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明清之际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也表现在家庭道德生活择偶观方面.郎才女貌,男子的才、德也非常重要,男女之情因女子容貌而起,即情由感生者不乏其人;"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的婚姻非常重视门第观念;同时商品经济的发展还刺激了婚姻惟论财势的风气;后来平等、自由的观念提供了夫妻之间情爱的发展,情爱也成为人们择偶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2.
妈祖是中国的海洋女神,阿芙洛狄特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海洋女神。两位女神故事都言说了"爱"的母题。妈祖之"爱"主要表现的是对父母的孝道、对兄妹的亲情,乃至于对国家的忠义,具有浓厚的人伦价值意蕴;而阿芙洛狄特之"爱"主要表现的是男女情爱、婚外恋事,乃至于乱伦之爱,带有明显的个体本位价值取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女情爱让位于家国亲情,而西方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意识强调个人情感重于集体责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西文化的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种植速长母题实际上来源于植物生长迅速的南亚。其通过佛经故事在中土传播扩散。在南亚算不上太神异的植物生长现象,进一步夸张,在中土却成为相当有传奇性效应的神秘性文学传闻。从而根据中国人的实用需要,植入中国古代小说的价值系统中,首先,母题的演变往往并不是一对一单线发展的,“种植速长”母题也不仅是《搜神记》一个、且是最早的源头。该母题有丛集着的一类外域故事作为源头;其次,母题的早期传播所建构的强大势能,为其后来的扩散演化布下了种子;其三,母题在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个历时性演变脉络,其间一个个中介环节为母题的丰富充实注入了源头活水,便得母题具有不断变异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4.
作为同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十日谈》和“三言”,在情爱伦理观方面都表现出和封建传统情爱伦理显著乖离:肯定男女情爱的合理,歌颂爱情的力量,讽刺宗教禁欲的虚伪;在已婚男女中对妇女再嫁,婚后偷情的态度较为宽容,在婚姻考量中金钱开始冲击门第。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与当时社会经济中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社会思潮中产生了人文主主义思潮和反程朱理学思潮有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中的射箭反向母题,来自外域的佛经故事。该母题本质上看是以暴抗暴,以恶制恶观念的一个直观形象的处理方法,其实,也体现了佛教对于以惩戒训喻的重要方式。母题体现了一种反讽意趣,适合于中国古代伦理化土壤。在佛经传入的早期,就被中国学所接受。到了后世又被加工改造,呈现为举刃自伤的滑稽场面描写,是惩恶劝善伦理主题表现时一个有意味的母题。  相似文献   

6.
田汉热爱漂泊生活,既从自身经历感受到了漂泊的永无止境,又把现实生活和艺术追求结合在一起,以此审视漂泊母题,使得漂泊母题得到了艺术审美的提升.田汉认为漂泊母题的审美特质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由,二是神秘.田汉对漂泊母题的这种开拓,强调超脱现实的艺术境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可谓独树一帜,为漂泊母题叙事文学创作引领了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晚唐游仙诗的繁盛与当时文人的心态密切相关。从质疑长生、渴望自由、追求男女情爱三方面,论述在唐朝走下坡路的中晚唐,底层士人进退失据,出于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他们试图在游仙诗中构建一个等级分明而又公平、自由的神仙世界,以此来重建生活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爱情,是金庸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金庸笔下描写了许多具有现代气息的青年男女的情爱故事,反映出其小说在爱情主题方面的现代性内涵,即追求男女平等和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权利;讴歌为爱奉献的舍己精神;肯定个体生命意志和实现"自我"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柳永情词不仅形式优美,思想内容也颇具深度,其情词中所包含的爱情观突破了当时文士阶层的狭隘情爱观念,肯定男女情爱的合理性、主张情爱双方的平等、重视情爱双方相互欣赏,这种成熟的爱情观不仅在当时,对我们当代人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因爱离魂"是古代小说创作的一个母题。这种母题的产生和流行,既与中国古代民族文化心理中的魂魄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人类特有的爱情心理相契合。它以浪漫奇幻的方式叙写青年男女追求爱情的故事,折射出封建时代礼教伦常对人性的压抑,表现了作家对人性原欲的肯定和对女性婚姻状况的关注,有着丰富的文化蕴涵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旅游思想是随着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应运而生的。我国旅游思想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先秦时期,儒道两家就分别开创了注重道德价值的“比德观”和注重个性情感价值的“比情观”。作者对这两种不同的旅游思想进行了论述和比较,试图探寻两者对后世旅游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旅游思想是随着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应运而生的。我国旅游思想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先秦时期,儒道两家就分别开创了注重道德价值的"比德观"和注重个性情感价值的"比情观"。作者对这两种不同的旅游思想进行了论述和比较,试图探寻两者对后世旅游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信息对经济的空前渗透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促成了“知识经济”观念的出现 ,而且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在实践中能够带来经济效率提高及产业结构优化的客观事实 ,证明了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产生与发展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诗学中“志”与“情”有着复杂的关系,熊十力先生从哲学的立场提出“以志统情”的观点。志是心之所存主;情虽缘物而生,若能体现本心之德,则须与志相协。以志统情既是对宋明理学性情观的统合与发展,又体现了熊十力先生作为哲学家的独特诗学观。  相似文献   

15.
淮河流域是我国传统的重要经济区域。由于自然原因、人为因素和社会政治原因,民国时期淮河流域灾害频发,主要有洪涝灾害、蝗灾、旱灾以及疾疫。其中,民国10年、20年及27年水灾是民国时期淮河流域最著名的三次大水灾。这一时期淮河流域的灾荒主要有4个特点,即以洪涝灾害为主,间隔时间短,波及范围广,影响大,后果严重,持续时间长,多灾并发等。灾荒造成了诸如民众生命财产和农业生产遭到损失和破坏、流民增多、匪祸严重等极其严重的社会影响,不仅对流域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安定、社会的进步带来了长久的负面影响,而且成为流域内人民长期贫困与落后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科技革命向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动力观提出了挑战。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使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这并不是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否定,它和西方的科技决定论也有着本质的区别。科学技术并非现代社会进步的唯一决定力量。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的观点是对唯物史观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1949年中国革命的胜利,造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心理场,社会群体中个体的感情、意志、动机统统臣服于主导历史巨变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范和训诫。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文学的阅读期待便由此而产生。它不仅决定着题材选择的意识形态目的,而且影响了革命历史题材文学的叙事策略,即如何在国家与社会、社会与个人亘古的历史冲突中建立起新的信任,从而使文本具有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诗经》思妇诗的抒情艺术主要表现为:注意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相思之苦;把笔触直接深入到思妇的内心深处或用心理独白的方式来写相思;采用细节描写,从侧面怀人;用想象直至进入幻觉,极言相思之苦;用景物来烘托映衬人物的感情。  相似文献   

19.
月亮在古诗中一直有着特殊的地位,月亮的意象往往寄托着诗人的情感,而在西方世界,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古诗英译中,保留月亮的意象与连贯是译者的挑战。《琵琶行》的英译,是对原诗中“月”的复现关系与月亮意象连贯的重构,更是诗人情感的映射。  相似文献   

20.
王维《相思》诗的流行和红豆意象的诞生有密切关联,王维《相思》本身并没有明确指出相思的具体蕴涵,后世在接受中赋予相思以男女相思、故国之思、君父之思、爱国热情等多种意义内涵.《相思》的影响正是伴随着红豆意象的象征意义的流变和发展.红豆和相思的组合深切地契合了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和审美心理,因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