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将创造力培养贯穿于学科教学中是创造力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分析讨论了物理概念图教学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培养高职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托兰斯的创造性思维测验,以忻州市静乐县城市和农村四所小学的26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3~5年级小学生创造力不同维度上的得分进行比较,得出:1.城市、农村小学生的创造力在各个维度上的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但发展速度缓慢;2.从四到五年级,农村小学生的创造力在流畅性维度上有下降的趋势;3.在流畅性维度上,农村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水平高于城市小学生;在灵活性和独创性维度上,城市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水平高于农村小学生.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如何更好地在学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实验以中学项目学习的教学为切入点,运用观察法、访谈法、测验法等方法,在北京市第四中学初一年级开展教学实验。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学生的创造性情感倾向和创造力技能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都有了显著提高。为进一步开展项目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技能提供了较好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选取高中聋生79名,采用问卷法,在考察聋生创造力和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旨在探讨其心理健康各因素对创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一聋生在创造力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个维度上得分均高于预科班和高二的聋生.(2)高中聋生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的年级主效应显著,即随着年级的增长其心理健康水平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中,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等维度上表现显著;同时,高中阶段学习焦虑的检出率最高,达到52.6%.(3)高中聋生心理健康中冲动倾向对于创造力三个方面都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其预测力分别为6.7%、7.7%、5.7%,而孤独倾向对创造力流畅性、变通性具有较好的负向预测作用,其预测力均为6.2%.  相似文献   

5.
开放课堂的内涵美国教育家希尔伯曼(C.E.Siberman)认为,开放课堂“是一种教学模式,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学生对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程内容上的综合性,更多的个人或小组教学而不是大班教学”。高耶尔(RP.Goyal)在研究中发现:“开放课堂中学生在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等品质方面比中间型课堂的学生得分高,而中间型课堂的学生又比传统课堂的学生得分高。”而这些品质,正是创造性思维品质的重要特点。大量的研究表明,开放式的课堂比传统课堂更能促进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思维水平的提高,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寻求到更好的时空。  相似文献   

6.
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是创造性思维三个最本质的特征.文章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联系教学实际,具体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抓住这三个特征循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托拉斯测验和自行编制的高中生化学实验创造力测验对湖南省某中学高一年级73名男生和73名女生进行了测试,运用SPSS软件统计调查数据.比较了不同班级和性别学生之间的创造心理特征和创造力差异,并对学生创造力的流畅性、变通性及独创性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高一学生创造心理特征处于中等水平,创造力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创造力与创造心理特征存在正相关,由此可以认为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目前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知识经济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为指导,根据建构主义课题研究模式,针对《互联网务模式与经营战略》课程展开教学实践,确定了基于互联网商务模式项目,通过对教学录像以及开放式问卷考察了该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利用内容分析法对收集到的言语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灵活性、凭借信息能力、意志力提高显著,学生的强动机性、独创性、操作能力提高比较显著,对好奇性、流畅性提高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概念图教学其实就是借助于概念图这种教学手段,将各种概念及其关系进行层级结构式的排列,以帮助学生理清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生对各种概念的理解.概念图的教学方式大大的创新了物理教学的模式,适应了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越来越被更多的物理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的利用概念图教学策略,以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水平已成为广大物理教育者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将主要对概念图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概念图应用于物理教学中的优势进行阐述,希望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扩散思维、辐射思维等,是对某一问题从不同方位、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进行全面探讨的思维方式,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等特点,这种思维方式承认问题解决的多方向性和开放性,可使人的思维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变得纵横交错,灵活多样。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