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晓宇 《科教文汇》2009,(10):238-238
中西方的叙事理论在各自不同的社叁意识形态、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各自的理论体系。中西叙事各自使用的表述语言都十分的确切而又精美,不同之中蕴涵有相同,个性之中包含有共性。但两者之间的相异之处也是十分的明显:中国古代的叙事思想是很丰富的,但是缺乏系统性和自觉研究,纯理论性菩述数量很少。西方叙事理论由来已久,有较早的自觉意识,明晰的发展轨迹,并有着十分丰富的理论成果。总的来说,两套理论各有特点,也各有长短,要建立我国现代科学的叙事理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取两家之长,糅合中西理论中最精华的部分,融会贯通,为构建符合我国的科学的叙事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人文学者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着使用传统手段感知数据的技术困境和进行数据交互认知的人文迷思。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出发,无论是遵从信息的生产者驱动模式,还是消费者驱动模式,都需要寻求一个兼具技术与人文框架的信息交流与传播工具。Data Storytelling(数据叙事)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被赋予新的使用语境与意义,并以数据科学理论和实践为支撑,成为数字人文方法论甚至技术体系的重要环节。[方法/过程]研究从大数据时代数据感知和数据交互认知的困境出发,通过文献调查理清数据叙事的概念与逻辑脉络,提炼其基本要素与理论基础;再对比传媒、商业、文化教育等应用数据叙事相对较早领域的应用情景,分析各情景中数据叙事的用户体验价值、情感价值、知识感知与传播价值、认知驱动价值等,继而总结了数字人文视角下数据叙事的应用与实践意义;最后提出图情档学科利用数据叙事展开数字人文研究与教育的路径与方法。[结果/结论]数字人文在不同语言文化中的探索与发展,始终围绕着数据感知与价值发现的技术规律与叙事话语体系的人文框架或范式不断迭代升级。以数据科学为平台、信息可视化为产品或服务形态、叙事学为价值变现渠道的...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科学哲学井非特定的科学共同体遵从的理论形态,它的现实性仅在于其生成性中。科学知识及其合法性话语(元叙事和两大叙事)在后现代社会中已出现严重危机。据此,利奥塔提出科学知识语用学的后现代科学哲学观。利氏的理论为科学哲学的“语境论”和“人类学转向”准备了理论条件。  相似文献   

4.
新闻是叙事的一种,但新闻的叙事视角与聚焦不同于传统叙事,有特殊性。在传统叙事学中,视角和聚集是同一件事。在新闻叙事中,视角指"谁看",表现了媒体的意识形态;并在文本内部,通过选择"由谁看"、"在什么位置看"来体现新闻的客观与公正。而聚焦,在新闻叙事中则强调"什么被看",与视角区别开来,将叙事眼光集中投射到最能反映事实本质的某一个点上,来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5.
白延峰  葛雷 《科教文汇》2008,(29):53-53
叙事研究是西方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一种研究方法。而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则是近几年的事情。本文简述了教育叙事研究兴起的背景、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以及教育叙事研究的新发展。进而阐述了教育叙事研究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田伟力 《金秋科苑》2010,(8):316-317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接近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一种质性研究。它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体,是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有效途径,是教育经验表达和交流的有效途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开展教育叙事研究有利于教师的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6—2010年历史文化纪录片叙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以来,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创作呈现上升的趋势,叙事视角的多元化倾向使纪录片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2006—2010年是中国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发展的一个转折时期,其意义在于主流话题以一种新的叙事方式和形态为观众所接受,从而实现了主流话题的普及与再现。本文以2006—2010年在中国网络电视台——《人文历史—纪实台》中播放的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为样本,对具有代表性、典型特征的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在叙述话语、叙事内容、叙事视角三个方面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育叙事研究与教师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伟力 《今日科苑》2010,(8):316-317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接近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一种质性研究。它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体,是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有效途径,是教育经验表达和交流的有效途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开展教育叙事研究有利于教师的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9.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不但使她成为美国当代最伟大作家的一员,且充分展现了其深邃的思想及娴熟的创作才能。本文运用叙事策略理论剖析小说的多变的叙事角度以及多元化的叙事结构,探求其如何将艺术形式与思想完美结合的艺术奥秘。  相似文献   

