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我们之所以停留在卖油翁的水平,不能提升到教育家的层次,是由于我们平常的学习过于注重了教育的外延——对知识传授时所使用的方法、技巧,而忽略了教育的内涵——教师的文化根基。教育如果缺少了内涵而只剩下外延的话,再漂亮的教育也只能是花拳绣腿。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的《卖油翁》短小精悍、耐人寻味。我们在为卖油翁精湛的沥油技术和他老练的应对技巧而叹服的时候,也感叹陈尧咨有骄傲自大的缺点。但是,陈尧咨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坏":  相似文献   

3.
浓缩的精华     
陆春芬 《现代教学》2013,(1):112-113
案例1:《卖油翁》 《卖油翁》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通过陈尧咨射箭、卖油翁酌油这两件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相似文献   

4.
2020年《语文月刊》第1期《语文教学·本期关注》载一位老师大作《深阅读应该读出什么?》,文中一段文字竟有多个"疱丁"人物:其实,我们把卖油翁,疱丁和轮扁放在一起考虑,对文章主旨的解读还可以多元化。卖油翁、疱丁和轮扁都是小人物,但他们都有过人的技术,由此可得出"小人物也会有长处"结态论;卖油翁、疱丁和轮扁各自用自己的经历给陈康肃公。  相似文献   

5.
近日,笔者听一位老师讲<卖油翁>一文,课的末尾,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了以下结论:(板书) 陈康肃:骄傲自满 卖油翁:谦虚 结论:熟能生巧 卖油翁真的是谦虚的吗?带着这个疑问.笔者查阅了本文的相关助读资料.  相似文献   

6.
常听人说:"书法要生,画画要熟。"这句话让我不由想起少时爱读的一篇古文《卖油翁》中"唯手熟耳"的卖油翁。的确,不论干什么工作,"手熟"是一定要做到的。如果手不熟,卖油翁的油就不会那么准确地倒进瓶子里;如果手不熟,画家手中的线条就不会形成准确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正>入选统编教材中的《卖油翁》篇幅精短,描写生动,语言简洁,人物鲜明,蕴含哲理,情趣盎然,堪称典范。即便如此,《卖油翁》中的语文知识的出现还是分散杂乱的,教师应将无序的语文知识明晰化、突出化、序列化。这一过程的稳步推进,将会有效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理解与传承"。其中,"语言  相似文献   

8.
《师道》2013,(7):28-30
在台中教育大学听容理诚老师的“《卖油翁》——对译”一课,是又一次的享受。在此之前,我已在珠海、澳门听过容老师执教的《卖油翁》与《劝学》。而他的每一次教学,都令人感动,启人深思。  相似文献   

9.
《卖油翁》一短小精悍,讲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道理。章写了陈尧咨和卖油翁两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陈尧咨骄傲自大,卖油翁沉着冷静。围绕着这一刚一柔两个不同性格的人之间的一段小故事,意在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学习这篇课,我们可以从中出现的“两”(两个、两处等)入手进行分析、品味。  相似文献   

10.
<正>《卖油翁》出自欧阳修的《归田录》,曾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是一篇生动有趣又富于人生哲理的文言短文。对于卖油翁的"睨",一般注解为"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比如目前的沪教版和统编语文教材。可有人早就指出"睨"应当解释为"偏着头看,形容观赏某种事物时的自然而然的习惯性动作"(时侠峰《〈卖油翁〉中"睨"字浅见》,《安徽教育》  相似文献   

11.
《卖油翁》这篇短小精悍的散文究竟阐明什么道理?它的主题是勉勤还是戒骄?遍观各种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几乎莫不认为主题在于勉勤,在于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我的看法则不然,我认为这篇散文叙述了陈尧咨以善射自矜而受挫于卖油翁的经过,并以此阐明了不应恃技而骄的深刻道理。下面谈谈我持这种见解的理由。《卖油翁》一文摘自《归田录》。《归田录》是欧阳修晚年致仕后所作,其内容多为记述  相似文献   

12.
一越是优秀的经典,越能够给读者留下广阔的解读空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有一篇脍炙人口的短文《卖油翁》,对这篇短文的解读,传统的阐释长期囿于单一的定论——本文通过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酌油事例的描写,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越是优秀的经典,越能够给读者留下广阔的解读空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有一篇脍炙人口的短文《卖油翁》,对这篇短文的解读,传统的阐释长期囿于单一的定论——本文通过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酌油事例的描写,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曾看到一位作者这样介绍自己的一次教学经历: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上公开课《卖油翁》。教程设计环环相扣:导入新课;朗读课文,解决生字;师生互动,疏通文意;课本剧表演;谈对陈尧咨和卖油翁的看法;设想不久后卖油翁又见到陈尧咨时的情景;你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发,等等。上课时,一切按照计划进行,当进行到第四个环节——以课本剧的形  相似文献   

15.
<正>师:陈康肃公高超的射箭技艺在卖油翁看来不过是“但手熟尔”,高超的射箭技艺仅凭“手熟”就可以拥有吗?生:还需要良好的心态,需要掌握基本规律。生:还有天赋。师:单纯重复性的工作,“手熟”也许可以,比如沥油;射箭仅凭手熟恐怕不够。卖油翁的观点未必正确。他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教学创意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他们喜爱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下面本文就以《卖油翁》教学创意设计为例,提出教学流程等内容,希望为教学工作者提供些许经验。  相似文献   

17.
何深 《语文学习》2024,(1):22-24
<正>师: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你是康肃公,你打算如何对待老翁之睨呢?请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推测。生:我会笑而遣之,因为康肃公一开始都“忿然”了,但后来也没把卖油翁怎么样,一定是为卖油翁折服,生气的情绪烟消云散了。生:我也会笑而遣之,但理由和他不同。课后练习说,射箭的技艺和酌油的技艺不可同日而语。康肃公觉得“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懒得跟卖油翁说,就请他走了。  相似文献   

18.
<正>韩信立马分油问题.相传汉代军事家韩信一天访友归来,途中经过一集市,遇见卖油翁与顾客争执.买者想买5斤油,而卖者无法计量,因而告诉买者,要么买3斤,要么买7斤.韩信询问得知,卖油翁油娄中的葫芦恰好装有10斤油,但他仅有装3斤和7斤的葫芦,而买者执意要买5斤油.韩信立在马上稍加思索道:"你们无须再争,以我之法保你们都满意."韩信下马经过几次倒油,买卖双方皆大欢喜.你  相似文献   

19.
跳出时间     
欧阳修在《卖油翁》里,仅仅强调了成功的一项条件:“无它,唯手熟耳。”成功者们从来都不轻言放弃,所以“终止”往往在他们的词典里没有位置。如果说确实有终止这回事,那也是因为他们发现了某一具体项目实在没有继续追求下去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韩信立马分油问题。相传汉代军事家韩信一天访友归来,途中经过一集市,遇见卖油翁与顾客争执。买者想买5斤油,而卖者无法计量,因而告诉买者,要么买3斤,要么买7斤。韩信询问得知,卖油翁油娄中的葫芦恰好装有10斤油,但他仅有装3斤和7斤的葫芦,而买者执意要买5斤油。韩信立在马上稍加思索道:“你们无须再争,以我之法保你们都满意。”韩信下马经过几次倒油,买卖双方皆大欢喜。你知道,韩信是怎么倒油吗[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