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0 毫秒
1.
池田大作认为教育的全部价值在于追求和平,而和平思想要为人们普遍接受与认同,必须经过教育的养成;他不仅提出了全面的科学的和平概念,还提出培养儿童广博的爱国心和对人类的普遍的爱;并指明对话是世界和平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一个孩子,仅仅受到父亲或母亲单方面的爱和教育是不够的。长时期仅仅受到母亲的爱和教育,男孩子容易女性化而阳刚气不足;长时期仅仅受到父亲的爱和教育,女孩子容易男性化而缺少女性的温柔细腻。家庭的教育,父母双方是阴阳契合的一个整体,缺一不可。这是因为它不仅给予孩子知识,同时还要给予孩子心灵方面更多的东西。对血缘、亲情的教育,对来自父母双方的气息和信息,孩子是格外敏感的。单亲的家庭,即使生活再优越,这方面的教育是无法弥补的。双亲的家庭,却常常忽略这方面的教育,尤其是父亲,往往在外面闯荡,为事业或名利而奔波…  相似文献   

3.
啊,母亲     
记得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人类的命运掌握在母亲手中,文明的教育请先从改造母亲开始。”因为,母亲对孩子的爱不仅是世界上最真挚的爱;而且母亲的素质、母亲的言行也是孩子一面最明亮的镜子,是决定对孩子教育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以其轻灵的诗句,描绘了一个和谐的世界,谱写了一曲爱的颂歌。这一曲爱的颂歌,表现了诗人对于和谐生活、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体现了诗人渴望世界和平和人类幸福的强烈愿望。泰戈尔《新月集》的主题是爱,集中体现在对大自然,对母亲与孩童,以及对存在于自然与人中的神的爱三个方面上。  相似文献   

5.
王彦 《考试周刊》2010,(9):232-233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家庭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教育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将对孩子的爱升华于对他们创造力的培养教育之中,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如何教育单亲子女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而在家庭环境的诸种因素之中,家庭结构的完整显得尤为重要。家庭中无论是缺乏父亲还是母亲,都不利于儿童的教育,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孩子人格的形成过程中,父亲代表着理性、权威、坚毅、成就的一面,他的爱...  相似文献   

7.
李勇 《成才之路》2020,(4):142-143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一个家庭之中,母亲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家庭柔情的港湾,是家庭爱的支柱,孩子对于母亲有着一种更为天然的依赖。文章从母亲与家风传承的关系入手,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探讨母亲通过做好家风传承帮助孩子提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是从爱家庭、爱学校、爱集体农庄、爱工厂、爱祖国语言开始的,祖国是扩大的家乡,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此言深刻阐明了爱国与爱乡的关系,以及爱国教育的途径。换言之,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必须从他们对身边事物的了解与热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根基。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位良师。父亲和母亲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承担着各自不同的责任与义务,其中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更大。母亲的性格、脾气、爱好等都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的成长。常言道,一位母亲会影响一个家庭的三代人。优秀的母亲,会让整个家庭充满爱与温馨。  相似文献   

10.
裴斯泰洛齐是西方教育史上爱的教育的首创者和虔诚实践的楷模。他的爱的教育思想深受家庭、人文主义、启蒙学者及基督教的影响,其内容是指对教育对象的真诚热爱及反馈。爱的教育的实施途径表现为爱母亲、爱亲人、爱邻人、爱全人类四部曲及实现学校教育家庭化。该思想是教育的永恒话题,诠释了教育的公益性,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姜曰美 《中国德育》2004,(11):75-76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爱母亲作为德育的起点和突破口,他说:“一个人连自己的母亲都不爱,还会爱他人,爱祖国吗?”由此可见,亲情教育在德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校在开展“家庭德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以“体验亲情”为切入点,坚持感受第一,体验第一,实践第一,全面带动“家庭德育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要想好,父亲作用少不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是儿童首要的生活场所,儿童在家庭中的时间相对于学校等其他教育场所而言更长,家庭教育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适应社会的重要教育形式。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在培养儿童成长方面的作用无可比拟。然而,在现实情况中.通常是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承担着更多的教育责任。  相似文献   

