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教师语言素养事关课堂成败 有人说,教师是凭嘴巴功夫吃饭的,的确,教师是凭三寸不烂之舌独步天下,但这嘴上功夫绝不同于平时的说话,它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讲究一定的行道。  相似文献   

2.
教育语言是指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所运用的语言,它是教师的基本功和必要素养,也是教育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今中外很多著名的教育家,都很重视教育语言的自觉修养。孔子就以引人入胜的语言因素——“诲人不倦”为他教育艺术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可见,我们必须重视教师的教育语言的修养。  相似文献   

3.
笑话一箩筐     
三只鹦鹉一个人去宠物店里买鹦鹉,店主对他说:“我们有三只鹦鹉,蓝的会讲四种语言,卖2000元,红的能讲六种语言,卖3000元,那只黄的不会讲话,卖5000元。”“怎么会这样呢,”这个人叫道,“它可什么都不会说啊!”“是这样的,”店主解释道,“我们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来头,但其它两只都叫它老板。”  相似文献   

4.
引言教学语言,又称教师语言。也有人称为“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师的职业语言”、“教学演讲语言”、“课堂语言”等,以示其与教师的生活语言的区别。一般而言,教学语言指教师凭以对学生施行科学文化知识、智能技巧及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特殊用语。简言之,即“教书育人”的语言。它县有”传道、授业、解惑”,开启智慧、培养能力、塑造心灵的功能,是教师有效地影响或改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和直接力量。  相似文献   

5.
语言杂谈     
《现代语文》2006,(5):24-24
语言是一种“约定”,也是一种“俗成”,每个民族都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语言。它与一个民族特有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密切相关。中国人一见面常问声“吃饭了”,起初,因为吃饭事大,吃饭不容易,这很可能是一实在的打问,后来说习惯了,用意就不在这里,只是套近乎,表示关心而已。“吃饭”那意思还多:“我请你吃”,这饭不止是饭,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席面:“不靠父母吃饭”,是表明不依赖父母生活的决心:  相似文献   

6.
“有个小弟弟一边吃饭,一边看蝴蝶,掉下许多饭粒,饥饿的大公鸡看了真高兴,它把地上的饭粒吃完了,就吃小弟弟裤子上的饭粒,衣服上的饭粒,甚至飞起来去啄小弟弟嘴巴边的饭粒。大公鸡还得意地对小弟弟说:‘你是一个漏嘴巴,让我吃得乐哈哈!’小弟弟不愿意做个‘漏嘴巴’,改掉了吃饭掉饭粒的不良习惯,大公鸡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这是我们幼儿教师经常给孩子们讲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有普遍的教育意义,因为类似“漏嘴巴”的孩子是不少的。我发现,有的孩子吃饭时,由于嘴唇木碰到确,饭粒就从碗边掉下;有的孩子盛了满满一调羹饭,…  相似文献   

7.
职业认同:教师成长的内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教育当做一种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申继亮教授认为,“职业认同”正在成为教师能否实现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所谓“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过程”是说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状态”是说教师当前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教师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未来发展,对学生未来的影响更是长远而不可逆的,所以尤其需要建构坚实的职业认同。”…  相似文献   

8.
为嘴巴正名     
许博渊 《教育》2009,(1):50-50
中国文化看不起嘴巴。首先,是将嘴巴看成纯粹的负担。人们常说“养家糊口”,说谁家“有几张嘴吃饭”就是指他家的负担有多重,好像一家子都没有了嘴巴就可以不干活似的。其次,是贬低嘴巴的功用。天津人能说,就得了个“嘴子”的雅号。苏南农村更粗俗,某人能说会道,  相似文献   

9.
智能,具体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能力,而语言能力是最基础的能力。任何一种学习或活动,必须先感知语言的刺激,借助理解产生概念形成表象而进行的。就以学画画来说:画鸡,教师或家长总是通过语言“尖尖的嘴巴”、“圆圆的头”、“毛绒绒的羽毛”等,使儿童在头脑中产生鸡的形象,然后儿童才有可能由内部语言支配手进行绘画。如果没有“尖尖”这个词,就反映不出嘴巴的形状,头脑里也不会有“尖尖”这一概念。所以,任何一个概念表象都离不开语言,都是依赖语言而存在的,通过语言去想象的。学画如此,其他活动更如此。  相似文献   

