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生活化语文教学是指教学应是一个教学实践和操作层面的概念,具体指策略、途径、过程、方式和方法等的生活化。生活化语文中的"生活"包括:作者生活(作者生活的背景以及他的理想、愿望、主张和写作意图等)、课文生活(课文的语境、情节、情境、意境以及主人公的心灵世界等)、读者生活(读者的身份、地位、人文素养、审美情趣等)、教师生活(教师的身份、地位、人文素养、审美情趣等)、学生生活(学生生活阅历、生命积淀、人文素养、审美情趣等)、生活情理(哲人哲理、人生社会思考等)和现实生活素材(学生的读书、观察、听闻所接触到的素材)。  相似文献   

2.
<正>"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倡导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联系读者生活,回归生活情理,充分调动师生生活的积淀,充分去感受、体验、探讨课文的内在情怀。"好的生活能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使他们真实地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获得一种幸福感。生活化的美好不在于将课本变做一根指挥棒,而在于将课本中真实的生活美挖掘出来。语文教学必须盘活这个"活"字。我从教材本身特点入手,尝试了一些新的方法,得到了积极的反馈。  相似文献   

3.
语文最基本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相辅相成,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它最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语文每时每刻都伴随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作者已验证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实践中体验反思,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获取一定的语文素养,真正实现语文教学学以致用的目标。语文教学生活化可以通过多种策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去体现: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知识;注重课堂教学中的生活渗透;重视实践活动中的生活化;与时俱进拓宽学习渠道。  相似文献   

4.
陈涛 《现代语文》2005,(10):36-36
语文教学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既然语文教学要为生活服务,那么,将语文教学作生活化处理应该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要求将课文学习、语文训练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同教会做人、教会生存有机统一起来.这种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更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即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为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在阅读教学中,要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回归生活。一、内引:把生活经验引入到阅读中来课文是课本的主体,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范例。教师在课内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并进行听说读写  相似文献   

6.
滕长群 《考试周刊》2013,(70):25-25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语文教学应返璞归真,渗透学生的生活,回归生活。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观察生活,提高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再现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生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等,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不仅是在课堂教学中寻求课文与生活的某种联系,更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回归到生活状态,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语文知识和训练语  相似文献   

9.
生活语文,指的是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和"时代活水",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语文,在语文中感悟生活,从而形成良好的品性和健全的人格。一、适当牵引教材,教学内容生活化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语文教学若离开了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生活目标的语文教学是盲目的、迷失的、低层次的;缺乏生活目标的语文教学是无根的、脆弱的、干涸的。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世界,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5,(82):35-36
"语文生活化教学"是指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为此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上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活动方式生活化,让学生留心发现生活中的语文。  相似文献   

11.
正生活有多广阔,语文的天地就有多广阔——这句话充分说明我们学习语文的途径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放眼于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语文课堂教学应该走"生活化"的教学之路。一、在课堂教学中再现生活在现行的小学语文各版本的教材中,部分课文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遥远,学生觉得这样的课文读来索然无味,因而也就丝毫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在  相似文献   

12.
耿静静 《现代语文》2013,(4):136-137
语文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并不是要推进语文教学向日常生活的回归,将语文的外延等同于日常生活。这里的"生活世界"指向生活的"意义"层而非生活的"事实"层,指向学生的内心生活而非学生的外在生活。语文教学生活化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内心生活化,只有深入学生生活与其心灵的碰撞,走向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和语文能力。"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本文仅从作  相似文献   

13.
正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  相似文献   

14.
陆平 《生活教育》2008,(4):46-48
"教育的非生活化"是当代都市儿童所受教育中一个日渐凸显的问题,借鉴与发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有利于促进教育的生活化。通过激活生活体验学习语言、再现生活入境对话、"教学做合一"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途径,使小学语文教学赋予知识以丰富意义,促进了有效教学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付静 《考试周刊》2013,(97):47-47
对语文老师来说,作文教学是个难点。对学生来说,写作是初中三大难中第一难。作者结合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得出作文来自实实在在的生活,所以作文应该"生活化"。  相似文献   

16.
"生活化"已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然而我们也要防止走进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误区。一、要基于生活而不囿于生活[案例]部分教师片面理解"生活化"的含义,为了追求"生活化"的教学而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把语文课堂布置得和现实生活十分相  相似文献   

17.
王萍 《学子》2013,(2):27-28
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需要生活化,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需要教师用生活化的语言、情景化的方式,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既有积淀。那么如何真正让语文与生活有机结合,使课堂成为"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学习的场所"呢?一、眷顾文本,让教学呈现生活味文本是生活经由作者文思妙用后的文字化呈现,字里行间潜隐生活的影子,充满着生活的味道。教师要善于借用文本的显性资源,善于开发文本的隐性资源,让教学充盈生活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源自生活,生活中孕育着语文,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建立在生活情境的基础上来实施,以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然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因为应试教育的压力,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而切断了与生活的联系,使语文教学陷入枯燥单调的境地。由此,提高语文教师教学生活化意识,变封闭枯燥的语文教学为开放的、生活化的教学,让语文课重现生动活泼是当务之急。本文就语文教学如何生活化问题作一些简单的探讨,目的在于寻找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基础,探索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战策略。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从我们出生那天起就一直陪着我们,并且会伴随我们一生,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更贴近生活,与生活同行。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学生生活中的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三方面促进语文与生活的相互提升。  相似文献   

20.
<正>董旭午老师的"生活化语文"本质上是一种语文教学策略,是指教学途径、过程、方式和方法等的生活化。概括起来,我们认为,主要有两个要点:一是语文教学须回归生活;二是师生须把语文学习当日子过。现在看来,这样的认识还很不够,还须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究其实践旨归,即"生活化语文教学"的终极理想。下面,就结合董旭午老师的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