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阳节     
“又是九月九,重阳节难聚首,回家的打算始终在心头……”歌中唱的便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在中国的传统风俗中,重阳节就是一个登高节,它与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登高成了九月九日重阳节的重要内容。现在国家规定九月九日为老人节,即取“祝老人长寿”之意。  相似文献   

2.
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名九月九、重九、九日、茱萸节、菊花节。因为,九月初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人们把它叫做“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由来已久,早在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就留下了咏重阳的诗句。  相似文献   

3.
全世界无产阶级第一个国际组织、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一八八九年“第二国际”成立后,它被称为“第一国际”),是在一八六四年九月廿八日成立的,到今年九月廿八日整一百周年了。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这个无产阶级国际组织的“灵魂”就是马克思。正如列宁所说的,“第一国际奠定了工人国际组织的基础,使工人做好向资本进行革命进攻的准备。”“第一国际奠定了国际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斗争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乌托邦的疑惧与破毁--以《边城》《九月寓言》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边城》和《九月寓言》都营造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世界。但如果从两个本中呈现的时间观念上考察,从《边城》中“水”和《九月寓言》中“大地”等中心意象上来考察,那么作家主体内心深处对于乌托邦存在的犹疑就会显现出来,这最终导致了乌托邦存在的虚幻性。  相似文献   

5.
“是”字在文章中使用频率高,它最主要的用法是表示判断。例如:“他是小学教师”,“九月十日是教师节”。另外它还有以下几种用法: (一)表示“凡是”的意思。如“是少先队员的,都应佩戴好标志”。 (二)表示“虽然”的意思。如“写是写好了,就是不理解”。  相似文献   

6.
班会课上。“请同学们回答一个问题:桔子应在什么时候采摘?”“十月。”“十一月。”“‘八月柚、九月桔’在农历九月后采摘。”……。学生七嘴八舌地边思考边回答。“都回答得不错。”班主任接着说,“桔子宜在九月之后采摘。到了适宜采摘的成熟期的桔子,外观,橙黄漂...  相似文献   

7.
我素来最喜欢九月的风,却说不出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只是知道,阳历九月,时值中秋,正是秋高气爽,该是放风筝的黄金时节。迎着那醉人的金风,已是一种莫大的享受。若此时手中有风筝,只需稍一松手,风筝便会很听话地一下子窜得老高,扶云直上。那心儿也随之飘远了,飞高了,似乎真的是“凌云”了,只差没“壮志”而  相似文献   

8.
在听课中发现几位语文教师在教语文第九册白居易的《暮江吟》时,把“九月初三夜”都解释为“深秋的夜晚”。有位教师还强调说:“不能把九月初三只理解为九月初三。初四、初五都一样。”这  相似文献   

9.
日记六则     
九月二十日星期五睛今天,我在教家中的鹦鹉说人话。我教它这句它不听,我教它那句它也不说。教了一个多小时了,它连一个字也说不出来。这时,我急了,说:“你要不回答我的话,我就杀了你。”谁知,它不理不睬的。我火了,大叫:“你还不说?”它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凭哪  相似文献   

10.
[作文案例]知足并快乐着张维悦春天,是一个百花齐放、竞相争艳的季节,花儿都绽开了笑脸。在这万花丛中却少了菊花的身影,它,只会在九月出现,那个悲凄的季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云:“菊,花之隐逸者也。”之所以这么说,也与“隐逸者”陶渊明有关。他是我国古代最快乐的诗人,因为他很知足,知足者常乐。菊在秋风中瑟瑟发抖,但它只会说:哪怕只有一个秋季,我也很满足了,我也很快乐了。陶渊明在“不为五斗米折腰”后的所为也正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悠然。是的,君子坦荡荡,知足才是快乐之本。陶渊明身处晋时乱世,勾心斗角的官场风云,何…  相似文献   

11.
    
