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元话语是语篇中标示话语组织结构、作者对命题内容和读者的态度的各种元语言机制,在语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元话语与基本话语的差异入手,讨论元话语的两种不同类型——语篇交互型元话语和人际互动型元话语,并进一步分析这两种元话语在语篇中的互动功能,旨在揭示元话语在语篇构建过程中的功能和规律,提高英语写作质量。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连贯、修辞、对话和评价方面探讨元话语和语篇互动之间的关系,指出元话语运用是语篇互动的表现,是一种有效的修辞策略。元话语表示作者在所展开的语篇中定位自己和读者,并在特定的语境中构建具有说服力和连贯的语篇。在语篇中作者控制互动关系的表达方式对于修辞效果十分重要。语篇的互动表明语篇由作者与读者或受众共同构建,元话语是体现这种互动的最明显的标记,体现语篇交际的主体间性,动态性和对话性。元话语既是显性也是隐性的评价手段,但本身没有正面和负面评价之分,通常与基本话语的评价共同作用,产生赋值评价意义,并对评价具有调控作用。揭示元话语和语篇互动关系对于二语写作教学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元话语是语篇中表明话语组织框架、作者对命题内容和读者态度的各种语言机制。本文采用Hyland(2005)的语篇元话语分析框架,考察英语学术期刊结论部分元话语资源使用情况,以期研究结果为学术期刊的写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元话语是指作者在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用来组织话语、表达对读者和文本的态度、涉及读者反应的一种方法。标点元话语是元话语的一种非显性的元话语符号,包括逗号、句号、破折号、下划线等。通过使用标点元话语,作者可以引导读者理解语篇,让读者对语篇投射兴趣,建立与读者的互动关系。从亚里士多德的修辞三角学理论探讨标点元话语在语篇中的劝说功能,展示出元话语的描写力和解释力。  相似文献   

5.
《大连大学学报》2020,(5):79-84
元话语是一种帮助作者组织语篇、表达其观点、实现与读者互动的话语策略。作为语篇分析领域的重要概念,元话语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基于Hyland 和Tse 的元话语理论,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刘欣和Trish中美贸易辩论为例,对辩论语篇中的互动式元话语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了使用产生差异的原因,旨在加深对辩论这一体裁的言语功能及特征的认识,为辩论者在辩论中合理有效地利用互动式元话语以达到交际目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尝试在Hyland的元话语人际模式的框架内,调查分析英语求职语篇中互动元话语的使用情况和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英语求职语篇中各类互动元话语资源呈现不均衡的运用频率,其中自称语的使用比率明显高于其他几类互动元话语资源。在五类互动元话语资源的次范畴中,介入标记语、模糊语呈现的频率较高。研究结果说明,元话语作为一种隐性的评价资源具有评价赋值功能,也说明元话语的使用与语类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元话语是构建学术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它充分体现了读者与作者互动的言语表达方式,也反映了二者与语篇的关系.虽然对元话语的理论研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也是写作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文章选取了中西方学者论文各25篇作为语料,以Hyland的元话语理论为研究框架,通过对比分析中外学者期刊论文引言部分中元话语的比例、共同点与不同点,指出中外学者在过渡类元话语、依据类元话语、限定成分元话语和承诺标记元话语的使用方面比较相似,而在增强标记元话语、自我指称元话语的使用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同时发现,元话语在学术论文写作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研究期望对今后中国学者的引言写作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自Harris提出元话语以来,不同理论背景的研究者大量论述了元话语,原因在于元话语在语篇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组织语篇结构,构建作者与读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对BBC新闻中的元话语进行分析,解读其元话语的分布,能提高阅读此类报道的质量,同时也能为元话语的深入研究开辟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Hyland的元话语人际模式,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调查分析了作者自建语料库中从英国教育中心中国成都分中心语料库随机收集的60篇留学推荐信中元话语的使用情况和分布特征。语料分析发现,留学推荐信中大量存在元话语,其中互动元话语的比重远远高于交互元话语。并进一步证实各类元话语对于留学推荐信在帮助建立推荐人与读者之间的人际互动关系、帮助中国推荐人传达劝说信息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元话语是近几年一直很受关注的语言学研究话题,它将作者的意图导入语篇之中,帮助并引导读者组织、理解、评价和反馈语篇的命题内容。运用心理空间理论来分析经济评论语篇中的元话语,说明经济评论者通过元话语实现现实空间和心理空间的连接,体现出评论者对现实经济状况的看法和认知。  相似文献   