10.
教师以“舌耕为业”。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这样叙述教师的语言魅力 :“一个能够动听而明晰地教学的教师 ,他的声音应该像油一样地浸人学生的心里 ,把知识一道带进去。”这就是说 ,作为一名教师 ,不仅其语言是规范的 ,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口才。教师的口才能反映教师的气质、修养、学识、情操和人品 ,它不仅对于教学和教育举足轻重 ,还能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语言。教师的口才要素由语言与非语言两部分构成。语言要素 ,指的是教师口语本身 ,非语言要素指的是思维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和教态能力等。一、教师口才的非语言要素语言要素是口才的直接…  相似文献   

11.
<正> “空白”是关于艺术作品欣赏的概念,它指的是作品留给读者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凭借自身的文化素养展开思维羽翼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类似的“空白”效应。1 导入留“空白”“课开始,情趣生”,就是指一种引人入胜的导入美。就生物教学而言,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将语言结  相似文献   

12.
影响课程的因素很多,有“课程自身”、“教育条件”、“儿童发展”、“社会需要”和“自然环境”等因素。而英语课程又有它的特殊性,影响英语课程实施的因素主要有教师、教材、学生、考试和语言环境等。其中教师的素质是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教师以“舌耕为业”。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这样叙述教师的语言魅力:“一个能够动听而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应该像油一样地浸人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这就是说,作为一名教师,不仅其语言是规范的,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口才。教师的口才能反映教师的气质、修养、学识、情操和人品,它不仅对于教学和教育举足轻重,还能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语言。教师的口才要素由语言与非语言两部分构成。语言要素,指的是教师口语本身,非语言要素指的是思维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和教态能力等。  相似文献   

14.
积极语言HAPPY模式,提倡用“儿童的方式”进行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种积极的儿童教育观。在HAPPY模式中,H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合理期待,A是指教师用积极语言刺激学生的行动,第一个P是指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变化,第二个P是指教师要把握每个环节中转化学生的关键点,Y是指学生接收教师积极语言并付出行动后所得的收益。在表扬中运用HAPPY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品质中的优点,激发他们内心完成某项任务的渴望,最终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毕然 《教学月刊》2010,(6):29-30
呈现能力是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之一,它要求教师“在一种能使意思明了的情境中,清楚而自然地说出新的语言材料”,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中,感知和理解教师所呈现的语言材料。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般是从感知、理解教材开始的。感知是指学生能够听清楚或把握所学语言材料的声音,或看清楚其书写形式;理解就是通过教师创设的语言情境,明白听到的或看到的语言材料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在科学课堂中,引导课堂教学开展的因素, 除了有结构的材料外,还有一种重要的载体,那 就是教师的语言。科学教师的语言,体现出一位 科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是培养学生科 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促使科学探究活动顺 利、深入开展的根本保证。“我们使用的语言和措 词,反映了我们的思维,而且反过来又影响着学 生的思维。”因此,相对于有结构的材料来说,科 学教师的语言也必须有“结构”。科学课堂中有结 构的语言是指教师的具有引导功 能,能体现探究的层次性和科学 性,并能够明确指向教学目标的 语言。它能够引导学生体验科学 发现的典型行为和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7.
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来不及举手回答,便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众多课堂上存在的司空见惯的现象。对于这些“麻雀嘴巴”,教师反感、苦恼,因其扰乱了秩序井然的课堂,影响了教师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于是乎,教师就想方设法治,采用各种措施来封堵“麻雀嘴巴”。试问“封堵”这一措施是否可取?那么课堂上为什么会出现“麻雀嘴巴”现象?又该如何正确认识“麻雀嘴巴”呢?我简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经验迁移是当前幼教领域经常提到的一个慨念,它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非常重要: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里所谓“幼儿经验迁移”是一种正向迁移,指个体通过回忆、提取自身的已有经验.从而获得新学习的过程。教师在幼儿经验迁移过程中的引导很重要。那么,教师在指导幼儿经验迁移中存在哪些问题.成功的经验迁移需要具备哪螳条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教态,是指教师授课的姿态,它由表情、眼神、手势、动作、体态、仪表等方面的因素构成。教态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用于课堂教学,有时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达到师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当的教态,通常在教师眼里被认为是小事,恰是这些小事却折射出一个教师的修养,同时对学生也造成很多负面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教师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解与困惑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这一职业具有它自身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也可以说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在实践中,用的比较多的是“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这两个概念,一般认为两者是可以相通的,均强调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但细究起来,它们之间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