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朔现象"是新时期文坛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自从王朔的成名作发表以来,他的每一次出击都会引起文坛的轩然大波.王朔现象的实质是一种大众文化现象,这种大众文化是商品经济社会的特有产物.尽管人们对王朔褒贬不一,尽管其消费主义媚俗倾向对文学产生了负面影响,但他已经成为文化史上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对王朔现象的研究在类型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作品内部的探究,即内涵阐释;一类是对王朔现象作文本外的研究,主要是文化思考,即外延拓展.  相似文献   

2.
王朔现象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朔现象的实质是一种大众文化现象。这种大众文化是商品经济社会的特有产物。  相似文献   

3.
“王朔现象”是新时期文坛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自从王朔的成名作发表以来,他的每一次出击都会引起文坛的轩然大波。王朔现象的实质是一种大众文化现象,这种大众文化是商品经济社会的特有产物。尽管人们对王朔褒贬不一.尽管其消费主义媚俗倾向对文学产生了负面影响,但他已经成为文化史上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对王朔现象的研究在类型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作品内部的探究,即内涵阐释;一类是对王朔现象作文本外的研究,主要是文化思考,即外延拓展。  相似文献   

4.
王朔作为新时期中国大众文化的代表,在我国的当代文坛中是富有传奇色彩和颇具争议的人物.所以,汉学家本杰明认为,王朔是“自毛泽东时代以来最重要的出版现象,它象征着当代中国城市文化的来临”.当我们把王朔现象、王朔的作品放在当时中国所处的环境中考虑的时候,我们就会自然的发现,王朔文学表现出了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5.
鲁云翡 《华章》2007,(6):132-132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在今天已经成为研究大众文化的基础理论之一.本文将根据这一理论的视角,审视和阐思当今社会中广泛流行的大众文化--"选秀"现象.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纯文学"逐渐衰落,一批电影人不约而同地选择将王朔的小说翻拍为电影,这与大众文化兴起之后人们心理上的需要有密切关系,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于王朔突出的影视化写作策略以及独特的写作风格。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电影作品"应运而生",其中包括1994年姜文根据王朔短篇小说《动物凶猛》改编而成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文章以此为例通过比较两者之异同,探究姜文如何巧妙利用王朔小说语言具有的影视化创作特色,并重点阐释姜文是如何在原作基础上建构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对于八九十年代中国文坛上出现的“王朔现象”,文化界历来是褒贬有加,莫衷一是。笔者拟从王朔作品的语言特色和情节结构两方面出发,阐释自己对“王朔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快感是大众流行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大众流行文化发展的内驱力。而王朔小说作为中国大众文化的代表作品,具有非常丰富的快感内容及表征。基于此,文章从大众文化角度来探讨王朔小说的快感编制策略,具体来说,王朔在小说中采用了狂欢化的语言风格、悬疑化的叙事策略以及双向化的人物与符号设置等手段以增加读者阅读小说的快感。  相似文献   

9.
“王朔现象”及其批评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诸多评论家对"王朔现象"的评论进行认真的审视和客观的分析之后.指出王朔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当代文化的总体格局。以及王朔所代表的市民文化的崛起对传统精英文化和严肃文学的影响和消融。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大众文化风光无限,文化个性化创造的空间一天天在缩小,主流、经典、高雅的文化何以哺育深患偏食症的大众,怎样才能避免文化生态的恶化,这是大众文化研究最重要的问题.把大众文化与"大众的文化"、"文化的大众化"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特定的考察视角,有助于形成建设性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1.
罗强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52-53
《"春"义溯源》一文中,王礼贤先生以为"春"的语源义当为"出",而非许慎在《说文》中释的"推"。然而,通过结合文献材料对该字的形、音、义以及同源词进行综合考察后,我们认为许氏对于该字的语源的探究是精辟的、可信的。而王礼贤先生的观点则稍显迂曲。  相似文献   

12.
“境界”说是王国维文艺美学理论的核心。然因其本人在论著中并未对“境界”作详尽阐释,导致后人误将“境界”等同于“意境”。本文试从“意境”与“境界”的关联与区别,以及对王国维文艺美学观和《人间词话》的综合把握与观照,探究“境界”说的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13.
从《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作品本身的内容、主题和众多有关的献资料等方面看,古序体有三种,而非两种。《滕王阁序》的“序”应为“记序”。  相似文献   

14.
表意体是各类社会组织或个人以自身名义制发并承担责任,通过特定的程序与渠道,向确定的受对象,表达具有现实执行性的主观意志的一类普通体。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解决“表达各体+应用”的普通体分类方法所引起的“尴尬与疑惑”。  相似文献   

15.
“读若”作为《说解字》中的一个重要条例,历来《说》专家们对它的作用说法不一,该肯定了现代学陆宗达与王宁先生关于“读若”主要是明音的观点,并通过分析了《说》中的几个“读若”例后,认为“读若”在帮助我们探求本字本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延安文艺界所开创的文艺创作方向作为建国后的文艺主潮一直延续到“文革”时期。在这一长达近40年的文艺实践过程中,左翼文艺界为了在文学艺术中创造一个“绝对无我”之境,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文化战略目标,追求一种“绝对的纯粹”。从40年代的歌剧《白毛女》到60年代的舞剧《白毛女》,就很好地反映了革命激进文学派别的这种乌托邦冲动,即以“净化”的方式修改一些“具有一定思想基础”,但又有可能模糊政治伦理观念的“复杂性”作品,展开对自我、阶级本质等的想象,以建立一个全新的文艺形态。  相似文献   

17.
"狐狸"王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蒙是一个狐狸型的全能作家,堪称当代文学巨匠,他在小说、随笔、诗歌、文学评论等领域均有建树,其中尤以小说和政论随笔成就最大。王蒙的小说是一种自叙传式的“骚体小说”,由于意识流手法的运用、独特的语言风格、超群的政治智慧和复调主题,从而丰富和深化了现实主义流派.形成了“经验现实主义”风格。同时,他的小说也存在着潜在模式化、“思”的缺席、政治术语过多、理念大于形象等缺陷。王蒙的政论随笔确立了其改良主义与左翼自由主义者的立场,以讲常识、讲中道、讲多元为核心命题,反对一元化、绝对化和建构论唯理主义,因而达到了时代的思想高度。王蒙的创作虽非完美无缺,却与赵树理、浩然一起.代表了一个文学共鸣时代的艺术和思想高度;他以自身的创作实绩和影响,命名了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王蒙时代”。  相似文献   

18.
对《世说新语》中"挺动"一词的解释历来莫衷一是。张万起、刘尚慈主编的《世说新语译注》对"挺动"一词的解释还有待考证。结合古籍中使用"挺动"一词的资料及《汉语大词典》的相关条目释义,"挺动"一词释为"振作、灵活"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9.
“说”作为文体有七种形态:解说、论说、小说、诸事、叙说、辩说、上书。其各自的文体特点,或说理、或以叙事说理、或叙事,其行进路线由说理至以叙事说理、至单纯叙事,就成为小说。《文心雕龙》与《文选》所述为狭义的“说”,视“说”有两种形态:“辩说”与“上书”。《文选》不录“辩说”,其原因在于认定它未独立成篇章,又不可“剪截”。  相似文献   

20.
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和王度庐的《鹤惊昆仑》都写身怀血仇的少年,通过"复仇—消解复仇"而成长为一代大侠的故事。尽管金庸成就更高,但是他与前辈作家在观念和美学追求方面都存在性质相同、相似之处。因此,把后者"定性"为"民国旧派"是一个不准确、不科学的概念。应以"多元共生"的现代文学史观取代二元对立的"斗争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