水汽含量不均匀等因素的影响使降水分布极不均匀。海岛大于大陆,沿海大于内陆,丘陵山区大于高原台地。如果我们能够将海洋上空的一小部分水汽搬运到内陆,困扰人们的水资源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3.
彭文 《百科知识》2005,(6X):40-40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早期地球的大气层中氢含量很高,而其流失速度却远低于现在。这一成果改变了人们对地球大气演化的传统观点,也可能修改地球生命诞生的学说。多年以来科学界一直认为,地球诞生之初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甲烷为主,而氢的含量很少,就如同火星或金星的大气。而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早期地球大气中氢的浓度可能高达40%,  相似文献   

4.
《科学中国人》2007,(7):111
地球上大约一半以上进入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是被海洋吸收的,因此,海洋有“碳吸存槽”的美誉。但最新的环境研究发现,因为气候变化,南大洋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正在受到侵扰。如果气候变化的趋势继续下去,那么,海洋吸收人类释放的温室气体的能力将会受到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5.
地球周围的大气是不均匀的,空气密度也是相应地不断变化的。有时大气的某部分起了一个凸透镜的作用,使星光会聚,这时进入人眼的光线比较集中,在观察者看来,星光就是明亮的;有时大气就像一片凹透镜,使星光发散,这时进入人眼的光线能量较弱,在观察者看来,星光就暗淡。此外由于大气密度的变化导致星光路径发生了变化,看起来就好像星星总在眨眼睛。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睛?!浙江温州@徐忻明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碳的治理大科技二氧化碳是构成大气层不可缺少的气体,它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处于“边增长、边消耗” 的动态平衡状态,在大气中的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形成“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灾难。科学家想出各种各样的“点子”,如对海洋进行“铁化”,刺激海洋浮游生物的生长,利用浮游生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利用二乙基锌做催化剂把二氧化碳变成塑料等等,但是各种科学成果目前都…  相似文献   

7.
(一)提起水源,人们通常认为那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质。其实不然。地球上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百分之七十点八,海洋的总水量占地球总水量的百分之九十七点二,但海水含盐碱过多,不能直接饮用和利用。陆地上各种水的总量占地球总水量的百分之二点八,但其中大部分以固态的冰的形式存在,目前还不能直接被人们所利用。直接可  相似文献   

8.
一、大气污染与温室效应 当今世界,全球环境问题是国际社会必须优尤考虑的课题之一。各种污染物质和各种不同类型的污染基本都不受厂界、地区界,省界和国界的限制。地球上方的大气正在遭受到空前的污染,其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上升与“温室效应”是对地球影响的最大,也许是最为深远的问题,因此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随着能源和工业生产的日益发展,由于大量的矿物燃料的燃烧致使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地排入大气层。科学家对冰川样品的分析表明,1860年大气中CO_2的浓度为百万分之260(260PPM),1985年的浓度为346PPM,增加了近30%。最近30年中大气中CO_2浓度的增加尤为显著。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含量的增多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怎样利用潮汐陆地,只占地球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九点二,其余百分之七十点八的面积都是海洋。海洋并不象陆地那样显得平静,而是一刻不停地在运动着:有由于风力而形成的惊涛巨浪,有由于各种因素而引起的循环海流,……不过更主要和更剧烈的运动还应孩算作由于月亮和太阳引力而形成的潮汐现象。海洋的潮汐就象动物的呼吸一样,一刻也不会停息。  相似文献   

10.
地震的成因     
在所有的自然灾难中,大地震所造成的灾难,可谓首屈一指.这里所讨论的地震,是指构造性地震.那么,地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以为,造成地震的原因虽然很多,但其根本原因,则是地球向心力与离心力之间的矛盾运动.向心力即地球的引力;离心力是自转运动使地球表面的物质产生的远离地球的倾向的力量. 我以为,在地球向心力和离心力的相互作用下,地壳下面能流动的岩浆也会产生类似于地表水体和大气的运动,并且在大方向上与海洋的水体流动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是岩浆流动的速度是极其缓慢的,路线是曲折复杂的而已.  相似文献   

