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意境"是中国诗学的一个重要术语,大凡探讨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与欣赏的文章,很少有不提及"意境"的。王国维说:"文学之工与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人间词〉乙稿序》)他还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成名词。"(《〈人间词话〉》)那么,究竟什么是意境呢?如果用英语来表示,应该译成什么呢?在各种汉英词典里,只能找到如下两种译法:1.译作"artistic conception"。如丁光训等主编的《实用汉英词典》,吴景荣主编的《汉英词典》,以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年版《现代汉英词典》。2.译作"charm;frame of mind",主要见于梁实秋主编的《最新实用汉英词典》。另外一些词典未收此条,如香港青年出版社1980年版《新汉英词典》。笔者查阅了英美出版的一些大词典及百科全  相似文献   

2.
对现有汉英词典的收词立目进行考察和研究,通过调查九部汉英词典从"kai"到"kang"声部与《现代汉语词典》收词的异同,发现现有汉英词典在收词立目上受《现汉》的影响较大,中大型汉英词典基本上照搬《现汉》的收词,汉英词典编者没有充分认识到词典类型学的重要性,也没有充分利用语料库等手段来确定词典的收词立目。如果按照学习词典的收词原则来判断,现有汉英词典在收词立目上尚不具备学习型词典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一九八三年第三期刊《古今汉语同形异义词语例释》一文,值得商榷或须补释者有: 一、[不足]《例释》云:“古:不值得,不可以。”“今:不充足,不满(指数目)。”实际上并不  相似文献   

4.
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难点。高中语文课本 2~ 5册为高中生比较详细地介绍了 32个虚词 ,从词性、用法、今译三方面对它们作出了较为科学的训释 ,力图为学生学习文言虚词扫除障碍。但教学中我们发现课本对某些虚词的解释却未能尽如人意 ,或解释不够合理 ,或解释不够全面。高二册第七单元《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下文简称《用法》)一文对“乃”“而”二字的训释就值得商榷。乃 字 ,《用法》一文训释不足之处是把连词、副词混为一谈 ,在举的副词用法例子中 ,混进两个用作连词的例子。①刿曰 :“肉食者鄙 ,未能远媒。”乃入见。 (《曹刿论战》…  相似文献   

5.
颜延之《幼诰》与《纂要》都是小学类著作。史籍所称诂幼、诰幼、诘幼文、告幼童文等多种异名,当以幼诰为是。《幼诰》盖为童蒙而作,主要是音注和训释,音注有直音、反切,训释有互训、推源、义界,祖述《说文》。《纂要》的训释,用甲曰乙或甲谓之乙的格式来区分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的差别,祖述《尔雅》。在四部分类法中,《纂要》应当归入经部.小学类。  相似文献   

6.
成语"措手不及"在中国古代四大白话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中共出现53次。在以上四部小说有代表性的现代英译本和汉英词典中,该成语也都有多种英译文形式。文章主要对这些英译文形式进行分析,指出汉英词典中词条的英语对应词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乡人”《用间篇》:“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乡人”,在《十一家注<孙子>》中,杜牧释为“敌乡国之人”,其余各家,亦均释为“乡人”或“敌国人”;解放后所出之各种注释本则一律释为“乡里的普通人”、“老百姓”或“民众”。这些解释都不确。这里的“乡人”不是“乡里的普通人”,而是春秋时期的地方官“乡大夫”的略称。《仪礼·乡饮酒礼》:“记乡朝服而谋宾介”,郑玄注:“乡、乡人,谓乡大夫也”,就是明证。乡大夫这种官,当时各国都有设置。齐国称为“乡良人”,  相似文献   

8.
词汇作为文化内涵的载体,对英语学习者有着重大的意义。《汉英词典》作为综合性双语词典,除了具有信息功能外,还有交际和社会文化功能。以汉语文化内涵词的定义规则为例,探讨对译释义,解说释义以及语境释义法的差异性与互补性,并以一些错谬为例,指出《汉英词典》释义的一些局限性,旨在向汉英词典编纂者提出一些实用性建议,以便更好地为英语学习者排除语言与文化障碍。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从历时的角度概述了汉英词典编纂的历史沿革,然后着重从“新、全、便”三方面评述吴光华主编的《汉英大辞典》(第二版)和惠宇主编的《新世纪汉英大词典》这两部时下最具有代表性的汉英词典,最后指出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对“唯是”的训释长期停留在随文而释上,不符合先秦两汉古汉语的语言实际。本文汇集考证了《左传》、《诗经》、《墨子》、《楚辞》以及《吏记》、《尚书》中的“唯是”、“唯时”的用例,指出:处于句首或句中的“唯是”、“维是”、“惟时,,除极少数用例外,通常是先秦古汉语中有一定使用频率的双音合成词。它是由介宾短语发展凝固成的囚果关联词语,训释时不宜分裂,方是符合语言实际的确解。  相似文献   

