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意义解读的方式为观看。根据分层传播理论,观看的过程包括视(感觉)、觉(视知觉)、记忆(信息存储)、表象编码(内容加工)和思维形成(意义建构)五个阶段。根据观看的过程,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意义解读的过程为"看见"(即视觉感知,把握视觉表征的形式)、"看懂"(即视觉理解,分析视觉表征的内容)、"看好"(即视觉交流,产生知识传播的效果)。为了促进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意义解读,需要从观看的角度对其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所开展的儿童电视美术片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观看活动”与“延伸活动”两个层次。处于“观看活动”层次的指导方法主要有“完整观看、分段观看、回放观看、定格观看、提问与讨论”等;而在“延伸活动”层次的指导思路,则有“问题中心取向”和“学科中心取向”两种形式,幼儿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合理的采用。  相似文献   

3.
"观看行为"(the spectatorship)中观者与被观看者的性别选择、观看方式可以透露出艺术家本身的价值取向。观看行为的主客体之间存在着主体向客体进行自我投射和客体对主体进行反向建构的关系。文章认为,勃朗宁诗歌美学中的观看行为既受到了维多利亚时代初露端倪的消费文化的影响,也是勃朗宁的浪漫主义诗学在新的历境之下进行的一次策略式突围。  相似文献   

4.
苏小谦 《小火炬》2020,(2):44-45
《西游记》已经重播无数次了,每个暑假、寒假,它都伴你左右,娱乐你的假期。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火丝”,你是否做到了科学地观看《西游记》?螃蟹哥提醒你,观看这部神剧的第一步,转换思路,用科学知识解读最基本的剧情。  相似文献   

5.
仝伟 《考试周刊》2012,(56):16-17
在视觉文化占主导、充斥着视觉诉求的今天,武术套路因其独特的身体叙事方式受视觉文化的影响而具有鲜明的视觉化特征。本文从观看的情境主义出发,强化"视觉"作为(观者)主体能力的"观看",根据"视框"、"视角"和"境遇"三维框架对武术套路进行观看的文化学分析。作者认为:武术套路的研究路径可以从表征转向观看,从表征的"意指实践"转向观看中的"意义/快感实现";强化对媒介的重视、聚焦观看的情境、指向观看中意义与快感的效果从而为武术套路的理论研究切入视觉文化提供较为恰当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受“观物取象”与魏晋玄风的影响,陶渊明在诗文中表现出强烈的“观看”欲望,有意展现出“凝视”姿态。他对外面的风景无心观看,选择并聚焦于“旧居”“林园”“庭院”“田园”“白云”“飞鸟”等日常生活景物,故能摆脱玄虚困境,在“观看”中混融了主客体意识,对自然产生认同感,并形塑了作为“农夫”的自我形象,从而在思想上转向“新自然说”。  相似文献   

7.
“马童面之”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马童面之”传统的解释是“马童背对着项羽”。此种解释不甚妥当。根据字义、文义和语言规律,应解为“马童仔细观看项羽”才算合情合理。  相似文献   

8.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高中阶段由于学生初涉狭义相对论,容易混淆“观测”和“观看”这两个概念,甚至在有些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中,也混淆了这两个概念,从而使高中教师和学生对“观测”和“观看”的理解产生障碍。下面笔者就“观看”和“观测”的区别作了一些讨论。目的在于希望教师讲解狭义相对论的过程中,能够正确、清晰地表述这两个概念,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相应的物理思想。  相似文献   

9.
般而言,奇崛美是一种硬语雄奇之美。“看似寻常最奇崛”实际上是一种诗学悖论现象。“奇崛”与“寻常”是如何调和在一起的呢?刘大魁的“气奇则真奇”说提供了一种解释的可能。中国古典诗学话语中的“奇崛”与“寻常”是与俄国形式主义诗学中的“陌生化”和“自动化”相对应的一组概念。俄国形式主义肯定陌生化否定自动化,而中国古典诗学在“奇崛”与“寻常”之间采取的是辩证统一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诗学在中国诗学思想史上占重要地位,其诗学的核心观念“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已成为中国古典诗歌解读的主要途径。本文试图通过对“知人论世”诸概念间的内在理路进行考察,对后世相关诗学实践作进一步的剖析,并试图通过在与西方文艺阐释学的相互观照中进行一次“活化”中国古典诗学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视听资料规定为证据的一种.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在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司法实践活动中的体现.从视听资料的概念入手,分析视听资料的特点、作用,阐述检察机关在侦查活动中在获取视听资料手段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  相似文献   

12.
视听课的交互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视听课的传统模式的基础上,提出视听课的交互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接受理论出发,指出陈伯海、蒋哲伦两教授主编的《中国诗学史》,理论论述系统周详,对各期诗学思想的阐发简当,有承前启后之功,其撰写理念发将对诗学思想研究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追溯"观看"的谱系,可以发现不同时期的"观看"是哲学的姿态、美学的态度和意识形态的操控。本雅明和福柯的视觉文化理论体现了对现代性的批判。本雅明的艺术观看体现在光晕和震惊两种经验形态中,而拱廊街和游荡者是本雅明在巴黎都市生活中看到的两种寓意性视像。现代生活和现代艺术的观看反映出本雅明独特的历史意识,从而达到对现代性的批判。福柯借助绘画的观看来展开现代知识型的思考:绘画的档案分析反映出古典知识型和现代知识型的断裂,福柯由此开始目光与陈述相结合的哲学思考。而边沁的全景敞视监狱使福柯发现了现代社会观看的细微隐秘及严酷。对本雅明和福柯而言,观看是看与被看的辩证运动、主体的建构与规训、社会的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15.
总体诗学建构的最大障碍来自于“欧洲中心论”、“西方中心论”,而总体诗学建构目前所遭遇的最为严峻的挑战则来自于各种“后现代主义”理论体系。学术界目前以及未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西方中心论和各种文化中心论的清除问题、对后现代理论挑战的回应问题以及对总体诗学本身构成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许多教师认为课件中若少了众多的动画、没有美妙的音响、不能做到完美的视听结合,就不算是优秀的课件.但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评价重点应该是教学质量,如果使用了课件中丰富多彩、视听并茂的效果,教学质量却没有明显提高,那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又有什么意义呢?本文试图从注意规律的视角来论述多媒体视听效果在教学中的恰当运用,从而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妇见”礼始见于周代婚礼,其仪式琐细繁缛,主要由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舅姑飨妇等环节构成。此礼经过岁月的冲刷和洗礼后,仍然存留于当下的河湟汉族婚俗中。其中新妇向公婆拜见行礼是“妇见舅姑”的遗风,新妇“斟毛头茶”、“端包子”、“下面”是“妇馈舅姑”的流俗,公婆向新妇馈金是“舅姑醴妇”、“舅姑飨妇”的余韵。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美国诗人埃兹拉 .庞德 (EzraPound )、威廉 .卡洛斯 .威廉姆斯 (WilliamCarlosWilliams )和卡明斯 (e .e .Cummings )诗歌中呈现的事物本身及其词汇、段落的独到安排的分析 ,详细阐述意象派诗歌的鲜明的视觉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孟浩然的送别诗根据其人生经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参加科考前所作,显示出他重友情的情怀;第二阶段因考场失利其送别诗的情调略显沉闷;第三阶段隐居故乡期间送别来往客人和故乡亲友的诗作,流露出出仕与隐逸的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