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尚园园 《东南传播》2015,(3):115-117
在晚清维新变法运动时期,上海《时务报》作为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以政论为核心,为维新变法制造声势和舆论,尤以梁启超的政论数量最多,质量也最高。仅梁启超发表的政论就占到《时务报》所发政论数量的60%以上。梁启超以《时务报》名震天下,开创"时务文体",更形成独具特色的政论风格。本文从梁启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所著政论为研究对象,从论证方法和文风方面切入,研究梁启超《时务报》政论的风格特点,并简要分析其政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4,(5)
《时务报》是戊戌维新时期倍受社会各方关注的重要期刊,张之洞对《时务报》的发刊、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维新运动不断深入,曾受张之洞优礼有加的康有为梁启超与其产生了不可调和的政治矛盾,《时务报》大肆宣扬康派学说,突破了张之洞维护封建朝廷的"底线",张之洞转而力挺汪康年创办《昌言报》。张之洞对《时务报》态度转变的深层原因是其文化信仰和从政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曾经涌现出一批夫妻二人均从事过新闻工作的夫妇报人。笔者对此作了梳理、总结并简单分析。 最早的夫妇报人应该是梁启超和李意仙夫妇。梁启超是维新时期著名的报刊宣传活动家,他以《时务报》为宣传阵地.发表《变法通义》等数十篇文章,鼓吹变法救亡。他的文章文笔畅达,感情充沛,使该报历久不衰,梁启超也因为在该报上的宣传而轰动朝野,成为一代知名的报人。梁启超夫人李蕙仙是礼部尚书李端■的堂妹,身出名门,自幼熟读诗书,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受当时康有为、梁启超所鼓吹的维新变法思潮的影响,李惠仙主张妇…  相似文献   

4.
杨娟 《新闻记者》2006,(5):71-73
1898年3月,《时务报》主笔梁启超写信给报纸总理汪康年,口气绝然:“非兄辞,则弟辞;非弟辞,则兄辞耳”。  相似文献   

5.
<正>一、梁启超与维新变法维新变法是梁启超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政治行动与政治事件,作为康有为最为重要的学生、助手、战友,梁启超在维新变法的过程中一直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维新变法也成为梁启超思想形成的关键事件。1895年,梁启超与康有为在北京发起了著名的"公车上书"运动,开启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1896年梁启超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宣扬"变法图存",为维新变法做思想  相似文献   

6.
《时务报》是梁启超、汪康年等人在1896年8月创办的以宣传变法维新为宗旨的刊物。发刊第一册所载梁启超撰写的报例强调:“广译五洲近事,则阅者知全地大局,与其强盛弱亡之故,而不至夜郎自大,坐眢井以议天地矣。”故而该报大量译载英、日、法、俄等文报刊的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其中关于孙中山在伦敦遭绑架的译文报道即是突出的一  相似文献   

7.
江鸿 《新闻窗》2010,(1):118-120
谈起清末戊戌变法前夕的维新派报刊,就不能不谈及《时务报》,这份报纸不仅倾注了梁启超、汪康年等一代名士的大量心血,而且还以其出众、创新、敢言的风格名震大江南北,成为当时维新派报刊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汪康年和梁启超在《时务报》共事期间逐渐交恶的事件为分析对象,从传播研究的角度得出的结论是汪、梁在此时期各自一厢情愿的设定想象双方关系;由分歧产生迥异的想象,在迥异的解释框架下,分歧不断产生而且逐层升级,最终导致了两人关系的破裂。  相似文献   

9.
用耳目喉舌对于人体的作用来比喻报纸对于国家和党派的作用,起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指导办报的重要思想之一。在我国,戊戌变法的著名领导人之一,杰出的报刊活动家梁启超,率先把西方这种报刊思想介绍到我国,并用这种思想指导自己的办报活动。清末,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针对我国列强侵逼,朝廷腐败,国家面临危亡的局面,积极鼓吹变法维新,实行改良。他们创办报纸,为改良变法制造舆论。一八九六年,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办起了鼓吹变法的《时务报》,梁启超任该报总撰述。他在该报第一册上发表了《论报馆有益  相似文献   

10.
许莹 《编辑之友》2011,(11):110-113
1898年8月,围绕《时务报》的"汪梁之争"以报纸奉旨改为官办告终,《时务报》由此而止,汪康年于8月17日另名续办《昌言报》,接续《时务报》出版10册止。《昌言报》保留了《时务报》的体例,在以译报为主的基础上,更加突出译编而淡化政论,表  相似文献   