11.
陆龙骅 《百科知识》2007,(4S):10-12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单元,包含了大气、海洋、陆地、冰雪和生物等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全部过程。通过这些相互作用,地球高纬度地区不断驱动着全球变化,同时也深受全球变化的影响。极地拥有过去地球系统演变的独特信息,对认识地球系统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础德 《百科知识》2021,(14):26-27
氧气是地球上大多数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之一,有人担心氧气会被耗尽,那么,这种担心是不是杞人忧天呢? 地球上的氧气是怎么形成的 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在地球早期,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极其稀少,含量只有百分之零点几,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更多的是二氧化碳和氮气等.大约从25亿年前开始,地球大气层发生了第一次"大氧化事件".生活在原始海洋等水域中的蓝藻等单细胞生物启动了这次事件,它们可以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并制造氧气,地球上的氧气含量开始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3.
你知道吗?     
地球会停止自转吗? 如果排除其他星体与地球相撞的极端情况(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使地球停止自转),地球是不大可能停止自转的,因为没有强大的外力使它改变现在的运动状态。虽然由于大气和海洋的膨胀和收缩会使地球自转的速度发生一定的改变, 但这种改变是微小的,而且是波动的,不会使地球的自转停止。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世界各国均关注于减缓气候变暖、降低大气二氧化碳(CO_2)排放为核心目标的低碳和碳中和理念。海洋是地球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CO_2浓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地球上超过一半的生物碳由海洋生物完成。大型海藻栽培具有成本低、产量高、碳汇可计量、栽培可控性强等优势;在近海可形成产业化的蓝碳,是海洋碳汇值得推崇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此外,规模栽培大型海藻可解决栽培海区海洋酸化、低氧、富营养化、有害藻华等海洋环境问题。文章从大型海藻栽培、环境修复作用及综合效益评估等方面综述了大型海藻碳汇功能及其解决近海环境问题的潜力。大型海藻规模栽培是发展低碳经济、增加海洋碳汇、实现碳中和,以及解决近海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正地球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她不仅是生命的摇篮,大气的襁褓,资源的宝藏,也是国家商贸的窗口,国防的前哨,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中国是世界上利用海洋最早的国家之一。古人很早就已从海洋收取“渔盐之利”和“舟楫之便”,同时不断地观察和认识海洋,积累了大量的海洋知识。特别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  相似文献   

16.
厄尔尼诺/拉尼娜并非是孤立的海洋现象,它们是热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在太平洋洋面,大气低层风驱动着表层海水的流动,由于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使得水  相似文献   

17.
生命诞生于海洋在我们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出现了海洋。早在46亿年前,被称为小行星的天体在碰撞后形成了原始地球。约到45亿年前,海洋诞生了。在太古的海洋中热水不断喷出,最初的生命也悄悄出现,但生命并非瞬间诞生的。首先,由小行星或彗星带来的简单物质与原始大气相结合,生成了带有蛋白质和核酸的系统;这个系统接着向更为接近生物的方向进化;不久后,进行光合作用的蓝藻生成,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大大替换了当时大气的成份。从现在看来,远古时期地球上出现的生命好像本身就拥有改变地球环境的力量。作为生命的诞生之地——海底上的热泉喷水孔十分令人瞩目。早期地球,大气的压力约为90个  相似文献   

18.
RNA,这是比DNA对于生命更重要的大分子,也是比DNA更早登上舞台的大分子。生命的戏剧从RNA开始。 46亿年前,在刚刚形成的原始地球上,大自然进行着惊心动魄、威武雄壮的活动。天空中雷鸣闪电,地面上火山爆发,喷出大量气体和熔岩,太阳发出的强烈紫外线,来自宇宙空间的射线无遮无拦地射向地面,它们结合起来向原始大气进攻。随着地球的冷却,水蒸汽凝结成雨点,大雨磅礴而降,形成原始海洋,大气中各种不同有机物被雨水冲刷下来,落进原始海洋中,成为所谓的“热稀释汤”。  在这样的原始海洋中,降到水中的有机物数量非…  相似文献   

19.
《金秋科苑》2014,(4):53-53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此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成宇 《百科知识》2004,(12):23-23
大气对流和大洋环流是地球系统内影响全球性气候变化最积极和最活跃的因素。从全球范围来看,大气和大洋循环系统就像是一架巨大的热动力机,其热能主要来自太阳辐射。一方面,赤道附近的热空气上升,从高空流向两极,下降后又从两极返回赤道;另一方面,两极强大的洋底冷水流向低纬区流动,而赤道暖流又从海洋表层向两极汇聚,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大洋环流。因此,人们把赤道地区称为热源区,而把两极地区则称为热汇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