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业务技术性报道,主要指科学研究成果、技术革新成就、现代科学管理、军事训练等业务性比较专、技术性比较强的报道。这方面的报道容易写得晦涩难懂,枯燥无味,使人望而生厌。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得通俗易懂呢?我感到,首先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读者与被采访单位的关系。作为被采访单位,总是想把他们的做法、经验报道得越详细越好。这时我们切不可忘记我们的责任.我们写的稿子是给对专门业务技术知之不多的一般读者看的,必须把读者的兴趣和需要作为出发点,读者需要的不是他们一  相似文献   

2.
政治工作报道,在军队报纸宣传中独树一帜,始终处于热点地位。但从通讯员的来稿看,目前出现的“四多四少”情况值得引起注意,即:写领导多,写基层少;写过程多,写经验作法少;写一般工作多,写中心工作少;写表扬稿多,写抓问题稿少。加之这些稿件写法老套,千篇一律,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每当一项工作开展之初,编辑找不到可用的稿子,而转入下一步工作之时,这方面的稿子又蜂拥而至。这就给编辑出了难题:一方面来稿大量积压用不了,另一方面急需的稿子又找  相似文献   

3.
刘畅 《记者摇篮》2006,(5):37-37
编辑只有深入社会,才能了解客观事物真象,避免“想当然”的失误。记得10年前,我们编辑部收到一篇通讯员来稿,写的是“没有实行经营承包那时,农民吃粮一年不到头”。虽然稿子写得精巧,但是,有的编辑把这篇稿子甩到一边,不信解放这么多年了,农民吃饭问题还没解决。我们中一位经常下乡的编辑老洪却编发了这篇稿子,并在省、市获奖。多亏这位经常深入下去的老同志,否则凭着我们“想当然”,就会留下“有眼无珠”遗憾。可见“深入”的重要性。“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所谓的“知”也是一知半解,我们的编辑是宣传群众的,肩负着舆论导向的重任,关…  相似文献   

4.
政治教育报道难写,这是记者和编辑的共识;政治教育报道写好了格外出彩,这也是记者和编辑的共识。一般说来,评价这类报道,写得好无非是指写得实写得活,写得差肯定是说写得虚写得死。长期以来,我们就这样在实与虚、活与死之间“挣扎”。去年部队开展“赞颂新成就、履行新使命、迎接十七大”主题教育活动,《解放军报》在二版开辟专栏,跟进报道,赢得一片叫好声。个中原因耐人寻味,认真总结一下,有助于我们转变观念,把这类报道搞得更好。  相似文献   

5.
政治教育报道既是军报的宣传重点,也是宣传难点。政治教育报道2难,集中体现在难写、难编、难登上。难是坏事,但它又逼迫我们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不断进行思考、探索,以寻找其生机与希望。从这一角度看,难也是好事。拙文拟谈谈有关使政治教育报道“实”起来的一些问题。在近几年新闻改革研究中,一些同志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军事训练报道要“虚”起来,政治教育报道要“实”起来。提出这“改革目标的背景是:有些军事训练报道太安了,技术性强,读者看不懂,又容易泄密,因此,要多从提高思想性上下功夫。而政治教育报道往往是认识了什…  相似文献   

6.
“丑媳妇怕见公婆”。这是初学写作时的一个通病。我在刚学写作时也有过这个毛病。那时,我在写稿之前就产生了这样的恐惧:稿子写出来得不到发表,给人知道了多丢脸。所以总是背着人偷偷地写,偷偷地寄出去。可有一次,我把刚写好的稿子放下就训练去了,当我回来时却是“满城风雨”了。原来风把稿子吹开,稿件吹  相似文献   

