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大胆探索、勇于批判的创新精神。只有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可实行“质疑前置,解疑贯穿全过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提问中唱主角,并引导学生解疑,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李广 《成才之路》2013,(4):43-43
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学中要善于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质疑问题,以疑引趣。学生在学习某数学内容时找到一个数学规律,解题时学生的独特新颖和发散的解题方法或解题思想等等,实质上都体现了学生的创造力。一、直接操作,激发创新兴趣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有位数学家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  相似文献   

3.
我们要在课堂教育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精神,这样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升和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一、课前质疑,激发兴趣学生由疑而问,本身就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在进入师生课堂学习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的课文自主质疑,培养他们主动质疑的精神。我们不必要求学生提出多么切合文本主题的问题,只需要他们去发现、去思考,在读书中提出自己的疑惑,以激发他们研读文本的兴趣即可。例如:我了解作者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发展创造力 ,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现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 ,谈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方法。一、创设气氛著名心理学家托兰斯说 :“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 ,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 ,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 ,首先必须创设富有创造性的情境和气氛。引导学生多思 ,让学生多问 ,鼓励学生多发表不同的见解 ,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二、引导质疑古人云 :“学源于思 ,思源于疑。”常有疑点 ,常有问题 ,才能常有思考 ,常有探索 ,常有创新。值得…  相似文献   

5.
一、把怀疑带进课堂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大胆探索、勇于批判的创新精神.只有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凭借教材内容,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他们去发现文中的知识规律,窥探人物的内心情感,给学生“导”一条求知之路。一、质疑中激发创新兴趣有疑好问,通过思考不断解决问题,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和蔼可亲的教态,循循善诱的语言,在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的同时,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载、题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质疑,以提高他们好思善问的兴趣。二、发散思维中培养创新能力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材中能引发学生发散思维的点去扩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1)启迪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教师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2)创设民主氛围,激励创新.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3)鼓励质疑探究,敢于创新.创新意识来自质疑,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方思考,敢于质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4)开启发散思维,促进创新.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语文教学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在求异中创新.(5)启发创造想象,自主创新.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想象功能,找准想象的切入点,让学生学会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8.
崔雪梅 《甘肃教育》2014,(23):96-96
正有教育专家指出:"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教学实践也表明,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注意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笔者认为,鼓励学生学会质疑、解决问题就要弄清以下几点。一、什么是提问、什么是质疑提问,顾名思义就是提出问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给学生质疑方法,引导学生共同释疑,使学生质疑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通常采取的质疑的方法有:因题生疑,整体把握,概念生疑,激发兴趣,矛盾生疑,思考寻求,对比生疑,比较分析。另外,引导学生质疑还要注意三个方面: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二要考虑问题的有无价值,有无梯度;三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让他们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进而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仅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实践考诉我们,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能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所以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和创新,极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给学生质疑方法,引导学生共同释疑,使学生质疑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3.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培养。质疑可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索新知的欲望,激发深入探求的兴趣.那么在教学中,如何鼓励和引导学生质疑.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丁育 《考试周刊》2011,(93):77-77
自主学习即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激情或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过程或学习方式。陶行知曾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我们应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引导他们独立思考,这样才能真正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使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学习是不断增长知识,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是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并获得科学技能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意提出一些有创意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让他们思考、质疑、动手设计实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明显的  相似文献   

16.
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一些新的尝试。一、重视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创造性学习,  相似文献   

17.
陈婷 《广西教育》2013,(29):67-67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提问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对学生思维的引发,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关注,同时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式理解与认识问题。一、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浓厚的兴趣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对教师的提问进行思考,从而能够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到所学内容中。  相似文献   

18.
李娟 《快乐阅读》2013,(27):119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能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具有价值的新颖性成分的见解的一种智力品质,它是人类最复杂、最高级的思维过程,它是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也是创造力形成的核心。它在听说教学中具体表现为,在听话时能提出与众不同的合理想法;在说话时能谈出自己新颖、独特的见解。那么,在听说训练中,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培养学生思维创造性这一品质呢?我认为,可采取以下一些方法:一、启发质疑,引动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矛盾往往是启动思维的助燃剂,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听说教学教程中,教师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生疑、质疑、释疑。例如,在教学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就听说读写的要求而言,蕴含诸多创造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语文教师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不断启迪和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展开想象,发展个性,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得到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现代人才。   一、在鼓励质疑中培养   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我在语文课各个教学环节中注意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以引导他们多角度看问题,养成创新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20.
人在学习中只有积极思考才有所收获,才有所创新,但思考是在有疑问的情况下才能发生.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进而激起他们学习思考并创新,在中学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个过程被简称为"质疑激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