11.
编、作、读的主体意识的统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现象;无论是编,还是作或读,其主体意识都是十分强烈的,同时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编的主体意识中, 思想性起统领作用;作的主体意识中,创造性是其核心;读的主体意识中,知识性、趣味性占主导地位;立足于三的特殊性,充分发挥三的能动作用,通过审美意识的中介,从而实现编、作、读主体意识更高程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在认知要素中,假设是语篇内参与者的共同认识基础及作者和读者之间实现互动的基础.从语用角度来看,广告效果的产生体现在对合作原则中多项准则的违反.文章认知和语用角度对广告文本的推理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之前的小说以工农兵为传播对象,作家以工农兵语言进行书写和言说,其语言主要表现为口语化。"文革"时期,由于意识形态的强势作用,大量领袖语言直接嵌入小说文本。新时期小说以思想文化启蒙为传播目标,出现了饱含情感色彩的人道主义语言和人文理性语言。自90年代以来,文化消费成为小说传播主要动力,作家根据读者的趣味选择小说语言使小说语言呈现出调侃性、时尚化和感官化的特征。各时期小说语言的根本差异表明作家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也在随时变化。当下如何调整作家与读者的关系,通过语言变革既保持小说的良好传播,又避免让小说沦为仅仅是娱乐工具,是目前作家和学者共同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纳博科夫的小说《微暗的火》中存在多个写作者,他们写作都是为自我塑造。读者因为已经具备词语———事件的阅读视域,解构了经由叙事明晰、语义确切的传统叙事的自我塑造。纳博科夫通过唤起读者互文性阅读实践,使读者体验到冲破常识世界时间牢狱、获得审美狂喜的自由,借此纳博科夫最终达成他自己的自我塑造。  相似文献   

15.
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是一篇研究读者批评的专论,提出了文学批评的"知音"读者批评观。"知音其难",强调读者与作者的心音相知相通;"深识鉴奥",强调读者要对作品的深层审美意蕴有所把握才能成为"知音";读者要成为真正的知音,需要"博观",学会"六观",不断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才能成为读懂作者心声的知音,与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16.
言为心声,作家通过自传的形式来向外界抒发自己内心的志向,以此来与外界进行抗争,希望得到外界理解和支持。这是中国现代作家进行自传创作的一种动机,本文从这些作家的创作动机入手去分析这类自传,还原他们的内心真实感想,理解认识他们的人生志向。  相似文献   

17.
Young fanfiction writers use the Internet to build networks of reading, writing and editing – literacy practices that are highly valued in schools, universities and workplaces. While prior research shows that online spaces frame multiple kinds of participation as legitimate, much of this work focuses on the extensive contributions of exceptional young authors. In this paper, we foreground the contributions of fanfiction reviewers and focus on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writers, exploring their communicative literacy practices and hypothesising about how we can make their reading and writing more visible and more effectively consider their learning practices. To do so, we conducted a linguistic analysis of fanfiction review comments on two sites, FanFiction.net and Figment.com. While fanfiction readers provide writers with an authentic audience for their creative work,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review comments that they leave generally do not offer specific feedback regarding the craft of writing. For this reason, we argue that teachers' expertise is still needed in the difficult task of developing young adults' composition, peer review and critique skills.  相似文献   

18.
摘要:儿童文学的创作与阅读离不开历史的纵坐标与现实的横坐标。二者交汇而形成的区域就是作家的视域,它决定了一个作家的创作可能达到的认识生活的深度与广度。而读者对儿童文学的阅读与接受状况,则直接受到其审美期待视野的影响,他视野的宽度与厚度也无非由传承历史与现实的审美指向与价值准则而来。因此,无论是就作家创作还是就读者接受而言,儿童文学都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  相似文献   

19.
The total number of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in the American public schools is more than 4.5 million students or 9.6% of the total school popula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instructional writing strategies and assessments for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in the elementary classroom. This article provide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eachers with information about differences amongst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because they are not a homogenous group.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academic abilities can range from emergent readers, writers, and speakers of English to proficient readers, writers, and speakers of English.  相似文献   

20.
刘再复将人物命名为“对象主体” ,但他们仍然是作家的对立面 ,原因在于刘再复将主体性框架作为其理论基础。如今人物被视为与作者、读者共存的相对独立的主体 ,他们彼此进行平等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