7.
谢顾问谢顾问:我写了不少新闻稿,可编辑和有经验的报道员总是说我写的稿子太“空洞”,那么,我怎样才能防止这种毛病呢?五四六七五部队维铭维铭同志:所谓“稿子写得空洞”,就是指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稿子空洞的、王要原因无非是两个。一个是深入采访不够,了解情况不细,不掌握较多的生动、具体的事例,因此写作时只有靠概括和估计来成文。另一个原因是不知道怎样才能避免空洞,没有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这里,我重点讲几个避免稿子“空洞”的方法,仅供参考。一是要写细、写具体。这是防止空洞的一个有效方法。比方说,你在写某个新…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我区在通讯报道工作上成绩显著,其中一条主要经验,是加强骨干培训,不断提高报道业务素质。具体的做法是,一是办班培训。华阴、渭南、富平、韩城、澄城等县市针对大家在写稿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县市委和人武部新闻干事给通讯员传授“怎样采写新闻”的经验体会。并针对新通讯员看见报上登啥就写啥的“马后炮”现象,讲了“要想多见报,就得写别人挤不掉的稿子”,引导大宋写主题鲜、立意新、指导性强和别人没有写过的稿子。全区先后举办不同形式的新闻报道学习班76期,有324名人武干部  相似文献   

9.
某油料仓库政委乔金平,一直对报道员十分关心,可在报道员中,却流传着一个他“三难报道员”的事儿。想听?下面听我—一道来——第一难:形不成事实不写稿去年9月中旬的一天,报道员李青兴冲冲地拿着一篇稿子找乔政委审阅。这是一篇报道部队开展“迎国庆演讲比赛”的消息。小李认为稿子写得不错,虽然活动到月底才搞,但迟早要搞,稿子写好寄走,先在编辑那儿排上号,请政委审稿也就是走走过场。可乔政委看完稿子后当时就给他上了一课:“迎国庆演讲比赛”是我们在国庆节期间开展的一项活动不假,现在活动还没搞你就把稿子拿出来了,这不…  相似文献   

10.
少写应景稿     
有位初稿报道的战友向我们诉苦,“我稿子写了几十篇,篇篇都有时效性,可就是见不了报,你说邪门不?”我随手翻了翻他保留的底稿后,半开玩笑地对他说:“不是邪门,而是你把门走邪了。”也难怪,他写的稿子都是一些“应景稿”。比如,“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时,他就写妇女生活;“五四”青年节时,他就写青年活动;春节前夕,他就写某某请假,正月十五前他又写起了闹花灯。底稿一大摞,真正反映部队中心工作的却不多。纪念节日的稿子,报纸需要,完全可以写。然而,这方面的稿件用量毕竟很少。再说你如果卡着“点”才往报社寄,弄不好就…  相似文献   

11.
我搞通讯报道工作已经11年多了,写的稿子先后被全国55家报刊,电台采用了2300多篇。回顾自己的写稿经历,主要是注意了在“小”字上做文章。记得开始写稿时,总觉得稿子写得越长越好,大稿用了震动大,结果事与愿违,写得多,被采用的少。  相似文献   

12.
谢顾问:我是一个基层单位的报道员。每当我写了稿子请大机关的新闻干事或报社编辑审阅时,他们总是说:“你刚学写作,又是小单位的报道员,以后要多写小稿子,少写大稿子。”我实在不明白,难道在“小单位”就注定不能写“大稿子”吗?145医院小桃小姚同志: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弄清“小单位”和“大稿子”是指什么而言。你是“团级单位的报道员”,那你说的“小单位”指的就是基层单位,而不是大机关。这恐怕不会猜错的。但这个“大稿子”,理解可就不同了。其一,“大稿子”可以理解成事关大局,有大机关、高级领导人活动的稿子;其二…  相似文献   

13.
体育报道的特殊要求——“四快”在汉城采访第十届亚运会,记者紧张得喘不过气来,一天要跑几个赛场,写几篇稿子,所以要腿快、眼快、脑快、手快。腿快就是要跑得快,每天从旅馆到新闻中心,再跑赛场和亚运村,不下几十里。汉城赛场分布于市区东西南北,记者都得跑,有时一天要跑几个赛场,简直就象织布的梭子穿来穿去。亚运会开始阶段,我们每天早晨驱车往北,到离住地几十公里远的泰陵园射击场看神枪手比枪法;太  相似文献   

