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什么是“二中现象” 双鸭山岭东区第二中学本是一所薄弱初中,却连续两年中考夺魁,一时社会舆论哗然,有人惊愕,有人欣喜,有人困惑,有人猜疑,而灵敏的学生家长则又悄悄地开始了战略转移。以二中为代表的一批薄弱初中如五中、十二中、十九中等的突然崛起,打破了原来第十八中学独步天下的局面,成为我市教育内外瞩目的焦点。它留给人们的思索是深长的。笔者把这称为“二中现象”。 那么,“二中现象”是怎样出现的呢?应该怎样看待“二中现象”?它的背后有什么隐秘吗? 二、“二中现象”的多边思索 首先,“二中现象”是相对于十八中而提出来的,因此,要认清“二中现象”就必须正确认识“二中现象”与十八中的关系。一些人在议论“二中现象”时,往往把它与十八中的关系割裂开来,孤立地看待二中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与德育的灌输原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如何看待“灌输”理论,是德育工作与德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一时间,人们对它提出异议,好像讲灌输必然要导致思想教育的僵化,必然要压抑学生的个性。因此就有必要将这一原理说清楚。  相似文献   

3.
[案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玩过“七巧板”吗?生:玩过。师:那你们看,这是一副“七巧板”吗?生:不是。师:为什么?生:因为它只有六个图形组成,所以它不是“七巧板”。师:那我们就把它叫做“六巧板”。  相似文献   

4.
用两点论看待一切事物,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科学方法。人们对两点论并不陌生,但是实际生活往往表明:人们并不完全真正理解它的意义,或者说,即使在理论上懂得了,而在实际运用时却又违背了它。正如恩格斯在谈到辩证发展的“基本思想”时指出的那样:“口头上承认这个思想是一回事,把这个思想具体地实际运用于每一个研究领域,又是一回事。”有些人对一些事情的认识,之所以若明若暗,忽左忽右,就方法论而言,癥结也正在这里。因此,认真学习、研究和掌握两点论,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就一般情况而言,小说总是包含着一定的情节因素,因此,在小说教学中,常常需要对情节仔细地加以分析。这种分析,不仅有助于深入揭示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意义,而且由于情节是小说的要素之一,它的选择和建构体现着作家的艺术匠心,因此这种分析本身就很有意义。小说的情节分析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弄清情节的组成部分,理清情节的发展脉络。人们常常把情节的发展脉络叫做情节线,与此相对,我们也就有理由把情节的组成部分看作是一些“点”。当然、无论是“点”或“线”,都只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现代化”或“现代化的教育”这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然而,它们所包含的内容是什么?教育的现代化,作为整个社会现代化这一历史进程一个不可缺的部分是一个具有指向性的能动的教育变革过程,它所要变革的是什么?它所应指向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变革?等等。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个科学的,明确的认识,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不少高中生经常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学语文?”一些刚入高校的理工科大学生假期来玩时,也隐隐地说:“大学语文学得没意思。”我想,如果仅从高考得分或工具基础课的角度讲清这个道理,效果肯定不大;这时我常用的一种作法是拿出纸和笔,在上面写出一个算式:1 1=?然后我对他们解释,数理化的诸问题是明确的,它的问题本身就包含着答案,如同“1 1”问题本身就包含着答案2一样。哪怕是自然科学许多未知的待开拓的领域,也包含了解决的方法和结果,只要我们给予足够的探寻、科学的思维和高超  相似文献   

8.
寻找目标     
有一天,“目标”二字在字典上消失了,人们感到莫名其妙,然后人们决定把“目标”找回来。人们问风:“是你把我们的目标吹走了吗?”风摇摇头:“要是你们的目标坚定,我能吹走它吗?”人们问乌云:“是你把我们的目标藏起来了吗?”乌云叹叹气:“只要你们的目标明确,没有东西能把它遮藏起来。”人们问电子游戏:“是你带我们的目标去玩了吗?”电子游戏皱皱眉:“如果你们的目标喜欢玩乐,就找我吧!”人们问金钱:“我们的目标找你享受去了吗?”金钱摆摆手:“跟在我身后的有贪图,腐败,名利……这些是你们的目标吗?”人们失望了,有的提议:“坚持下去,我们…  相似文献   

9.
化学这门自然科学,它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在它的学习和研究中,运用数理方法的应有地位。然而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对相关知识进行一些必要的“文史化”处理便能收到一种显著的教学效果,这种“文史化效应”是不容忽视的。所谓“文史化”只是相对于“数理化”而言,就是把理科知识中一些单一枯燥的东西,进行生动形象地阐述,给学生以较强的可感性,丰富课堂教学的色彩,活跃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0.
会跑的气球     
兔子和猴子在草地上玩气球。“给我玩一下!”大熊走过来,一把抢过气球,自个儿玩了起来。“拿来,这是我的!”兔子急得大叫。“还给我们!”猴子拽住大熊的衣服。可是大熊又高又大,兔子和猴子连气球的边都沾不到。猴子想了个好办法,它把兔子拉到一边说了几句悄悄话,兔子笑了。“喂,大熊,咱们打个赌怎样?”“赌什么?”“赌气球。如果你赢了,气球归你;如果你输了,马上把气球还给我们。”“好呀。”大熊立刻就答应了,心想:这气球本来就不是自己的,无论输赢,都不吃亏。再说对付这两个个头比自己小得多的家伙,还不容易?“你能让气球跑吗?我们比赛,看…  相似文献   

