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为何任性?入园时任性表现:这天,恒恒的妈妈送儿子来园,其他孩子正在吃早饭,4岁的恒恒一个劲儿地扯着妈妈不放手,妈妈也不肯走,有妈妈在场,老师的话也不灵了。妈妈还一个劲儿地问恒恒:干什么?干什么?老师好不容易把恒恒带进教室,妈妈又跟过来:你要什么?说  相似文献   

2.
清晨,孩子们已陆续来园了。我在盥洗室里处理新入园孩子小宇吐的污物时,听到门口一声严厉的训斥:“不许你再抓靖靖了,否则我就不客气了,哼!”当我跑过来时,只看见靖靖妈妈那气呼呼的样子和被吓得瞪大了眼睛的潇潇。昨天离园时,对潇潇抓伤靖靖手的事,我已做了妥善的处理,可靖靖的妈妈今天怎么还会这样呢!这是幼儿园教师经常遇到的难题,有时候被打孩子的家长的情绪难以安抚。我决定下午离园时再找靖靖的妈妈谈一谈。接孩子时,靖靖的妈妈知道我的意思后,说“我只是想吓一吓那个孩子,没想那么多。”“靖靖的手被潇潇抓破了,这是…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下午吃苹果,一个孩子的妈妈因故早来园接孩子,她看见自己的孩子手中的苹果稍小一点,就马上拉过孩子问:“为什么你的苹果没有别人的大?”孩子说是老师发的。妈妈马上告诉孩子:以后老师再发小的给你就不接,指着大的要。  相似文献   

4.
早晨,幼儿园门口,保健老师像往常一样给小朋友们检查仪容仪表和个人卫生。妈妈带着一个哭泣的男孩匆匆赶到,她递给校医一包药。孩子的小手一直抓住妈妈不放,不肯人园。这时,保健老师一把拽过孩子,一边关上门,一边没好气地对孩子说:“你不许这样。”门外,妈妈很是放心不下。  相似文献   

5.
顺着说     
有些新入园的幼儿,每当送他们的亲人离园时,往往会大哭大叫:“我不要老师,我要妈妈。”这时要稳定幼儿的情绪,老师说话就要讲究方式方法,千万别和孩子对着说。如幼儿说“要妈妈”,老师可不能说:“不要妈妈,妈妈上班去了,老师喜欢你。”幼儿听到这样的话,反而会哭叫得更厉害,更不愿意接近老师。其原因就在于此话满足不了孩子此时此刻的心理需要,孩子“要妈妈”,你却要孩子“不要妈妈”,孩子怎么听得进“老师喜吹你”呢!此时老师应用一种关心和同情的口气顺着孩子说。如孩子要妈妈,  相似文献   

6.
又到了离园的时间,董洁高高兴兴地扑向自己的妈妈。可是董洁的妈妈问孩子的第一句话还是:“你今天举手发言了吗?”孩子马上低下头,一声不吭了。董洁妈妈叹着气,牵着孩子的手走了。  相似文献   

7.
星期一早晨,惋怡的妈妈送孩子入园时对我说:“这两天惋怡感冒了,正吃着药,午饭后请您帮她服一次药,药放在惋怡那儿。”当时,我满口答应了下来。到了中午,惋怡吃完饭便去午睡了。由于忙这忙那,我把服药的事给忘了。直到下午孩子离园时,惋怡的妈妈来接孩子问及此事,我才想起来。这件事让我反思:诸如此类的事情以前是否也发生过?每天早晨,接待孩子入园时,有的家长会向老师交代些孩子的事情,老师有时工作一忙常给忘了。久而久之,家长会对老师失去信任。怎样才能办好家长交代的事情,让家长放心呢?我想到了做“家长放心卡”。我用…  相似文献   

8.
张咏 《学前教育》2004,(4):36-37
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小班孩子一边哭一边喊:"找妈妈,我要找妈妈。"(也有哭喊着要找姥姥、奶奶的。)新入园时,这种情况尤为多见。教师一般认为这是孩子入园的必经阶段,哭几天就会好了。诚然,因依恋关系的暂时性切断而产生分离焦虑是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但是"找妈妈"绝不是没有意义的语言,也  相似文献   

9.
妞妞笑了     
张彩 《山东教育》2007,(7):60-60
妞妞(化名)是一个谁见了都喜欢的小女孩,只是看似文静的她,却让我们三位老师头疼不已:入园近一年了,每天早上,妈妈送下她要离开时她就哭闹;等妈妈一走,她就自己吃饭了,而且一天中和其他孩子玩得很好,和早上来园时简直判若两人。  相似文献   

10.
一亩心田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对于刚刚入园的孩子来说,离开温暖的家,最怀念的就是妈妈的怀抱,因为妈妈的怀抱是那么温暖而舒适!每年开学,我们都能迎来一批稚拙可爰的小宝贝们。  相似文献   

11.
无锡市南长区中心幼儿园开设的“妈妈学校”,定期请孩子的妈妈到自己孩子的班上上课,这一尝试受到孩子们和妈妈们的欢迎。 来园上课的妈妈们非常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她们虽然缺乏专业训练,但认真教学,课前请教班主任,准备充分。一位来园上课的妈妈说:“我要发挥自己的特长,上好这一课,决不能让孩子们失望。”中(3)班庄辰的妈妈上完课后感慨万分:“做幼儿教师不容易,也真辛苦!”  相似文献   

