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丹若 《百科知识》2021,(26):66-71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首广为传唱的"二十四节气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的变化,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独特含义,恰如《史记》所言:"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相似文献   

2.
春色正中分     
正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此时恰逢春季之半,因此得名"春分";又因为是昼夜时长相等之日,古人也称其为"日中""日夜分"。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春分是节气,也是节日。节气来了,提醒着人们安排生产、生活的节奏;节日到了,帝王祭日,民间祭祖,同时民间也有其他一些民俗活动。  相似文献   

3.
美术区域是给予幼儿发挥想象、表达情感的地方。随着我园课程游戏化的深入,美术区域活动更注重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要求教师在创设区域环境、组织区域活动时应回归儿童立场,回归儿童生活,尊重儿童的想法和年龄特点。本文从"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激发幼儿创作兴趣""营造‘自由、自主’氛围,鼓励幼儿敢于创作""3步骤,促进幼儿‘深’度发展"三方面谈谈美术区的开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摘     
正"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久前,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正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入夏后的第三个节气。此时正值北方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之际,也是其他暖季作物播种之时,因此得名"芒种"。芒种适逢我国南北农业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时节,民众因此也称其为"忙种"。除了农事活动,芒种节气也有一些特定的习俗。  相似文献   

6.
正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送走春天、迎来夏天的节气。立夏之"立"有立即、开始之意,因此,立夏也即夏天来了。此时,在北方的夜空下观察,北斗星的斗柄开始偏指东南一隅,因此古人说"斗指东南,维为立夏"。立夏之时,古代有帝王迎夏的仪式,民间也有称人、尝新等习俗。立夏来了  相似文献   

7.
寒露惊秋晚     
正寒露是秋天的第五个节气。在古人看来,此时天气寒冷,露水将要凝结成霜,因此得名"寒露"。寒露节气里,传统农事已近尾声,期间又有九九重阳节,民间相应地也有一些习俗活动。节候表征在二十四节气中,有两个因露水而得名的节气:秋分之前的白露,以露水的颜色定节气;秋分之后的寒露,以露水的温度定节气。相较白露节气,寒露节气里气温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民间俗语也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11月30日,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正式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名录。与昆曲、京剧、剪纸等其他大多数中国的非遗文化不同,二十四节气是关于时间的文化。春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从天文学上来说,这是太阳到达黄经315°时的时空。此时气候有了决定性的转折。  相似文献   

9.
《发明与创新》2022,(5):4-9
2022年 2月 4日,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盛大开幕.这一天也是中国传统节气"立春"之日.张艺谋领衔的导演团队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的倒计时,不仅巧妙地呼应了今年是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式浪漫"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0.
正冬至是冬天的第四个节气。冬至之"至"有极至之义,"冬至"意为严冬到了。在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中,冬至是节气也是节日,有"亚岁""冬节""长至节"等别称,民间又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年节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传统节日,以冬至比肩年节,足见其在传统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节候表征节气的创设源于古人对日影的观测。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每个物体都有影子,影子的长短和方向会随着太阳的移  相似文献   

11.
在第三屠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期间,本刊记考在深圳专程采访了致力"成为推动中国半导体设计产业的主要办量'的翱科公司与其创始人--副主席兼策略总裁高秉强及技术副总裁、翱科半导体公司总经理陈凯博士.  相似文献   

12.
科学界有一句格言,“创造的秘诀在于求异”。异,就是与众不同,就是独树一帜。许多科学家和发明家都是属于“特异”一类的人。他们勇于发表异言,乐于坚持异见,善于运用异思。总之,他们的特征是标新立异。“异”是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有人曾把“异想天开”贬斥为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这是一种偏见。其实,没有“异想”,何来“天开”呢?异想,使我们摆脱了控制性观念的束缚,使我们超越了常规式思考的限制。有人也将“见异思迁”一词用来讽刺某些在事业上不安分守已的人,这也是不恰当的。须知,这个“异”正是创造本能的体现。山…  相似文献   

13.
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从其产生以来,自然界是否存在客观辩证法问题一直是争议的核心。辩证法概念发展的一般哲学史含义同德国古典哲学的特殊转义是造成自然辩证法概念理解分歧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哲学史背景下对辩证法概念进行文本学考察,是判别自然辩证法概念真实含义及其合理性的最可靠依据,是深入进行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前提,是保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完整性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唐芬 《科教文汇》2011,(8):163-164
喜欢活动、需要快乐是小学生的天性.这中间包含了他们对未来的追求.对人生乐趣的渴望。在活动化教学活动中,他们要摸、要闻、要尝、要听、要唱、要跳、要画、要写:在和伙伴们一起活动时,要说话、要进行思想交流、要模仿别人,要探索、要创造、要驰骋于想象的天地。他们积极参与其问,兴趣盎然,领悟了学习的喜悦,获得了成功的满足.从而充分发挥了个性.提高了他们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15.
陈光霓 《科教文汇》2012,(25):86-86,91
讲述故事的游吟诗人和歌者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历史文化传播者。文章以传统西藏的说唱艺人"仲肯"和古希腊诗人"荷马"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和对照游吟诗人的共通之处,说明故事的讲述人在"行走"中不仅完成了史诗的创编、演述和流布,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构建起了凝聚群族认同的社会记忆。  相似文献   

16.
"参考文献"与"引文"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林晓军  王昕 《情报科学》2000,18(2):180-181,184
"参考文献"、"引文"是文献计量学中引文分析法常用的两个学术用语,针对目前某些文献中对这两个术语使用比较混乱的现象,本文从信息的角度论述了这两个术语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制造与"世界第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的崛起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经济为全球所瞩目的主要原因。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整体经济的质量和结构得到有效调整,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效益也较过去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外资企业蜂拥挤般进入中国,民营企业在夹缝中生存下来并迎来了其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文献角度与医学原理,分析了《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一句中的"痒"字,对历代医家的理解作疏解,并结合当代学者的观点展开了探讨。同时,"对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含义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吴志春 《科教文汇》2014,(36):223-224
“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本文试图对“根”与“跟”的神话哲理进行阐述,并在文学哲学等领域探讨文化寻根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20.
蔡鸽 《科教文汇》2013,(2):131-132
0—6岁的儿童年龄较小,生长发育较快,孩子的营养、吃饭问题就成了老师和家长们一个比较关注的话题。而现在的很多孩子由于挑食、厌食导致体重超标、营养不良,本文在基于实例的基础上,结合孩子的生理和家长的教育问题,提出可行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