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报纸理论宣传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年会于1994年4月6日至11日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50多家中央和地方党报的60多位理论工作者参加了大会。 大会推选人民日报副总编郑梦熊为研究会会长,包括新疆日报汉文理论部在内的为常务理事出任单位。研究会为国家一级学会。会上评出了报纸理论宣传优秀作品。新疆日报“求是”理论专刊上发表的《社会主义前进性与曲折性的断想》(作者:何富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作者:冯大真)两篇文章分获1992、1993年度全国报纸理论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许多报纸陆续创办了社会专刊。这类专刊一问世,大多以其独有的风格和特色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研究、探讨社会专刊的特色与风格,对于进一步办好办活社会专刊。增强报纸的可读性与接近性,是大有益处的。社会专刊是新闻改革的“特产”社会专刊的问世与新闻改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左”的年代,我国报纸上大多是“假、大、空”的文章,内容单调乏味,形式呆板生硬,令群众生厌。党的十一  相似文献   

3.
丰光 《新闻知识》2003,(12):32-33
城市报纸专刊在经过了10年的快速发展之后,目前已进入成熟阶段。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以及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报纸专刊依然拥有广阔的前景。 拥有特定的读者群 按照新闻理论的界定,新闻具有必读性和选读性两种性质。所谓的“硬新闻”,诸如国内国际大事、突发性事件等等,都属于“必读”的范围;而选读性的新闻则是面对特定读者群的。报纸专刊就属于选  相似文献   

4.
在报纸宣传中,人们往往只重视新闻版和社会、文化专刊的可读性,而忽视理论宣传的可读性。其实,提高报纸理论宣传的可读性,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认为,增强报纸理论宣传的可读性,应突出“三抓”:抓根本,增强说服力没有说服力是理论宣传缺乏可读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和新闻、言论、广告一样,专刊副刊是报纸的四要素之一。传统报纸的专刊副刊一般以文艺副刊为主,这与报纸专刊副刊产生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繁荣发展,报纸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它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的以文艺副刊为主的办报格局正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带来的人们日常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的丰富,更要求报纸在专副刊的配置上进行一场革命。报纸的新专刊由此应运而生。 对于一张报纸来说,新专刊的推出无疑会在采访、写稿、编辑、组版上提出许多新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应该在宏观上有一个总体的考虑。报纸新专刊的策划就是这样的一项缜密细致、统领全局的“系统工程”。所谓策划,意即筹划、谋划。美国哈佛企业管  相似文献   

6.
实践证明,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新闻报道的创新大有可为。有的同志问:“一向面孔严肃的报纸理论专刊也能创新吗?”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天津四B理论部形成了共识:策划是理论专刊一种行之有效的创新形式,值得发扬光大。一、理论专刊策划的内活和特征提起策划,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常见的广告策划、电视剧策划、企业形象策划等。其实,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有策划。近年来,策划步入报刊领域,报纸理论专刊策划在新闻改革与创新中应运而生。何谓报纸理论专刊策划?即理论编辑自觉把握宣传精神和掌握实际情况,激发创意进行筹划、谋划…  相似文献   

7.
报纸专刊特色形成的思考李永彤异彩纷呈的专刊的勃兴,是近几年国内报纸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探讨专刊的特色和形成,也就成了业内人士的一个热门话题。我认为,一个为社会所认可、为读者所喜爱的专刊的特色,应是编辑、作者和读者互相影响和共同创造的。专刊特色的设计者...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日益复杂化,报纸中简单的专栏、专刊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发展:报纸的专栏、专刊在内容的单纯划分之外,已经出现以受众的社会属性为基础的划分以及立足于某类受众爱好的划分。各个报社纷纷在这个基础上,力图使报纸专栏、专刊“多元化”,专栏、专刊的内容更加“品牌化”。并且以专栏、专刊的“品牌”为核心,来牢牢锁定目标读者群体,培养目标读者群体的忠诚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陈红 《新闻通讯》2010,(9):52-53
为了提升报纸的影响力、竞争力,打造报纸品牌,扩大读者层面,《张家港日报》自2001年开始创办了联办专刊。联办专刊,顾名思义,是报社与各部委办局、企事业单位联合主办的专刊。联办专刊充分发挥其优势,较大容量地报道了联办单位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向社会广泛宣传国家的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同时挖掘行业和社会热点,为服务大众支招。  相似文献   

