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世界教科文组织也认为,"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可见,教育以幸福为目的既是一种实然的存在,也是一种应然价值的追求.基于此,我们在实现学校内涵发展、追求更高层次办学的进程中,提出了"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近年来,我们积极实践"幸福教育",营造幸福环境,探究幸福课堂,建设幸福课程,努力将学校办成充满亲情的家园、探索求知的学园、学生依恋的乐园,让学生在学校感受今天学习的幸福,积淀明天生活的幸福.  相似文献   

2.
学生幸福:教育重要的伦理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是学生的基本权利,教育应该给予学生幸福的美好体验。遗憾的是,由于学校教育的应试导向,使学生的学校生活远离了幸福的体验,导致学生普遍"厌学"。学生的幸福是健康成长的幸福。学校教育中应尽量避免危及学生幸福的各种可能因素,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幸福,并为学生的未来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才是通向学生幸福的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3.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就是培养幸福的人."中学阶段的基础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考上好高中、好大学,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校长的使命是要把学校打造成师生的精神家园,使教师健康、幸福地工作,使学生快乐、积极地学习."幸福教育"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幸福,教育过程本身也应是幸福的.怀着对教育本源的追求,交大附中执着地走上了"幸福教育"的研究之路,努力去打开教育的幸福之门.  相似文献   

4.
乌申斯基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由于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感受不到教育的幸福.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过程中,幸福是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的积极的情绪体验。教育不仅仅是"学生幸福地学"的过程,同时也应是"教师幸福地教"的过程。学校应多渠道、多方位地引领教师追寻教育的幸福,让教师感到幸福不断充盈在教育生活中,从而使教师的生命释放辉煌。  相似文献   

6.
正《福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全力打造"幸福教育"品牌,致力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校提升办学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德育为先的学校内涵式发展,使"幸福教育"成为"幸福福田"华章的最美诠释。教育事关未来,重视教育是打造"幸福福田"的需要,是福田投资环境的需要,是中心区展示改革开放成果的形势需要。《福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全力打造以学生发展为  相似文献   

7.
正幸福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是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人们对幸福的追寻,并在追寻中获得幸福。幸福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从小学会体验幸福、感受幸福,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为实现其幸福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学校实施幸福教育,应构建具有幸福特色理念的课程,并将其作为实施"幸福教育"理念的核心载体和重要途径。在这一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把"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以  相似文献   

8.
莆田市秀屿区东庄中心小学根据学校地域、布局、硬件和教师队伍结构、专业、水平,提出了"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探索建立幸福教育"1+6"模式。学校通过"1+6"模式,追求幸福教育理念,成就幸福教师,培养幸福学生,促进幸福成长,使学校教育工作走在幸福的路上。  相似文献   

9.
罗堂武 《教育》2012,(10):52
"幸福教育成就学生幸福人生",这是广东省惠东明珠双语学校的教育使命。这句话听起来很平常,但是能够做好却不平常。教育是使人幸福的事,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着"学生幸福"运转。  相似文献   

10.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办学实践的内在动力.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1.
2011年9月1日在"开学第一课"专题节目中,教育部特别推出了"幸福"主题,讨论"如何让孩子拥有幸福",一时间"幸福教育"成为热点话题,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幸福教育涉及社会、家庭、学校许多方面,笔者认为快乐课堂应该是幸福教育的主阵地,因为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而在校80%的时间又是在课堂上度过。如果我们的课堂充满趣味,就可以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向,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良好心理基础上进行,就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感受教育的幸福。那么快乐课堂从哪来呢?  相似文献   