10.
叙事心理治疗是近些年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心理治疗方法,目前已经在心理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同任何新兴事物一样,叙事心理治疗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这主要体现在:相对主义的逻辑困境;语言、知识与实在关系上的本末倒置;对现代主义不加甄别的全盘否定;解构流于平面化和表面化以及尚未形成有序的体系、影响力有限等几个方面。因此,从根本上说,后现代主义虽然极力否定和攻击现代主义,但并没有跳出现代精神的案臼,并没有从根本上超越和结束现代精神。  相似文献   

11.
12.
语域理论对英语记叙文中人物刻画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域理论是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本文试图运用语域理论来分析毛姆的短篇小说"AFriend in Need",从而探讨语场、语旨和语式对记叙文人物刻画的价值.通过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文章认为作者在刻画人物时选择不同的语体或语域,准确地体现创作意图,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Narratives, or storie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one of the ways in which knowledge might be transferred, shared or exchanged in organisational settings. Beyond their identification, little consideration has been given to the ways in which narrative approaches can increas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re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 in organisations. This paper reflects upon some of the ways in which narrative approaches might contribute toward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organisati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It contributes to the debate on the natur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contextual features of organisational knowledge, particularly the role of tacit knowledge, and identifies some of the distinctions between formal and informal knowledge transfer mechanisms, which operate (with or without effective management) within organisations.  相似文献   

14.
非线性叙事结构作为影视剧作品中应用最多、最灵活的一种叙事结构类型,在小说中也得到了应用。它抛弃了时间的序列性,具有多维度、多视角、时空错乱与倒置、立体感强烈、没有明显的逻辑思维走向等特点。本文在区分线性与非线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几部比较典型的小说进行分析,大致总结出小说中的几种非线性叙事结构类型:倒叙与插叙、复调结构等。复调又可分为不同声音的复调和相同声音的复调。  相似文献   

15.
王维雅  赵文艳 《科教文汇》2014,(16):111-112
非线性叙事结构作为影视剧作品中应用最多、最灵活的一种叙事结构类型,在小说中也得到了应用。它抛弃了时间的序列性,具有多维度、多视角、时空错乱与倒置、立体感强烈、没有明显的逻辑思维走向等特点。本文在区分线性与非线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几部比较典型的小说进行分析,大致总结出小说中的几种非线性叙事结构类型:倒叙与插叙、复调结构等。复调又可分为不同声音的复调和相同声音的复调。  相似文献   

16.
王晓露 《科教文汇》2020,(11):161-162
谈心谈话是学生教育管理中思想引领、学业指导、心理疏导的基本载体,是辅导员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工作方式。本文尝试将叙事疗法应用于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中,通过故事叙事、问题外化,解构问题、重写对话的谈话模式,让学生看到自我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A new approach to narrative abstractive summarization (NATSUM)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NATSUM is centered on generating a narrative chronologically ordered summary about a target entity from several news documents related to the same topic. To achieve this, first, our system creates a cross-document timeline where a time point contains all the event mentions that refer to the same event. This timeline is enriched with all the arguments of the events that are extracted from different documents. Secondly, using natural language generation techniques, one sentence for each event is produced using the arguments involved in the event. Specifically, a hybrid surface realization approach is used, based on over-generation and ranking techniques. The evaluation demonstrates that NATSUM performed better than extractive summarization approaches and competitive abstractive baselines, improving the F1-measure at least by 50%, when a real scenario is simulated.  相似文献   

18.
杜雪琴 《科教文汇》2014,(11):110-111
英国翻译理论家Mona Baker从叙事角度审视翻译与政治文化冲突的互动关系,将翻译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基于Mona Baker的观点,本文审视了中医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政治文化冲突,并探讨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叙事建构策略,以促进中医对外积极传播。  相似文献   

19.
小说中的非线性叙事结构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线性叙事结构作为小说中一种新型的叙事类型,抛弃了时间的序列性,具有多维度、多视角、时空错乱与倒置、立体感强烈、没有明显的逻辑思维走向等特点。本文通过对几部比较典型的小说进行分析,论述环形结构、多线性结构和分形叙事结构这几种独特的非线性叙事结构类型,并对非线性叙事结构的意义与作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吴嘉平 《科教文汇》2012,(26):70-70,77
《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是美国著名的"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菲茨杰拉德(Fitzger-ald)的代表作。这部小说讲述了"爵士时代"美国年轻一代"美国梦"的破灭,揭示了美国社会的悲剧,是现代叙述艺术的经典之作。本文探讨作品的叙事特色及其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