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教育文汇》2008,(2):11-11
季羡林先生在最近出版的《病榻杂记》中称“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这三顸桂冠指的是民间封给他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称号。  相似文献   

2.
本月搜索     
李敖炮轰季羡林,学界哗然起风波日前,“文坛老顽童”李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口出狂言,矛头直指羡林。对于季羡林老先生在近日面世的《病榻杂记》中辞谢“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顶桂冠,李敖直言,他认为季羡林根本不是“国学大师”。“他是个很弱很弱的教授,就是语文能力还不错。别人全死光了,他还没死,所以他就变成国学大师了!这些桂冠,他三个都不及格的,根本轮不到他!……季羡林只是个老资格的人,根本轮不到他做大师。”  相似文献   

3.
季羡林先生著作等身,被授予“学界泰斗”之桂冠,并在多个研究领域颇有建树。该文梳理了季羡林先生所著的各类文稿,结合他人对其语言及文化等相关研究的评述,发现季羡林的语言哲学思想分别以不同形式体现于他的语言研究、文化研究、翻译研究中,他的著述体现出极富哲学思想的语言学习观、语言研究观和写作观,这为学界认识和挖掘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思想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全面把握季羡林先生的语言哲学观也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他的作品,从其经典之作中汲取更多的思想养分。  相似文献   

4.
不追名,不逐利,不恃才傲物,是学者季羡林守了一辈子的本分。他最怕的就是别人给他戴"高帽"。他将这些年外界加在他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这三项桂冠一一摘去。  相似文献   

5.
<正>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国学大师,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我读过先生的《追忆似水流年》一书后,了解到先生的性格除了坚韧,也有柔情的一面,并从中感知到了他的真情追忆。这本《追忆似水流年》,所选皆为季羡林先生关于读人与读书的散文。全书共分两辑:"数风流人物"、"读书破万卷"。深浅不一的追忆中,清晰再现了那些逝去年代的人和事——衣钵相传,恩德  相似文献   

6.
正一、起:感知"怀念"师(播放季羡林小时候与母亲对话的录音):这是我国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小时候和妈妈的一段对话。你们猜猜他是谁?生:季羡林。师:录音中的母亲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感觉?生:她很爱她的孩子,很关心她的孩子。师:这样一位慈祥的关心、自己孩子的母亲在季羡林先生二十岁的时候,却永远离开了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季羡林先生的散文——(生读课题。)  相似文献   

7.
<正>张中行先生被称为20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季羡林、金克木)之一。数十年来他一直活在"余永泽"的阴影里,自命寓所为"都市柴门"。晚年时来运转,突然大红大紫起来,摩踵而至的不少是编辑、记者。我退休以后,有缘为95岁的中行先生选编了一本《负暄絮语》,故曾叩"柴门",与先生有一面之雅。  相似文献   

8.
超级链接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的著作,不仅是老先生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季羡林先生备受关注的《病榻杂记》近日公开发行。在书中,季羡林先生用  相似文献   

9.
2009年07月11日,季羡林先生在北京301医院因突发心脏病病逝。他的两篇散文《怀念母亲》《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如同两朵娇艳的鲜花在我们的心中永远开放着。他高尚的爱国情怀和他崇尚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美好境界永远指引着我们应该怎样做人。季羡林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生于1911年8月,山东省清平县(今  相似文献   

10.
院校     
《教育》2012,(35):14
北京大学:启动"季羡林东方学研究讲席"计划北京大学近期启动"季羡林东方学研究讲席"计划,这是季羡林先生逝世3年以来,北京大学第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教学与科研项目。季羡林先生的学术研究,用他生前自己的话说就是:"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据了解,此番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设立的"季羡林东方学研究讲席",就是要促使以季羡林先生为代表的老一代学人打下深厚基础的东方学得到不断发展和繁荣,鼓励和调动广大学人从事和献身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正>季羡林(1911.8.6—2009.7.11),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20世纪80年代,北大人总能在朗润园看到一位老人的身影,他或在旁边散步,或静坐于荷塘边,看着莲花凝思。他有语言学家、翻  相似文献   

12.
季羡林先生备受关注的《病榻杂记》近日公开发行。在书中,季羡林先生用通达的文字,第一次廓清了他是如何看待这些年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  相似文献   

13.
<正>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看望他。他和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总理说:"《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  相似文献   

14.
<正>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看望他。他和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总理说:"《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  相似文献   

15.
<正>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看望他。他和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总理说:"《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读过季羡林先生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下面我们就来读读《季羡林碰钉子》这篇文章,看看季老在年轻的时候碰到了怎样的钉子,这颗钉子扎疼了他吗?1936年,季羡林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和巴列文。在读完第四个学期后要撰写毕业论文。踌躇满志的季羡林查阅了大量资料,点灯熬油好不容易完成了整篇文章,并自认为是叫得响的"大手笔",随即交给了导师瓦尔德施米特教授。出乎季羡林的意料,一个星期后,导师将文章退了回来,全文被教授两个小  相似文献   

17.
<正>《夹竹桃》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在作者季羡林的笔下,夹竹桃的曼妙花色,如梦如幻的花影遐思,引发他无尽的赞美和欣赏。透过文字,可以看到,夹竹桃既是季羡林先生个人品行的象征,更是他一生风格的写照。如何让小学生体会到这篇状物抒情的散文蕴含的高洁意趣,笔者认为,教语文,要从学生"学"语文做起。一、学品比较法,感知物之美  相似文献   

18.
书架     
《教育》2008,(26)
季羡林自述:我这一生作者:季羡林出版:中国青年出版社奥运前夕,季羡林先生迎来了他97岁生日。这位出生在清朝末年的世纪老人,见证了100年来中国朝代的更迭和历史的巨变,我们也有幸通过这本自传,来了解他传奇的一生。这是第一部完整记录季老一生经历的书,从一个农村贫穷的孩子成为  相似文献   

19.
《学问人生》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的自传,本书选取先生多部自传精华。季先生不仅学贯中西,融会古今,而且在道德品格上同样融合了中外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在德国留学期间,他的老师们的举手投足让他受益匪浅。——编者  相似文献   

20.
1936年,季羡林先生到德国留学,因在清华大学时受陈寅恪先生的影响,他对梵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有志于从事梵学研究,到哥廷根大学后,他看到有梵文课,就高兴地报了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