10.
面对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面对读者需求的不断提高,如何挑战自我、挑战各报纸媒体同类专刊的竞争,实现办报理念的新突破是我们每个理论宣传战线工作者所追求的最终目的。理论宣传在党报中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但比较而言,理论版没有报纸新闻版快捷、鲜活,没有娱乐版轻松、惬意。如何提高理论专刊的可读性,实现理论专刊  相似文献   

11.
回顾报纸专刊的发展历史,尽管各个不同时期报纸专刊具有不同的特点,形成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但报纸专刊的发展历程已经显示,其不仅关系到报纸的生存空间,更与受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在可预期的未来,报纸专刊仍将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试图从报纸和受众的双重角度,并结合本人采、编专刊的经验,来探讨报纸专刊的发展历程和前景,揭示其发展的原因,解密其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办好专刊专版是报纸扩大读者群、占领市场的一个重要抓手。近年来,《南阳日报》之所以在全国地市报中异军突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大胆改革陈旧模式,在强化新闻优势的同时,不断创新专刊专版,从而凸显了报纸个性,培育了报纸品牌,吸引稳定了读者。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名目繁多、异彩纷呈的专刊,被推到了读者面前。专刊的勃兴,是新闻对社会变革呼唤的回应,是报纸寻求适应时代进步的一种选择。 寻觅专刊的演化轨迹,不难发现,专刊与“周末”之间有着特殊缘份。 专刊的第一次繁荣与“周末”的亮相,都在八十年代初期,是那时在思想解放大潮中,报纸加强知识性、趣味性的产物,那时纷纷出现的专刊和“周末”涉猎的内容,大多仍为综合副刊所包含的文化、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4.
人民政协报作为全国政协机关报,1983年创刊以来,比较注重了创办符合自己报纸特色的几个专刊,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文史专刊、民主党派专刊以及民族宗教专刊。这些专刊虽有待于继续改进,但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统战报纸的特色,因此受到了读者的好评。 一、专刊是报纸整体的不可分割部分,其特色是该报整体特色的具体化 从一张报纸来说,无论是专门性副刊或综合性副刊,都应和整个报纸编辑的宗旨相一致。它和别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活跃,媒介受众市场细分化与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普及,报纸专刊也开始经历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五次大发展,即专刊与广告相结合的经营性专刊。报纸经营性专刊的创办和普及是广告经营创新的一种模式。所谓经营性专刊,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为中心,以行业为基础,以赢利为目的,将行业新闻与广告进行有机融合集中的报纸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16.
实施新闻精品战略,多出好新闻,这不仅是为了当前适应报业竞争的新形势,更是广大读者的愿望和需求。可以这么说,新闻精品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报纸的档次和地位,也是报纸编辑部整体水平的体现。因此,不仅充当一张报纸门面的要闻版要有强烈的精品意识,社会副刊等也要有精品意识。而在当前经济报道日益得到重视的情况下,经济专刊更要有精品意识。 首先,经济专刊是一张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报纸实施精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近几年来,为了顺应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全国许多报纸都进行了扩版,《宁波日报》也从原来的对开四版改为对开八版,并增设了经济专刊部,开辟《宁波市场》、《经济广角》和《经济瞭望》三个专刊,为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搞好经济报道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已成为《宁波日报》经济宣传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7.
温州日报编委、专刊副刊部主任霍冬生撰写的论文《让“后花园”繁花似镜——关于党报副刊的几点思考》,在10月16日举行的全国报纸副刊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18.
报纸副刊多元化构成与转型时期社会心理陈礼荣1994年,中国报业在躁动与亢奋中迎来了第三次扩版浪潮。这是进入90年代以来,报纸凭借自身的传播优势所赢得的又一轮发展良机,全国至少有150家报纸分别以参与社会大角逐的实力,通过专版、专刊的传播载体加以扩张,...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全国2000多家报纸中,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弱势媒体都面临一个重要课题:如何突破传统的办报理念,用经营的眼光和思维拓展报纸的生存发展空间,增强报纸的综合竞争力。在这个大课题下,很多报纸办了服务性经济专刊。《齐鲁晚报》把经济专刊作为拓展生存发展空间的突破口,初步取得了成功。2002年,该报经济专刊部完成了每周70余个版面的采编任务,而且参与组织策划了一系列有影响的行业活动,广告及各项活动全年累计创收6900余万元。专刊既发挥了媒体的桥梁和服务作用,又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报纸号外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10月16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全国各媒体迅速以各种形式隆重报道这一盛事.报纸不仅纷纷推出专题、专刊,而且纷纷出版号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