12.
马霞 《山东教育》2003,(30):40-41
一、幼儿个案:王子涵,四岁,男孩,1999年4月20日,他是从托班升班上来的孩子,在与家长的第一次碰面会上,子涵的妈妈就提出要每天给孩子带一袋奶来园喝,说是孩子特别喜欢喝奶;还跑到寝室给孩子找了一张在中间的床,说是孩子特别容易上火,不能睡在靠在暖气旁边的床上。作为老师对家长的这样要求,很是理解,但我也因此决定要全面观察和了解这个孩子。(一)入园的第一天,子涵是老师从她妈妈的怀里接过来的,他边哭边说妈妈早来接,还一边用手不住地对着妈妈做出“飞吻”的动作。接下来就是不住地哭闹,因为我要组织其他孩子的活动,子涵就一直跟在保育老…  相似文献   

13.
星期三早晨,佳毅的妈妈送孩子入园时对我说:“李老师,昨天下午是佳毅的奶奶来接的孩子.她忘了给佳毅拿外套,今天早上我在班里的衣橱里也没找到,麻烦您问一问是不是谁拿错了。”“好的。”当时我毫不犹豫地满口答应下来。可由于那天的事情太多.我忙起来后,就把这件事情给忘了,直到下午孩子离园时,佳毅的妈妈来接孩子时又问起此事,我才想起来。  相似文献   

14.
刚入园的孩子,似乎生病是不可避免的。其实,预防措施做得好,生病并不是入园的"必修课"!金秋九月,又有一批孩子将进入幼儿园,开始过集体生活。妈妈们的心也被宝宝带着一起入园了:他会不会哭?他吃得惯幼儿园的饭吗?他会不会尿裤子?……当然,其中最让她们担心的,莫过于孩子是不是会生病——因为都说刚入园的孩子爱得病!  相似文献   

15.
从班级老师处了解到,欣欣的妈妈每次接孩子总是对老师不理不睬,似乎有什么误会藏在心中。于是放学后,欣欣妈妈来接孩子时,我就有意和她交流孩子在园的情况。我先是肯定了欣欣的优点:搭积木时很认真,搭的东西很独特,有一定的创造性;画画线条大胆,用色鲜艳,空间感觉较好等等。欣欣妈妈对我的看法连连点头称是,又婉转告诉我,说教数学的小张老师是不是不喜欢欣欣,老说欣欣数学学得差,是不是孩子没有数学脑子。我从幼儿的年龄和个性特点出发,和她讨论每一个孩子发展都有不均衡、不一致的特点,指出这只是一种“暂时性”现象。又针…  相似文献   

16.
一次当我把填写好的家园联系薄递给昊昊(系化名)的妈妈时,昊昊的妈妈看后苦笑着对我说:“昊昊在家如果像在幼儿园这样就好了。”接着她诉说着孩子在家如何挑食、如何自私、如何没有礼貌……听后,我简直不相信,昊昊在家和在园的表现竟判若两人。我想,像昊昊这种情况其他小朋友身上同样存在。怎样才能确保家园教育的一致性,使孩子获得真正健康、全面的发展,是广大幼儿教师和家长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问题。近年来,我努力尝试着家园双向反馈的做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针对孩子们在园在家表现不一致的现象,我精心组织了“在园在家都…  相似文献   

17.
入园时分,“彭妈妈早上好”“蓝妈妈早上好”“园长妈妈早上好”……一声声稚嫩的问好声不绝于耳。幼儿初入园,家长担忧孩子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时,老师宽慰道在家您是孩子的妈妈。“在幼儿园我们就是孩子的妈妈。”……“老师妈妈”“园长妈妈”这样的称呼在幼儿园里并不少见。笔者以“幼儿园老师妈妈”为关键词,运用微信搜索功能进行检索,筛选掉重复内容后,共得30余篇来自不同公众号平台宣扬“幼儿园老师像妈妈”或直接称其为“老师妈妈”的推文。  相似文献   

18.
有天早上,我刚踏进幼儿园大门,正巧碰上了送孩子入园的云云妈妈。一照面,云云妈妈便悄悄地对我说:“云云这孩子真不懂事,要大便也不跟老师讲。昨天回家后,我又发现她裤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位妈妈在儿子入园前后所做的工作。妈妈的仔细和认真,使孩子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一切都那么顺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位妈妈的讲述,或许我们也能从中得到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20.
刘文文 《动漫界》2022,(12):60-61
小树叶=抱抱, 教师未识别入园焦虑 添添是一个热情开朗的孩子, 入园20多天了,一直没有哭过,各方面表现都非常棒, 表达能力强, 能快速融入集体. 不过,每天来园时,添添和妈妈分别前的拥抱以及手里的树叶,令人好奇. 上校车前,妈妈先抱一抱添添;上了校车后,妈妈会再次拥抱他. 然后,妈妈就会跑到路边摘下一片树叶放到添添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