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明明 《新闻通讯》2011,(12):16-17
去年6月8日世界杯前夕,扬子晚报出版了3D版南非世界杯号外《好望角风暴》,成为江苏第一份3D报纸,戴上3D眼镜,梅西就向你冲了过来,足球宝贝仿佛触手可及,报纸刚刚上市就被一抢而空;随后金陵晚报在农历七夕推出3D版的《魅惑七夕》特刊。  相似文献   

2.
"七夕"节俗在农业社会的存在,既有着深厚的文化思想基础,也有着调节爱情与工作关系、密切夫妻情感、安慰人心以及崇尚劳动、尊重手艺等实际效用。在实体工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和社会人群频繁迁徙的今日中国,传统节俗中的美好价值观和人生观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七夕"节俗中的传统婚姻观和兢兢业业的工匠精神,就是一笔宝贵的遗产。将这些传统节俗功能予以创造性转化,对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有帮助的。此外,在七夕节俗仪式由私人仪式转为公共仪式的大背景下,借鉴日本的民俗祭典仪式并利用戏剧这种文艺形式,完成七夕节俗的现代重建,可以在保留七夕精神的基础上使其更符合时代潮流,以帮助现代人提升情感调节能力,更好地面对恋爱、家庭、事业等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毕雪飞 《文化遗产》2015,(1):105-111,158
日本七夕传说除了以神话、故事、传说以及中世纪小说的形态传承于世以外,还以祭文的形态传承于高知县等地。七夕祭文通过民间信仰"いざなぎ(Izanagi)流1"得以活态传承至今,每逢七夕行事和病人祈祷时由"太夫(Tayuu)"诵读。从其讲述内容来看,是由日本羽衣故事加难题型故事再结合七夕传说而构成;从祭祀仪式来看,体现了与纺织信仰的结合。集祭祀、祈祷、占卜等仪式为一体的日本"いざなぎ流"民间信仰中的七夕祭文,以"太夫"诵读的方式保存和传承了七夕传说。  相似文献   

4.
《海南档案》2006,(3):41-42
农历七月初七是传统的七夕节。今年是闰七月.于是便有了两个“七夕”——7月31日和8月30日。今年6月2日,国务院公布了首批国家的非物质化遗产名录。其中把七夕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5大节日并列,作为我国重要民俗予以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5.
储冬爱 《文化遗产》2008,(4):112-119
七夕节在岭南民间一度非常盛行,广州人称为"七姐诞"(七娘诞),或"摆七娘"、"拜七娘",其热闹程度可与春节媲美。在隆重热烈的氛围中,岭南七夕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本文以文献著述为基础,再现了珠村"七姐诞"全盛时期的历史概貌,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节日的民俗特色。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的民俗节日中,七夕(农历七月七日)相传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观星祈愿、乞巧会等传统习俗流传已久,闽南一带甚至衍生"做十六岁"成年礼的习俗。但进入现代社会,七夕却已被视为"中国情人节",各地的活动逐渐偏向以爱情为主题,和传统习俗已有若干差别。本文将以亚洲的两个城市——台湾的台北、日本的仙台为例,对其七夕活动进行观察与比较。台北的七夕,以霞海城隍庙为一个聚焦点,板桥林家花园的七夕活动和大稻埕烟火节都和它连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七夕节庆网络。仙台的七夕,以商业区的彩饰、烟火为重点,形成观光热潮,也代表日本七夕的特色。这两个城市的七夕活动都代表了现代都市、节日的创意文化。  相似文献   

7.
是否愿意和父母一同过七夕? 不愿意。 和家人一块过七夕就像母亲节和你女朋友一起过一样,没有意义,无聊。 我倒是愿意,只是爸妈不同意太保守啦,如果要跟他们一起过七夕,他们肯定说我事儿多,拿我当什么看还说不定呢。  相似文献   

8.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12):0038-I0038,F0003
《七夕东方情人节》是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围绕“七夕”这一传统节日,以“爱情”为主题,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宗旨和使命的节庆主题系列活动。活动从2006年6月开始.持续到2006年11月.历时长达半年之久。  相似文献   

9.
2012年8月23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人们把它称作中国的"情人节"。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从中午12点至晚10点30,推出七夕大型电视直播节目。用这么长的时间,邀请这么多的明星,直播一个中国传统节日,这在我国电视台的文艺直播记录中是空前的。我为中央电视台的气魄和  相似文献   

10.
冷看“特刊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颖 《新闻大学》2000,(2):43-45
世纪之末的1999年堪称中国报业的“特刊年”。在这一年里,京沪穗等地各大报纸都不甘人后地推出形形色色的特刊。从庆祝普通节日的“中秋节特刊”、“母亲节特刊”、“父亲节特刊”、“儿童节特刊”,到纪念重大历史时刻的“五四纪念特刊”、“国庆特刊”、“澳门回归特刊”等等。特刊,俨然成为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又一“火力集中点”,各大报都不惜成本,使出了浑身解数,力求脱颖而出。 “特刊风”到了千年交替的时候更是愈刮愈烈。以近年报业竞争最为激烈的广州为例,新千年元旦  相似文献   