11.
在认真贯彻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方针的时候,职工教育工作遇到一些新问题,不少从事职工教育工作的同志提出了“职教工作进入低谷”的看法。如何看待这个“低谷”?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笔者认为,现在的“低谷”是相对于前几年的“高峰”而言的。前几年搞文化技术补课,热火朝天。如果我们对这个“火红的年代”仔细分析一下,不难看出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2.
气球回来了     
画外音:仔细观察画面,想一想,小兔想玩什么,在什么地方玩,在玩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是谁帮助小白兔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在赞扬推,赞扬它的什么精神?“气球是怎么回来的”是这个故事的重点,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个过程写清楚、写具体,小朋友们最好能先在纸上列个提(tí)纲(ān),或在脑海中像演电影似的把“气球回来了”的过程分步想一想,这样写的时候就容易了。平时我们积累了许多好词佳句,在看图写文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把自己的这些积累写进文章里。有一个小朋友是这样写的:“小白兔望着天空,耳朵耷(dā)拉(l)下来,眼睛瞪(dèn…  相似文献   

13.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恩格斯,在与马克思一起为这一学说奠基的时候,就以十分明确的语言宣告:“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做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他还说:“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了科学,现在的问题首先是对这门科学的一切细节和联系作进一步的探讨。”历史的车轮已前进了一个多世纪,社会主义早已由科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幼儿思维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自我中心。所谓自我中心,简单地说,就是幼儿完全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世界。处于“自我中心”时期的幼儿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同他人的思想区分开来,他不能了解他人的观点,也不能体验别人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在幼儿园里常常可以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或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与别人玩。幼儿的这些行为其实只是他们自我中心化的一些外在表现。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自我中心化是一个认识论的概念,而不是一个道德上的概念,不能像看待成人那样,认为这是儿  相似文献   

15.
“白马非马”这个著名命题是战国时代的公孙龙子提出来的①。它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诡辩论的命题而遭到反驳和否定。例如韩非等人就曾提出“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②这一相反的命题来加以反驳。在后来的一些逻辑学著作中也都把它作为诡辩论来看待。我觉得把“白马非马”这一命题完全看做是诡辩论而加以全盘否定是不妥当的。现仅从形式逻辑的角度谈一点粗浅的看法。“白马非马”这一命题,在认识同类事物本质属性方面是深刻的。我们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对个别的、具体的对象的认识总是比较容易的、肤浅的(就认识的阶段性而言),因此,人类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就不能停留在这个阶段上,而必须进一步认识到同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相似文献   

16.
很多幼儿园教师反映,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但也越来越难管,表现之一就是孩子缺乏一定的社会规则意识。怎样才能制定出孩子们能够主动遵守的规则?我想何不尝试让孩子们自己来制定规则,就从最简单的做起,如“课间牛奶喝好后我们可以干什么?”孩子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最后大家一致推出两条规则:在位子上轻轻地讲话;玩一些安静的游戏。接着,我又问小朋友:“怎么样才能遵守这两条规则?”有一个小朋友说:“把它写下来贴在墙上,我们看见这张纸就知道该怎么做了。”“那我们不认识字怎么办?”另一个小朋友提议:“没关系,让老师教我们认一下不就行了?…  相似文献   

17.
李林 《湖南教育》2003,(21):17-18
孩子喜欢玩是天性。鼓励、引导孩子们玩是当今教育研究的课题。不过,贪玩是一种陋习,会直接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现在贪玩的孩子并不少。那么,如何引导孩子们既玩得痛快,又有所节制,逐步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呢?这就需要教师除了对少年儿童进行必要的教育外,还得从“及时”、“准时”、“惜时”等三个方面作出示范。及时,即处理班级事务要及时。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困难,他们解决不了,就会反映给教师。这时,教师要力求在“第一时间”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这样能带给学生一个感受:你处理事情很及时,时间观念非常强。准时,即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换声点”通常业内人士都把它称之为歌唱中的“坎儿”;“换声点”的问题是歌唱艺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去解决和看待它,是摆在每位从事歌唱事业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对“换声点”产生的原因做了认真细致的研究,把所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加以论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19.
农村人口的外流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在中国 ,人们把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寻找工作的现象称做“民工潮”。究竟怎样看待“民工潮” ?对它作出什么样的评价 ?这是有待于深入探讨和正确认识的。我们不能单纯从经济的角度来思考这一问题。从经济的角度进行评价 ,固然必要 ,但止于此 ,视角就太狭窄了。还应当从社会的角度 ,从比经济更加广阔的角度 ,对“民工潮”进行思考。从经济上看 ,“民工潮”是有利也有弊的。“民工潮”的好处是 :由于沿海省份经济发展中缺乏劳动力 ,所以大量来自内地的民工涌入沿海省份 ,支持了这些…  相似文献   

20.
板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直观地领会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板书形式多样,诸如:程序式、思路式、图解式、列表式、对比式等等,所谓“贴挂、遮盖”式板书是相对于当堂板书而言的。经过长期观察,笔者发现:大凡教研课,公开课,开课教师都要“玩”一些“花样”,突出表现在板书上,有人把板书抄在一块块的小黑板上;有人抄在精心准备的卡片上,上课以后。不是贴就是挂;还有人事先把板书抄在黑板上,然后用一张硕大的白纸遮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