11.
徐新平  覃林 《新闻三昧》2006,(11):55-56
梁启超(1873-1929)是影响近代中国历史命运的关键人物之一。他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而且是著名的宣传家和学者。作为著名的报人,他从1895年《中外纪闻》的创办到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逃亡海外,在3年多的时间里,他与维新志士一道,以《时务报》、《知新报》等维新报刊为阵地,掀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的热潮。与此同时,他对报刊理论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特别是在报刊功能和“报章体例”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一、对报刊功能的认识众所周知,维新运动时期,中国的报业还处在非常落后的阶段。当时,从官绅到民众都普遍看不到报刊的作用。尤…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曾经涌现出一批夫妻二人均从事过新闻工作的夫妇报人.笔者对此作了梳理、总结并简单分析. 最早的夫妇报人应该是梁启超和李蕙仙夫妇.梁启超是维新时期著名的报刊宣传活动家,他以<时务报>为宣传阵地,发表<变法通义>等数十篇文章,鼓吹变法救亡.他的文章文笔畅达,感情充沛,使该报历久不衰,梁启超也因为在该报上的宣传而轰动朝野,成为一代知名的报人.梁启超夫人李蕙仙是礼部尚书李端的堂妹,身出名门,自幼熟读诗书,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受当时康有为、梁启超所鼓吹的维新变法思潮的影响,李蕙仙主张妇女解放,并参与办报,是我国早期的女报人之一.1898年中国第一份妇女报纸<女学报>在上海创刊,该报宣传变法,提倡女学、女权和妇女参政,并且其撰稿人和主编全部是女性,李蕙仙是<女学报>的主笔之一.  相似文献   

13.
长不过梁启超的社论谈到近代中国报界,若论骄子,梁启超是当之无愧的。他刚20岁就随老师康有为致力于维新改良运动,先后创办和主持过《中外纪闻》、《时务报》、《知新报》、《清议报》和《新民丛报》等许多维新派的重要报刊。他文思敏捷、笔锋犀利,一生留于世上的文字达1500万言。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时务文体”,为时人争相仿效,影响了一代文风。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初名国桢,字静庵,又字伯隅,曾号人间、永观、礼堂,晚号观堂。清光绪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公元1877年12月3日)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王国维早年对主张维新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非常仰慕,曾在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任书记和校对,同时又在罗振玉创办的东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中上,曾有许多新闻机构、编辑、记者走出国门。与国外新闻界交流、访问的事例,这种活动扩大了自己的认识,又可取得先进的经验。然而,这种活动究竟肇始于何时?几乎没有新闻史的论著提及。笔者在检阅近代报业名人汪康年交往的书信集《汪康年师友书札》,并参照其他资料后认为:1898年1月《时务报》总理汪康年,翻译曾广铨的访日应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对外新闻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办刊     
梁启超办刊在我国近代期刊史上,梁启超(1873—1928)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作为著名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领袖之一,他办刊主要是宣传维新变法的主张。1895年,为推动维新变法,他的老师康有为创办《中外纪闻》杂志,他担任主要撰稿人,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力倡变...  相似文献   

17.
陈江 《出版史料》2002,(3):97-99
1896年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热情宣传西学,影响巨大,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同时也推动了我国期刊事业的蓬勃发展,形成我国期刊史上第一次办刊热。早于《时务报》创刊12年的《点石斋画报》可以称为画报中的《时务报》,它的巨大影响和历史功绩同样在于它主要传介了西学;鲁迅评价说:“这画报的势力,当时是很大的,流行各省,算是要知道‘时务’——这名称在那时,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目录学的思想基础及其政治功能,重点介绍康有为编制的《日本书目志》对于宣传改良主义思想、推进改良主义运动和建立资产阶级目录学发挥的重要的作用,梁启超编纂的《西学书目表》对于宣传新学、推进维新改良运动和开创资产阶级新的图书分类新纪元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1897年初创办《知斯报》,是澳门首份由华人创办的中文报纸,目的是向内地同胞宣扬维新思想和引进西学.该报与《湘学报》、《时务报》和《国闻报》齐名,成为一份影响遍及全国的政论报纸.自1996年出版《知新报》影印本以来,众多学者对该报展开研究,基本上肯定了《知新报》在澳门新闻史和中国新闻史上的价值.但有一个领域无人问津,便是报上122幅附图的研究.文章对《知新报》上的附图进行梳理,将之分类,发掘出附图的特征、功用、图与文的关系.同时指出该报藉由附图,更好地达到引入科学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正>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子、哀时客,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纵观梁启超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经历丰富,不满20岁考上举人,少年得志;参与过公车运动、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等近代史上影响较大的政治活动;同时参与和筹办了《时务报》、《清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