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元朝和清朝都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两个朝代的历史性特点和主要社会矛盾极其相似,但两个朝代的存续时间却有着明显的差别。元清两代的民族政策既有相同点,又有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是两个王朝历史命运截然不同的重要原因。从两个王朝的民族政策以及命运的对比分析来看,民族关系状态对国家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这对我国新时期和谐民族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高三历史教学中,笔者的学生提出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古代朝代名号的由来;一是史书中帝王的称谓有什么讲究。这恐怕也是许多学生会普遍产生的疑问。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整理出如下文字供同学们参考。一、朝代名号的由来朝代名号也称国号,即政权之号。这很早就有了。《史记·五帝  相似文献   

3.
韩仪 《华章》2011,(23)
翻开中国文学史或者诗学批评史,齐梁两个朝代常常被连在一起表述.这不仅是因为齐梁两朝的建立与覆亡有着相似的经历,还因为由于齐朝短暂,很多重要文人都仕职齐梁两个朝代,两朝士族的社会生活与审美风尚相同,因此两朝的文学思想与诗风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4.
第一,明确时空范围。历史本身包含有时空两重概念,而历史本来是没有所谓的阶段划分,只是为了便于人们研究和学习,根据某种理论,人为地划分成各种阶段。中国历史由于其文明的延续性,有着明确的朝代更替,可以简单地按朝代来划分,也可根据文明的相似性来把几个朝代划分成一个  相似文献   

5.
长城有多长     
在我国历史上,有二十多个朝代和诸侯国修筑过长城,而且每个朝代和诸侯国修筑长城的位置和长度都不一样。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长度超过1万里的有三个朝代,一是秦始皇时修筑的西起临洮,  相似文献   

6.
《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的“世”历来都翻译为“朝代”,笔者认为不妥。一、“世”有七个义项,但没有“朝代”的意思。将其译成“朝代”显然没有根据且显得牵强。如果译作“朝代”,那么,原文中就应该是“问  相似文献   

7.
袁腾飞 《当代学生》2012,(11):28-30
隋朝上场热身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最大的民族称为汉族,而海外华人聚居地ChinaTown,叫唐人街,就是说汉唐这两个朝代,雄汉盛唐,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两个朝代。汉的强大我们已经见识过了,那么唐的繁荣是谁给它奠定基础的呢?隋。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改国号隋,年号开皇,都长安。杨坚即隋文帝,隋文帝是北周的外戚。所谓外戚,就是指皇帝的母族和妻族,太后他们家的和皇后他们家的人。杨坚是北周静帝的姥爷,他废掉自己的外孙自己  相似文献   

8.
动物趣联     
崔嵘 《课外阅读》2006,(6):37-37
明朝代宗皇帝听说有两个六龄童会对对子,就把他们叫来,一个叫李东阳,一个叫程敏政。  相似文献   

9.
朝代经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演变频仍。同时,中国历史还因有着好几个大的分裂时期,如三国、东晋十六国、南北期、五代十国等,这样,朝代的演变有时显得相当纷乱和复杂。因此,好多学生常常不能自始至终地正确讲出我国历史上各朝代(包括各分裂时期名称)的演变来。至于各分裂时期中出现的好些个政权以及这些政权或前后更迭或同时并存等种种关系,那就更不甚了然了。为了让学生能正确而迅速地掌握我国历史朝代的演变情况,我在历史教学中专门作了一次试验:把包括各分裂时期诸政权在内的,上起“五帝”下至明清的朝代演变经过,编成了一首二十八行的朝代经。编时,注意了两点: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的法制历史上,从《法经》到《大清律例》,历代沿革损益,而每一次朝代更替都成为一次法制变革的契机。该文以中国历史上法典编纂的沿革为对象,旨在探求朝代更替后法律继承的一些共性之处,从立法思想、立法技术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在台州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个临海,一个是临海县,一个是临海郡,均为三国时孙吴设立。至隋郡县合并后,合为一个临海,唐时数次合分,从而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疑问。其实,孙吴临海和唐以后的临海不是同一个县,吴临海县就是唐永宁县,即黄岩县。  相似文献   

12.
社会变革是形成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学术的重要因素。对唐宋两代的社会变革,学界的认识纷纷,或主"唐中叶变革",或主"唐宋变革"。唐宋社会变革形成了唐型文化和宋型文化,导致了唐宋文化之差异,也造成了两种不同文化形态下各具特色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3.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即位之前,儒家礼乐"平和"的审美观受到冲击,以"不平"为美的民间音乐审美形式在汉初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平和"审美与"不平"审美在审美功能上出现并置、交叉互融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试论奇皇后对元末元丽政治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元丽关系在古代中韩关系史上极为特殊,双方存在着不平等的朝贡关系,高丽贡女制度就是具体表现之一。由此元末出现了一位足以影响中韩外交关系的特殊人物——奇皇后。奇皇后在元末中韩关系,特别是恭愍王反元运动及元朝武装干涉高丽国王废立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唐代的谏官制度建立在以前历朝基础之上,并形成独特的责权体系及运作机制。唐朝存有谏官进谏和御史台谏诤两大并行不悖的系统,共同目标都是维护唐王朝的封建统治。唐代发达的谏官制度有深刻的社会基础,这一社会基础主要表征为经学的弘扬广大和谏官的道隐情怀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16.
明朝与朝鲜半岛高丽和朝鲜王朝之间交通路线经历过从海路、陆路和海陆并用到洪武二十年以后完全走陆路的变化过程 ,这个过程受到双方关系变化的影响。正统以后 ,双方又为是否改变东八站驿路 ,进行多次交涉 ,最后 ,以明朝加强东八站建设而告结束  相似文献   

17.
唐代女性的学养不同于前代的封闭与死板,也异于后代的保守与僵化。所以她们扮演的母亲角色在家庭教育方面也不同于以往及后世。她们是一群聪明、能干、坚强的女性,是有智慧的、有头脑的严且爱的母亲。唐代母亲在教育方面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学业及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18.
在韩国高丽、朝鲜两朝,韩愈被韩国的众多评论家誉为成就最高的诗文作家。韩愈的诗歌在科举考试的影响下,从高丽初期开始就较快地受到了当时读书人的瞩目;而他的散文是在进入高丽中叶古文之风兴起之时被正式引入,以后便广受知识界人士的关注和推崇,高丽中后期以来因被评定为学习古文写作的典范而叹为观止;进入朝鲜时代,韩愈的文集更是广泛刊印,风行整个朝鲜,影响深远。这样的推崇和风行主要在于两项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一是从高丽武臣执政时期后正式推动的文学主体与文风的转折,二是受到国家政策的关怀和国君的爱好。  相似文献   

19.
宋丽外交关系由于受到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影响,时断时续,并很快断绝。但是,在两国官方交往断绝的情况下,不仅其民间贸易仍得以继续,而且双方政府之间仍有牒文往来,互通信息,这其中宋商起了主导作用。宋商在宋丽交往中的活跃,与当时特殊的国际关系、双方政府重视贸易活动、造船术和指南针等航海技术的发达以及商人在社会阶层中身份的上升不无关系,是当时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宋商这一特殊群体成为宋丽关系史上不可或缺的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20.
元代虞集的《杜律虞注》早已在明代时就已经被肯定是一部伪书,并判定与元代张性的《杜律演义》有着很大的关系。明代有许多学者文人都对《虞注》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记载,为后人的辨伪工作留下了宝贵资料。在此分明代和明以后两部分对有关《虞注》资料进行总结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