11.
每逢大事件、大节日,报纸会出特刊,以示庆祝或纪念。特别是每年年末,都是报纸密集做特刊的时候。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每年做特刊难免会落入俗套,很难做出新意,但温州晚报的2012年年末特刊却做出了不一样的“年味”。  相似文献   

12.
《声屏世界》2013,(7):102
报道虽好,读者几何?特刊虽厚,效果如何?面对报纸互动性缺乏的媒体特性,三峡晚报在此次特刊推出前后,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推出《从优秀到卓越》特刊的当天,三峡晚报即设置了"读晚报赢大奖"活动,并提前一周在头版显著位置宣传"看三峡晚报,赢欧洲多国豪华游"。为了强化报纸宣传效果,提升对广告客户的服务质量,三峡晚报在特刊推出的当天,即针对重点客户和特刊广告,设置有奖互动问答题100个,并在每个题目中告知了答案参考版面,告  相似文献   

13.
李琳琳 《新闻传播》2009,(10):20-20
七夕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它与春节、中秋、端午一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同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但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世界全球化格局进一步完成,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也无法逃脱日渐式微的命运。与此同时,包括情人节在内的西方文化传入并风靡。也在西方“情人节”的启发下。七夕节所依附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及其爱情寓意被重新发现,并以“中国情人节”面目被重构.而大众传媒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包装、及再传播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客观看待大众传媒对七夕“中国情人节”的渲染,进而解析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庄正 《军事记者》2008,(11):22-22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又一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军工报》今年新闻宣传的又一“重头戏”。该报打破常规,于9月26日、27日和30日,浓墨重彩地推出了3期共16个版的“神舟七号特刊”,对“神七”飞天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式的报道,大气磅礴,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15.
“大特刊现象”扫描 自1997年广东《南方周末》较早地推出《元旦特刊》以来,近几年来,“特刊”这一崭新的新闻报道策划竞相为报业媒体采用。这期间,有浙江《经济生活报》1998年12月24日的《岁末特刊》、1999年2月13日的《新春特刊》、1999年3月8日的《三·八特刊》和《钱江晚报》1999年2月  相似文献   

16.
七夕节当下正经历着从乞巧节到中国情人节的蜕变,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化重构。它融合本土资源与外来资源、传统资源与现代资源,并具有主动谋求的鲜明特征。这一文化重构具有重要意义:它有效帮助七夕节摆脱生存困境,促进了节日的重振复兴;中国节日体系中从此增加情人节的设置,丰富了社会成员的生活内容;由于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七夕节的重构,客观上促进全社会进行特定的文化反思的。当下七夕节的文化重构不是终点,而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未来七夕节应该是情人节、乞巧节乃至小人节等更多节日主题在同一时、空间共生共荣。突破单一情人节的遮蔽,实现多种节日主题共生共荣的重要路径是七夕节历史记忆的日常生活化和目前仍然活跃的地方七夕节俗活动一定程度的普遍化。  相似文献   

17.
刘宗迪 《文化遗产》2013,(6):95-105,158
在东南地区闽、浙、赣、台诸省,七月七日不仅是乞巧节,还被视为"魁星生日",七日之夕,女子拜织女求手巧,男子拜魁星求功名。东南地区的七夕魁星崇拜始于宋代,是随海上贸易而来的西亚风俗与中土七夕节俗相互融合的结果。魁星崇拜源于西亚的天狼星崇拜,在西亚被视为文人保护神的天狼星,传入中国之后,就演变为主司科场功名的文运之神了。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中央决定从2011年到2020年,开展为期10年的新一轮援疆。这是中央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新疆日报》作为自治区党委机关报,敏锐地意识到应该大力加强援疆报道。舍得拿出版面,就是一个重要举措。2011年3月4日,《新疆日报》"援疆特刊"创刊。"援疆特刊"每星期出一期,到2015年4月底,已经逾200期。4年来,"援疆特刊"版承担了《新疆日报》绝大部分的援疆报道。  相似文献   

19.
正办好南京青奥会,不仅是体育界的大事、南京的大事、江苏的大事,更是国家的大事。作为第二届青奥会东道主所在地的主流媒体,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在南京青奥会组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在江苏省委宣传部的关心指导下,策划发起了"七大媒体联盟看青奥"大型新闻行动,目的就是要努力让青奥会的宣传和青奥会的精彩程度同步,同时也是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抓住重大活动探索媒体融合的一次有益尝试。因此,青奥会刚  相似文献   

20.
黄永莉 《新闻前哨》2010,(11):78-79
报纸特刊以其对主题事件的深度报道,丰富了新闻内容。拓宽了编辑思路。扩大了发行市场等特点。很快成为各大报纸的新宠。另外,特刊还具有收藏价值,并能提高报纸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