有人爱露,爱它的晶莹剔透,爱它的娇小玲珑;古人有诗云:“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有人爱雪,爱她的洁白,爱它的淡雅;诗家称赞:“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却对雨情有独钟,爱它四季不同,特点各异.  相似文献   

12.
宋发胜 《今日教育》2013,(10):68-69
每到九月开学季.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就会推出“开学第一课”。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梦想”。其实,“梦想”并不是一个遥远的词。作为教师,你的每一节课都融入了你对于教育的一个一个小小的梦。这个学期.你的开学第一课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正>去年九月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它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宗教问题。由于对有些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加之某些书刊作错误的叙述,使宗教问题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其中穆斯林“功课”的“斋月”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例如:有的书称:“八月末一日傍晚见新月开始封斋,斋至29日见月开斋”故称“斋月”。有的高等院校所用的《世界中古史》教材说:“穆斯林的‘斋月’是伊斯兰历九月(即二月底到三月底)。”而有的报纸则载文称:“伊斯兰历九月(即公历五月)”。以上这些说法都是不够准确或错误的。“八月末一日傍晚见新月”,这必  相似文献   

15.
史军 《少年月刊》2023,(17):30-31
<正>家门口的植物课系列九月谢幕表演当北风带来湛蓝的天空,“表演”了近一年的植物该谢幕了。荠菜、二月兰这些“金牌龙套”早已到后场休息,它们的种子已经在土壤里蓄势待发了。但我们的家门口还有植物会“表演”到最后一刻,奉上精彩的“谢幕”。  相似文献   

16.
江月(湖北)嘻嘻姐姐,我是个四年级的小女孩。放寒假的时候,我把姐姐的五年级语文教材借来预习,里面有篇《暮江吟》的古诗。其中有一句“可怜九月初三夜”为我弄得不是很明白。什么要说那天夜里很“可怜”啊?你能帮我解释一下吗?我国古代诗歌中常常出现“可怜”这个词。在不同的情景中有着不同的含义。首先,和现代汉语一样,它有“值得同情”的意思。如白居易的《卖炭翁》里有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可怜”就寄托了作者对他的同情和怜悯;“可怜”也可作“可爱”的意思。就像你提到的这句古诗“可怜九月初三夜”,作者用“可怜”一词描述了“…  相似文献   

17.
小雪 《中学生博览》2012,(13):50-50
幼儿园的时候,木马还是木马,长大了,它却变成了一种电脑病毒。那会儿,总喜欢坐在它上面一直摇啊摇摇啊摇,好像这样就可以~直摇到天荒地老。幼儿园的时候,会因为背不了一首儿歌而担心到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抹,现在我还记得它是这么念的:“九月九,去秋游,满山黄菊点点头。”可是长大后,当数学成绩老是不及格变成家常便饭也不见自己有所谓。  相似文献   

18.
从计断九月到岁终为断——汉唐间财政年度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财政年度是所谓“计断九月” ,唐代则是“岁终为断”。关于二者差异 ,论者或踵卢植旧说 ,谓汉“计断九月”乃因秦以十月为岁首 ,九月即岁终 ;或谓财政年度本系人为制定 ,收支结算起讫并无绝对的客观根据。事实上汉之“计断九月” ,取决于黄河流域作为主谷的粟的成熟时间。至东晋南朝立国江左 ,收支结算则须适应南方主谷水稻的成熟时节。从计断九月到岁终为断 ,反映的是南北农业结构的差异和汉唐间南北经济地位的变化 ,以及与之相应的财政政策制定中的地域倾向。  相似文献   

19.
秋天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说:“北国的秋天,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可惜我生长在北方,却从来没有品尝过秋的味道,总觉得夏天刚刚过去冬天就来了。秋天仿佛是夜空中的流星,还没有看清它的模样,它就消失了。秋天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不知道,记得小时候,学校开联欢会时总是提到“金秋九月,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教师节”,九月已经是秋天了吗?九月初,太阳还不依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三一年九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占领我国东北三省,开始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阶段。 恩格斯在《支持渡兰》一文中指出:“当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民族受外国侵略者压迫的时候,它就必须把自己的全部力量、自己的全部心血、自己的全部精力用来反对外来的敌人;当它的内部生活因此陷于瘫痪的时候,它是不能为争取社会解放而斗争的。”“九一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