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推陈出新,探讨了初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提出了在诗词教学中,学生应该"学而时习之",领略诗词精华,陶冶自身情操。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被公认为中华文学著作中的瑰宝。其诗词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隐寓了人物的生活遭遇和结局,丰富和渲染了作品的主题。"红诗"的翻译是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拟从翻译美学、微观语言学角度,对戴维·霍克斯和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翻译的《咏月诗》其一的两种译文进行比较赏析,探讨《红楼梦》诗歌英译的美学价值,阐明在诗歌英译时要做到"音美"、"意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3.
罗高兴 《科教文汇》2009,(32):245-246
1《诗经》——女性美的源头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女性主义长河中,《诗经》无疑是水之源头,在305篇诗歌中,涉及女性的占1/3以上,它第一次广泛描述了与女性有关的内容,为我们带来了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周代女性生活的面面观。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诗词源远流长,从脍炙人口的《诗经》到华美灿烂的《离骚》、从"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到"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或豪情或婉约的宋词再到街市小令的元曲,古诗词异彩纷呈的涌现。古代的使人们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明。如何继承中国的古典诗词,继承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毫无疑问,学校是最好的场所,教学才能更好的传承。  相似文献   

5.
丁合林 《科教文汇》2012,(21):34-35
中国古典诗词名作众多,含蕴丰富。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切实为培养其理想人格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少古典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地理知识,寓意深刻。在生物地理学教学中紧扣教学内容,恰当地引用古典诗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本文主要从古典诗词在新课导入、课堂教学以及野外教学实习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不少古典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地理知识,寓意深刻。在生物地理学教学中紧扣教学内容,恰当地引用古典诗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本文主要从古典诗词在新课导入、课堂教学以及“外教学实习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郭如美 《科教文汇》2009,(3):116-116
试从音乐与古典诗词的关系分析入手,阐述音乐对培养学生诗歌理解感悟能力的促进作用。诗词教学中运用音乐能够使学生进入意境,加深对意象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音乐融入古典诗词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试从音乐与古典诗词的关系分析入手,阐述音乐对培养学生诗歌理解感悟能力的促进作用。诗词教学中运用音乐能够使学生进入意境,加深对意象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音乐融入古典诗词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三篇古典诗词为例,详细谈到了其中的心理描写问题。  相似文献   

11.
档案利用服务是档案工作的立身之本,把"死档案"变成"活资料"、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才能实现档案价值,档案工作才能发挥其存在意义。文章阐述了档案"思想库"概念,分析了当前档案馆从"档案库"变成"思想库"的现实条件以及不足,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成功教育的模式,本文通过分析“双元制”的特点,探讨如何发展我国职业教育中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如何让其立足本土,顺应形势,取长补短,为提高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水平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颜色词黑和白两个对比色入手,分析他们在不同语言中所承载的不同的文化信息和文化内涵,从而认识到他们不仅有着其本身具备的基本意义,还有着更深刻的象征意义。这种不同语言之间象征意义的差异正是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历史背景和风俗习惯的不同而产生的。因此我们应分析、研究不同文化对颜色词的影响和作用,更好地进行跨文化的谚语交际。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学几近疯狂的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学逐渐朝向下坡路走去。而中国作为文学的泱泱大国,如何在网络文学的高速发展下,同时让传统文学再次焕发生机,已然成为了中国文坛重点探讨的问题。本课题结合《中国文学》杂志,对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其目的是希望中国文学能够经受住重重困难的洗礼,如破茧的蝴蝶一般新生。  相似文献   

15.
金容兰 《科教文汇》2014,(28):110-111
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学几近疯狂的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学逐渐朝向下坡路走去。而中国作为文学的泱泱大国,如何在网络文学的高速发展下,同时让传统文学再次焕发生机,已然成为了中国文坛重点探讨的问题。本课题结合《中国文学》杂志,对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其目的是希望中国文学能够经受住重重困难的洗礼,如破茧的蝴蝶一般新生。  相似文献   

16.
罗梦悦 《科技广场》2014,(8):169-173
我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此次改革是我国税务体制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同时也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经济体制改革中关键性的一步。本文主要从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必要性、优缺点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粗略的分析,并且就其所产生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偶见今年2月某日科技日报第一版刊登山东某大学的发展规划,由普通大学发展成知名大学,称为“跨越式发展”。有些不理解:一所大学由普通发展为知名,不管这种知名是国内知名还是海外知名,就是提高了该校的知名度,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发展了,为什么偏偏冠以“跨越式发展”,它跨  相似文献   

18.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人类生态学转向"是20世纪西方社会的众多"转向"之一,体现了国外马克思主义对20世纪人类的生存环境危机状况的忧思和理论自觉。它揭露和批判生态问题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之间的深层矛盾,要求以生态正义为道德底线,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营造"宜于居住的家园";它还试图用经典马克思主义"生态智慧"理解生态问题,用当代生态智慧完善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9.
朱勇 《科教文汇》2011,(19):62-63
专业技能的获得与提升都有一个由"懂"到"会"、由"会"到"熟"、由"熟"生"巧"的过程,在这个专业技能的"成长链"之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那就是"通"。本文所提到的"融会贯通"——"触类旁通"——"无师自通"的三个环节能够为提升专业技能的人们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技术与性别"论题是技术哲学与技术社会学研究新的关注点。作为与传统技术哲学研究不同方式出现的、对技术以"他者"方式进行的理论反思,技术的"性别研究"可以获得对技术以及创造并使用技术的"性别化的人类"更全面的理解。它先后历经了两个阶段:首先是对传统技术史进行性别反思,认为需要对技术史中被忽视的女性技术发明家进行"补偿式"研究;其次则试图在社会与文化结构中探讨作为一种社会因素的"性别"对技术的建构过程。考察技术与性别关系,应既包括作为动态的技术过程中的性别因素,还须包括作为静态的技术制品与技术知识中的性别因素。反思技术的性别化问题,并不是要从技术的"男性化"时代逆转为技术的"女性化"时代,而是要力图建构"性别和谐"的技术发展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