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刊登在<重庆晚报>2003年9月5日上的<大足县三驱法庭集体编假案>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2等奖.这篇520个字的消息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奖项,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它是一篇实施新闻舆论监督的短新闻佳作.具体说来,它有如下几点写作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刊登在<深圳特区报>2002年9月4日上的消息<10名"瞎眼"评标专家被清出局>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这是一篇舆论监督的好报道.  相似文献   

3.
刊登在2000年10月22日<海南日报>上的<"怕水"干部激起民愤>一文,在第11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类作品3等奖.这是一篇批评性报道,它之所以在众多参评作品中被评委们看中,我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下述几点:  相似文献   

4.
刊登在大众日报2008年12月30日上的<寿光8万农民"寒冬"不失岗>一文,在第19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二等奖.这是一篇信息性经济新闻,也是一篇提振信心的独家经济报道.它发表在全球经济危机袭来的关键时刻,对社会舆论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从写作上来说,它有以下三点特色值得肯定和赞赏.  相似文献   

5.
刊登在<工人日报>2007年11月23日一版上的消息<李毅中质疑:为何还没人被究刑责?>是一篇舆论监督的佳作.它的主题重大,思想深刻,舆论导向正确.消息反映的是黑龙江省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171名矿工遇难两周年的祭日临近,事故责任人却一直未被处理这一重大事件.报道为百姓伸张正义.为民鼓与呼.报道见报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从写作上来说,这篇佳作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刊登在<深圳特区报>2001年8月3日上的消息<56名女工状告工厂搜身侵权>一稿,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消息二等奖.这篇560个字的短新闻,在众多参评作品中之所以能获奖,笔者认为,从写作上来说,它主要得力于选取了独有的新闻角度.  相似文献   

7.
刘保全 《新闻实践》2002,(11):31-32
刊登在<河北日报>2001年4月11日一版上的评论<"真抓"与"假抓">,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这篇1100字的评论之所以受到众多评委的青睐,从写作上来说,它有如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获得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中,有两件消息颇为引人注目.一篇是新华社的<中国国家主席和艾滋病人握手>,一篇是<苏州日报>的<昆山31万农民刷卡看病>.可以说,两篇消息尽管在内容上有着巨大差异,在新闻的显著性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却有着一个相同的出发点:民生视角.  相似文献   

9.
本来是想找一篇中国新闻奖的消息,作为消息写作的范例向学生推荐.但读了获奖消息<青海海西木里地区冻土带成功钻获"可燃冰">后,我感觉倒是可以作为一篇"不该这样写"的例子,向学生讲讲如何写好一条消息.  相似文献   

10.
刊登在<解放军报>2003年10月17日五版上的通讯<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一等奖.这篇1050个字的通讯,为什么能受到评委们的如此青睐,荣获通讯类稿件的最高奖项呢?笔者认为,除了它的主题鲜明重大外,从新闻采访写作的角度上来分析,它是一篇具有"同期声"的现场好新闻.  相似文献   

11.
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广西日报>的<山歌唱响主旋律>一稿,被评为消息3等奖.这是一篇成功的综合消息.  相似文献   

12.
<汉书·艺文志>所载"<墨子>七十一篇"不含目一篇在内,刘向校定<墨子>后所上叙目在六朝至隋代之时曾单独成一卷.从版本流传、史志目录所载及唐宋类书所引<墨子>佚文来看,目一篇与<墨子>十八篇之亡当在唐代.十八篇中,篇名可考者有十四篇.  相似文献   

13.
刘保全 《当代传播》2008,(1):100-101
新华社2006年7月1日播发的<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一稿,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一等奖.青藏铁路建成这一题材有多家新闻媒体的众多记者采写,惟独这篇消息拔得头彩,实属难得可贵.这篇佳作有以下特色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外国传媒有关"消息来源"的使用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两个事件再次引起人们对传媒使用"消息来源"尤其是匿名消息来源的关注和争论.一件是美国<新闻周刊>因引用匿名来源的错误消息,导致"美军亵渎<古兰经>事件"报道失实.5月9日的<新闻周刊>在一篇报道中引用一位匿名政府人士的话说,调查人员已经发现证据--在关塔那摩美国海军监狱的审讯人员将<古兰经>扔进厕所,并用水冲下马桶.  相似文献   

15.
按说,经过这几场大风大浪之后,<三上桃峰>事件就该尘埃落定了.但是,随着<三上桃峰>的准备平反和正式平反,关于<三上桃峰>编剧的署名问题,却掀起了许多波澜. 1989年,杨孟衡在该年度的大型文学刊物<黄河>第3期上发表了一篇纪实文章,题目为<桃源风云--<三上桃峰>事件纪实录>.文章中说:1978年8月,<人民戏剧>编辑部把平反的消息通知贾克和杨孟衡,并约他们写文章批判"四人帮"的罪行.  相似文献   

16.
去年12月8日,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新闻学博士不会写消息,合适吗?>的"新闻观察".报道中写道:"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说:‘新闻学博士连最常见最简短的消息、通讯、言论都不会写,我认为是不合格的毕业生,至少我会在论文答辩时提出疑问.'赵振宇是近日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2005级博士研究生<新闻学研究>的课堂上说这番话的.据其透露,该校部分新闻学硕士生和博士生毕业前,竟没有在校内外报刊上发表过一篇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月5日,一篇<广西宜州培训"小姐"惹争议>的帖子在网络上快速传播.帖子内容源自博客"糜瑞兰"写于2008年12月16日<宜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你究竟在招什么>的博文.  相似文献   

18.
刊登在<中国铁道建筑报>2002年8月17日上的消息<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当我阅读这篇800字的消息时,深深被文中作者对我国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的情和爱所感动.作为行业报,在反映和把握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题材时,总难摆脱其行业的局限,因而,重大事件的精品巨作很难与行业单位的记者有缘.但这并不等于行业新闻媒体与反映重大主题的精品无缘.因为主题之大小,与事件之大小是没有必然联系的.这篇消息即以其题材重大、主题鲜明、可读性强、传播效果好而赢得评委们的青睐.这一作品的采写成功,亦为行业新闻单位如何反映重大题材,写出有分量的精品,作了有益的探索和示范.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月至12月,美文杂志社和<西安晚报>联合举办了"连腾杯"报人散文有奖征文活动.在为期一年的征文活动中,<美文>杂志收到征文稿件500多篇,刊登了20多篇,<西安晚报>收到600多篇.刊登了60多篇.  相似文献   

20.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3年8月9日头版上的通讯<这是在宣扬一种什么文化?>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从写作上来看,这篇获奖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