13.
美国少年和平同盟的会长、著名的成功母亲M.S.斯特娜女士曾经说:“教育不应在学校由教师开始,而应在家庭里由母亲开始。”孩子的一生无论是情商还是智商,奠  相似文献   

14.
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主要照顾者,向幼儿进行爱父母的教育有着最自然、最直接的情感基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孩子由对母亲的爱而移植到对祖国的爱。他说,情愿为自己祖国而牺牲的公民、战士、英勇不屈的人,都是从对母亲的忠诚、无私而慷慨的爱开始的。由此可见,爱的情感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社会性和人格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当今福建师大附中的前身福州英华中学是福建省历史上一所著名教会学校,陈芝美于1928—1948年担任首任华人校长,在办学中有很多新创造,堪称杰出的教育家。他教育思想的精华可概括为三点,即爱国教育、英才教育和爱的教育。爱国教育表现为把英华从为外国人培养在华雇员转变成为振兴中华造就人才。英才教育的要点是要把英华办成第一流的学校,培养出第一流的学生、第一流的人才,为此就要有第一流的设备、第一流的师资和对培养第一流学生的严格要求。爱的教育体现为用“家庭化精神”来办学,主张“爱教育如生命,爱学校如家庭,爱同事如手足,爱学生如子弟”。  相似文献   

16.
池田大作倡导"积极的和平"并积极构建"和平文化",主张"彻底的和平主义"。在这一和平思想的基础上,池田大作提出了"为和平而教育,由教育而和平"的和平教育思想,强调和平教育的原点是"人",主张和平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国际人",提出和平教育的途径是"对话"。池田大作的和平教育思想有深厚的佛教、师承、战争渊源。池田大作和平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启示表现在:开展生命教育以促进世界和平;加强国际理解教育以促进世界和平;通过文明对话以促进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7.
化学史教育是指在化学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地穿插化学史进行的一种教育和教学活动。化学史不仅在化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是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爱学习的一条途径。为了培养适合新世纪要求的优秀人才,我们必须在化学教学中切实重视化学史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上海教育》2010,(24):60-61
教育好学生就是教师工作的整个世界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这种爱超越亲子之爱,友人之爱。师生之间无血缘关系,但教师对学生的爱寄托着祖国的期望,人民的嘱托。国家把自己的希望交给我们培养,这是极大的信任;人民把家庭的未来交给我们教育,这同样是极大的信任。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祖国的未来,这就是教师工作的整个世界。这样伟大的育人事业,需要教师师爱荡漾,爱满天下。  相似文献   

19.
赫亚静 《考试周刊》2013,(98):171-171
<正>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根植于爱,爱心是打开小学生心扉,培养小学生道德和智慧,塑造小学生美好人格的金钥匙。教师对学生的爱就像学生心目中至高无上的母爱,这不是血缘关系、亲情关系,而是教师职业的特有的道德准则。也就是说,身为教师,就必须真心诚意地关爱学生,像母亲爱自己的孩子般无私地关爱  相似文献   

20.
《家长》2004,(Z2)
本刊讯2004年5月28日,中国天津“未成年人成长与母亲教育”论坛暨天津市首届“十大杰出母亲”表彰会在天津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杰出母亲”评选活动由天津市妇联、市总工会、市关工委共同发起,历时两个月,评选出了苏杭、肖伯芬等十位杰出母亲。此项活动旨在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导广大母亲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教子方法,使更多的母亲实现由“自然母亲”向“合格母亲”的转化,构筑“母亲传播爱,子女传承爱,人类充满爱,世界享有爱”的精神生态链,促进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来自全国各地及天津市母亲教育、女性教育、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