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实施创新教育,转变教育观念是关键。实施创新教育需要确立创新教育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以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实施创新教育,转变教育观念是关键。实施创新教育只有确立创新教育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高等教育的灵魂,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教育需要树立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和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人施教的教学观。只有进行全方位配套改革,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4.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当前,要真正有效地实施创新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相似文献   

5.
“大众数学”观下的创新教育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大多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得到培养;二是数学教育更注重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大众数学”观下的创新教育理念是:创新,人人都可以培养,在数学教学中不仅为培养创新而教育.而且要体现学科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边云鹏 《河北教育》2007,(11):41-42
1.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的确立,是一场教育思想的深刻变革,涉及剑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教学观等诸多方面。要深刻地认识到,当今教育不是要求教师培养只会指令行事的驯服而灵巧的工具,而是培养有独立人格、有鲜明个性、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不是要求学生成为记诵很广的“书橱”,而是培养其学以致用的能力。创新精神是指教师的探索、求异精神,这种精神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不仅以此影响学生,还表现在对教学的艺术境界永不懈怠的追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使命,传统的师生关系不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建立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树立新的教育民主思想以及新的学生观和新的教师观,纯化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21世纪,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异精神,并将其引向真正的科学创新行动。下面仅就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为了适应全球性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 ,为了充分发挥教育作为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人才摇篮的作用 ,为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学生观、教学质量观等现代教育观念 ,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创新教育。一、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 ,就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 ,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促进人的发展 ,培养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当今时代 ,我们需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我…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而创新始于问题,因此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提高创新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构建创新型社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要坚定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素质的人才素质观,要确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观,要树立以学生为核心的素质教学现.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1世纪大学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本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高校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和高校的素质教育。创新的重要性和具有创新能力老师的基本素养;高校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李贵品 《文教资料》2007,(24):173-174
进入21世纪,人才竞争愈显激烈,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动力,创新教育显得非常重要。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树立创新教育观,是进行教育创新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功能观、正确的学生观、现代的教学观,教师本身就要富有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可能帮助和引导学生将自身的发展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所培养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房慧 《教书育人》2006,(8):42-43
一、知识经济时代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挑战 1.知识经济对传统教育目标提出挑战,继而对教师道德提出挑战 知识经济是创新型经济,要求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不论企业和个人都必须有创新意识,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创新,就灭亡”。知识经济呼唤着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育入观、教育观和人才观,要求教师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其道德责任应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启发学生的智能和创造力,并为学生营造一种美好的自学环境和创新条件。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要具有创新的品质,以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5.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二十一世纪中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面对二十一世纪数学教育的挑战,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如何用现代数学观、课程观、教学观与学习观去指导自已的敦学,站在未来学的高度.构建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数学索养为根本目的.以强调提高学生的主动创新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歼放式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作为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的基地,要不断探索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途径。在实际工作中,要认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构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体系;促进教学改革,创设创新精神的教学平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社会培养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职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创新人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宿负着特殊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其主旨是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研究作风、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本文认为,探究型教学更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更适合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  相似文献   

18.
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积极推行教育改革,在农村学校需要对人才观、教育观、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及对教育教学评价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改革,尤其急待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孙方 《天津教育》2014,(15):35-3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教育战略主题的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优化育人械,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践教育战略主题之核心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物理素质教育中开展创造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必须有创造教育的意识,有强烈的创新精神,有全新的人才观、教育观;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意识;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观察;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创造型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