11.
潘宗乾教授编写的《汉英双解英语同义词词典》不仅对英语同义词的辨析做出了汇总,同时针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使用者的实际困难和需要,首次以汉英检索的形式呈现同义词辨析信息,从而为汉英词典和英语同义词词典的编纂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该词典在编纂体例,同义词的收录标准, 同义词的例证选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寻找更科学严谨,更符合以汉语为母语的使用者需求的英语同义词词典的编纂模式.  相似文献   

12.
汉语成语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凝结之瑰宝。汉语成语在汉英词典中翻译是否准确、处理是否得当是衡量和评判一部汉英词典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本人根据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危东亚主编的《汉英词典》(修订版)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吴光华主编的《汉英大词典》(新世纪版)等几本现今使用较为广泛、颇具权威性的词典,对汉语成语词典编纂提出几点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双语词典词目释义离不开翻译。这种语言符号间的对应物直接影响到词典的质量。研究汉英语文词典释义方式有助于提高词典编纂水平,为词典评论提供依据。汉英语文词典词目翻译有自己的特点,词目翻译也有相应的规律。以现有的大型汉英词典词目对应词为例子,归纳出词目翻译的一些常用方法,并提出词目翻译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巷调查法,以24位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一个自然班)为对象,对其词典使用情况进行个案分析。结果显示:1.纸质词典普及率最高,但电子词典使用更频繁;其中双解词典最受欢迎,而汉英词典使用偏少。2.购买各类词典标准不一,纸质词典购买主要参照教师介绍,而电子词典则主要看词汇量。3.从查询内容看,词义、读音、词类、搭配是学生查询的主要对象,而词的语义关系、文化信息、词源等信息查询较少。4.词典本身语法信息欠缺,学习型功效有待提高。5.被访者对词典满意度不高。6.学生对词典类型和功能认识不足,对词典教育认识模糊。学生词典使用情况是由其学习阶段的实际需要、经济因素、教师引导、个人认识及词典本身局限性等因素决定的,因此,有必要推行词典使用教育,实现编、用、教三方的艮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国内近年出版的大量对外汉语词典并不为国外汉语学习者广泛接受。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了解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认知特点以及对词典的查阅需求。本文拟就外国留学生对汉语词典基本注释、错误提示、释义方式、例证信息、同义辨析和文化信息的态度和认知状况等进行调查,从二语习得的角度探讨他们在学习中对汉语词典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程耀臣是20世纪初中国著名的俄语专家,1917年以其编写的<华俄合壁商务大字典>结束了清代以来俄汉双语词典主要由俄国人编写的历史,开创了国人编纂俄语辞书的新时代,并在1925年出版由教育部审定颁布的<教育部审定增补华俄大字典>,在中国俄语教育史上实有开拓之功.  相似文献   

17.
试论现行汉英电子词典的分类与性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英电子词典日趋多样化,已成为数字化辞书的一大类型,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从目前的出版情况看,现行汉英电子词典载体丰富,形式多样,但词典的内容和功能在界限上呈现相对模糊性,同时随着计算机科技日臻完美,汉英电子词典逐步形成结构上的高度融合性,编纂上的数字化等性能特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相对其它形式的电子词典汉英电子词典又呈现了一定的依附性。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新字典》是民国初期一部注重实用性与时代性的辞书,是中国传统字书向现代语文字典、词典过渡的产物。该书在体例和内容上的革新,促进了语文辞书及外汉双语辞典的编纂及发展。然而在中国辞书史上却鲜有论及,其历史地位也尚未得到肯定。本文通过比较此前出版的《康熙字典》以及其后出版的《中华大字典》,旨在探讨分析该书的成就与不足,客观地评价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目前各种汉英词典以及某些外语类期刊对“地方志”的英译五花八门,但往往没有包括其真正的英文等词gazetteer。“中国翻译”杂志刊载的一篇文章更是断言“地方志”不能英译成gazetter。根据gazetteer的含义以及它在汉学家著作中的广泛使用,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地方志在英语中的对应词即为Gazette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