12.
《教育》2014,(9):82
正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什么?——追求人生的幸福。四川省成都市磨子桥小学分校校长杨国兰和老师们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这,也是磨小分校人孜孜追求的教育理想。磨小分校地处成都市武侯区晋阳街道办五大花园,创办于2007年9月。在新的社会历史时期,磨小分校鲜明地提出了"幸福教育"办学特色。围绕"让每个孩子享有幸福的童年,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学校遵循以人为本,强化人本管理,树立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经营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使学校成为"学生体验幸福童年,教师享受教育幸福"的精神家园。在"幸福"理念的感召下,近年来,磨小分校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行走在一条内涵发展之路上。学校以活动为载体,先后开展"幸福教育大家谈""幸福故事大家讲""幸福讲坛""我心中的幸福""我们心中的幸福学校"等活动,教师们对"幸福教育"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幸福教育?笔者认为,幸福教育就是让在学生走进校门的一霎那,便能够感受一种庄严的教育意境。其实,揭示幸福真谛的只能是真正感恩幸福、创造幸福的人。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培养师生感知和创造幸福的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任。沈阳市第七十二中学在幸福教育理念的感染下,确立以"一三五"现代学校发展模式为起点、以高洪茂精神为引领、以全面提升管理质量为过程,最终实现幸福教育这一总目标的"四位一体"学校顶层设计愿景,促进学校的  相似文献   

14.
追求幸福是人一生的终极目标,教育的主体是人,当然不能离开以人的幸福为目的。现实生活中由于家庭教育强制、学校教育功利化和学生个性价值缺失等原因,学生的幸福感不断降低甚至缺失。所以必须通过创设和谐民主的家庭教育、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和提升能力的自我教育,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孕育幸福、享受幸福、创造幸福。  相似文献   

15.
一、特色办学理念,全面引领学校工作 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的办学理念是"幸福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所谓"幸福教育"就是制定适切的教育目标,形成师生自信发奋的学习态度;创设宽容的教育氛围,促使学生身心愉悦地开发潜能;提供和谐的发展环境,促使教帅积极实现自身价值;追求师生的共同发展,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相似文献   

16.
正山东省蓬莱市易三实验小学创建于1945年,是以革命先烈盛易三而命名。学校始终秉承"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理念,为社会培养了千万栋梁。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创造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小学幸福教育探索实验校"等荣誉称号。学校以"幸福文化"为主题,建立了"浸润精神关注生活"的幸福"星火"育人体系,让学生在幸福的道德体验和实践中,奠定终身幸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少先队活动是小学德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少先队员接受教育的重要载体。黄桥实验小学以"幸福教育"为抓手,力求在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幸福。本文试图从学校主课题出发,以"幸福教育"为主方向,对学校少先队活动进行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鲁迅提出"救救孩子"的呐喊已经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可今天学校教育中仍然存在的弊端让人们为孩子们担忧。为了使学校教育朝着更加人性化和现代化的目标迈进,首先要研究学校教育要使人幸福的终极目标及其实现手段。文章通过作者对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和《看上去很美》中教育现象的分析,并联系今天实际,提出了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幸福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正>幸福是每个人的终生追求,是每个人生命价值的实现。教育归根到底要回归于人,回归于学生的幸福成长。这是教育的价值本体,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林东第二小学前身为民国时期的启文学校,始建于1928年,是林东第一所公办小学。学校在90年的发展历程中,获得多项荣誉,成为巴林左旗小学教育的一面旗帜。近些年,学校秉承"共创共享,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力求建设"人文情怀、书香气息、师生幸福、家长满意"的学校,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培养"文雅、感恩、乐学、健康"的学生,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让每一位教师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校构建了幸福教育的五个支撑体系:幸福班级、幸福课程、幸福课堂、幸福团队、幸福环境。  相似文献   

20.
<正>江苏省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是江苏省首批文明校园、常州市首批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学校创办于1946年,一直以"让学生健康地成长,让教师幸福地工作"为核心价值,确立了双主体的"幸福教育"办学理念,以"与日俱新"为校训,坚持"只要我们在做,世界就会改变"的行为文化,让教育洋溢着幸福的味道。学校是"全国幸福学校共同体"理事单位、全国首批四星级幸福学校。学校构建了以"生命"为核心、以"栖居"为特征的幸福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