14.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要“新”要“实”。在这方面,我们绝大多数新闻工作者、业余通讯员做得是比较好的,但也有少数同志为了求“新”求“快”,仍然违背新闻必须真实的原则,人为地造成了一些假报道。为了求快,预先报道。常常是“事未做而文先行”,把计划中的事说成是正在办的事,把发展中的事说成现实的东西。就是我们常说的“早产新闻”(实质上是假报道)。去年十一月。我们收到一篇稿子,稿子开头写道:“昨日,在某地一幢  相似文献   

15.
袁雪峰同学:   函授中心尚未正式开学,就收到你采写的两篇报道新兵连的稿件,这是函授中心收到的第一份来稿,因此,也就自然成为我们关注的来稿了。   按说,作为函授学员,应当按照函授中心的教学进度和作业要求,有计划采写一些重点稿件,可从你的来稿中我们又想到一个问题,如果带着自己稿件采写中的问题再去学习教科书,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试试看吧。   下面对你的两篇稿子进行点评。 第一篇稿子,消息: 《武警阿坝州支队关爱新兵实打实》   本报讯 袁雪峰报道:“爸爸、妈妈,我在部队挺好的,干部、班长对我…  相似文献   

16.
我真正作编辑工作还不到两年半,在业务上和同志们比起来还是个小学生,工作上没作出成绩,也谈不出经验。这里我只就怎样把知识性节目编得生动活泼,使广大听众容易接受,并且发生兴趣等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编辑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编辑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编写知识性的广播稿,就是一种再创作。我们台的“生活与知识”广播节目的稿件,几乎95%以上是由各种报刊上的现成文章改编的,因此有人认为,编这种稿子容易得很,拿过来前后改一改、勾一勾就妥了。还有人认为,编知识性的稿子,特别是科学知识稿,就得照抄,人家怎么写,咱们就得怎么用,反正也搞不出另外一套来。也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17.
李涛 《新闻界》2004,(4):90-91
不少人不太会也很“害怕”写“成就”题材的报道,自己写得头昏脑胀,文章写得冗长乏味,不仅文章没有“成就”,人家原本的成就也常常给写没了。可是一年到头了,总要回顾一下成绩,就得在岁末年初搞过去一年的成就报道,每逢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等会议的召开,也都要搞一些成就报道,每遇“五·一”、“五·四”、“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也要搞相关的成就报道……总之,成就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老品种”,是党报新闻宣传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隔三叉五就要出现,好比一道经常要吃的“家常菜”。长期以来,我们做成就报道时,最容易遇…  相似文献   

18.
小的不做,大的又做不来,这是一些人的一种通病。我想起了我自己写稿的一些经历。记得我工作后,也是我有生以来发表的第一篇稿子是在山东省教委《中学生报》“青春短笛”栏目里发表的一首自由诗,一共16行,150多字。那时我的学生都争相传阅那期报纸,读那篇稿子。一位老哥说:“这样的稿子也能发表,好,咱也写!”我还半带认真半开玩笑地说:“其实有些稿子很容易发表,就看你写不写。你只要写,就能发表。”而我,  相似文献   

19.
某大报一位副总编告诉我这样一件事:一天他接到一位通讯员的来稿,在署名部位写着本报记者,但后边却空着三个格子,再写上本报通讯员×××。他解释说,这反映了我们一些编采人员作风不正。通讯员害怕他写的稿子发表不了,只好这样做,意思是谁处理我的稿子就把名字写在前边,算是“合写”。说完他叹了口气……  相似文献   

20.
去年4月12日,我们总编室接到了通讯员送来的一份来稿,题目是:《高压阀门厂铸钢一分厂敢于扬丑,邀请用户和专家到厂评析劣质产品》。读了之后,我们为这个厂狠抓产品质量的作法叫好;同时也赞叹这则报道在“质量、品种、效益年”的宣传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典型。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篇稿子写得干燥乏昧,仍是那种“套话+数字+过程”三段论式硬梆梆的写法。要想使这篇指导性较强的工业报道具有可读性,编者必须进行软化处理,在文字上下点功夫,让它有点吸引力。我们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软化处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