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使世界时间同地球自转的实际时间同步,2005年12月13日上午8时59分59秒时需增加一闰秒。那么,闰秒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由于地球自转减慢,2006年元旦将有24个小时零1秒,比平常多出1秒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发布预告:到北京时间2006年1月1日7时59分59秒时,全世界的钟表都需要拨慢1秒。据国家授时中心科技处专家介绍,这多出的1秒叫做“闰秒”。专家指出,普通人并不在意自己的手表快一点或慢一点,但对航天、电子通信、全球定位系统而言,几十亿分之一秒的误差也可能导致重大问题。据介绍,元旦的闰秒是自1999年元旦以来的首次,也是自1958年以来第32次闰秒了,平均每3年就有2次闰秒。“多”出来的1秒究竟从哪里来?专家解释说,“时间”有两个标准,第一个…  相似文献   

3.
今年元旦多出1秒新年第一天早晨,在位于陕西临潼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授时实验室的监控系统显示出7时59分59秒、7时59分60秒、8时00分00秒的特殊现象,这标志着与全球同步的“闰秒”调整时间顺利完成。据国家授时中心时频基准实验室主任董绍武介绍,此次“闰秒”在格林尼治时间2005年底最后1秒实施,由于位于东八区,北京时间于2006年1月1日7时59分59秒和全球同步进行,增加了1秒钟。科学家预言量子计算机15年后有望问世在日前闭幕的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量子通信与量子信息技术首席科学家郭光灿教…  相似文献   

4.
近日,IERS有关负责人在发言中称今年其将在一年的时间上加上一秒,以使时间回复一致。这样一来,当今年十二月31日时间开始进入2006年1月1日时就会像这样数秒:23点59分59秒、23点59分60秒、00点00分00秒。而通常时间是直接从59秒到00秒的。因为地球自转变慢,2005年将增加一秒钟  相似文献   

5.
流体与“闰秒”吴世全,老木地球的自转速度由于受到海潮摩擦、大气流动、地核的流体核运动等影响而经常变化,今年7月1日又增加了“闰秒”。地球钟和原子钟的误差控制在0.9种之内自从1972年制定世界时新协定以来,第一八次闰秒在今年7月1日上午9时(日本时间...  相似文献   

6.
《少年科学》2012,(5):43-F0003
今年年中,全球时间将进行调整,通用时间将“闰上一秒”,这意味着全年时间会多“一秒”。国家授时中心将在北京时间2012年7月1日7:59:59进行闰秒调整,届时会出现7:59:60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7.
闰秒调整影响实时在线的Linux服务器 6月教育网整体运行平稳,未发生重大安全事件。值得关注的事件是北京时间7月1日上午7点59分59秒全球授时服务器进行闰秒调整。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1分钟是60秒,那“闰秒”又是什么昵?过去,人们一直把地球自转形成的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当成标准钟。但是,在海洋潮汐、大气环流、海流、洋流, 以及地壳和地核内一些运动的影响下,地球自转并非十分均匀。后来,人们发明了原子  相似文献   

9.
在刚刚过去的新年第一大,即2006年1月1日上午7时 59分59秒以后,在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十分注意的情况下,全世界的时钟同时出现了一个反常的现象,即在7时59分59秒以  相似文献   

10.
李密 《物理教师》2001,(12):28-28
由于地球的自转、月球的公转以及地球的公转 ,产生了日月年的现象 ,因此有些人认为地球自转和月球公转以及地球公转的周期就等于日月年的时间 ,实际上它们并不完全相等而是相差一点 ,下面介绍一下它们的区别 .1 日的概念以地球自转运动周期为基础的时间单位叫日 .根据参考点的不同 ,有不同的“日” .以恒星为参考点的计日单位为恒星日 ,以太阳为参考点的计日单位为太阳日 .地球自转一周 36 0°所需的时间是 2 3时 5 6分 4秒 ,这叫做一个恒星日 ,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1天是2 4h ,是太阳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叫做一个太阳日 ,一…  相似文献   

11.
一、数学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1 利用数学知识可简化地理计算高中地理第一单元 ,讲述了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 ,昼夜更替周期———太阳日。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 ,还在绕日公转 ,使得一个太阳日 ( 2 4小时 )比一个恒星日 ( 2 3小时5 6分 4秒 )长了 3分 5 6秒。所以 ,如果我们要想观测到相同的星空 ,每天的观测时间都要比前一天的观测时间提前 3分 5 6秒。如 :9月 1日 2 1时观测到织女星位于某地上中天 ,如果 9月 15日还想在此地观测到织女星处于上中天 ,应在几点种呢 ?常规算法是 2 1时 -14× 3分 5 6秒 ,这个计算比较复杂。但因 3…  相似文献   

12.
1.我国市用交流电的周期是0.02秒。 2.地球自转周期是24小时(严格地,为23时56分4.1秒)。 3.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是24小时。 4.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周期是114分钟。 5.地球公转周期是365.24日(3.16×10~7秒)。 6.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是27.3日。 7.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是76年。 8.氢原子处于基态时,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转动的周期为1.5×10~(-16)秒。  相似文献   

13.
一、填空题(第1~4题每小题6分,第5~8题每小题9分,共60分) 1.假设地球绕着连接北极和南极的直线为轴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又设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1 km.那么,当你站在赤道位置上随着地球自转,绕轴旋转的线速度是__米/秒(精确到米,π取3.1416).  相似文献   

14.
一分钟等于六十秒,这是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但是,在天文历法中,这个问题就不是这么简单了。例如,1995年由于多种原因地球的自转慢了一秒,这样,一九九六年就推迟了一秒钟来到  相似文献   

15.
你知道吗     
地球已存在了46亿多年。地球的总面积大约是51000万平方千米。地球的体积在膨胀,地球的直径一年伸长约5毫米。地球的自转速度在减慢,地球上一昼夜的时间增长了百万分之五秒至百万分之十四秒。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2010,(8):39-41
个人赛试题 一、填空题(共8小题,前4小题每题6分,后4小题每题9分,满分60分) 1.假设地球绕着连接北极和南极的直线为轴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又设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1千米,  相似文献   

17.
一、单项选择题美国东部(西五区)时间2004年1月15日3时21分,美国宇航局向“勇气”号火星车发出驶下登陆平台的指令,大约90分钟后,“勇气”号发回已确认登陆火星的信号。该火星车的主要使命是寻找着陆区域是否存在过液态水的证据,这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等的认识。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行星质量(地球为1)体积(地球为1)公转周期自转周期赤道之面间的与夹轨角道面地球1.001.001年23时56分23°26′火星0.110.151.9年24时37分23°59′1.地球与火星都是太阳系中的行星,有关太阳系行星的叙述不正…  相似文献   

18.
在1994年7月16.826~22.330日(世界时),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SL—9)的21个亚核(最大的直径为2公里左右)以60公里/秒的速度,接近45°的倾角连珠般撞向木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精确预测(精确率±7分钟),并在陆地和空中全过程观测的千载难逢的彗星撞击行星事件。尽管由于SL—9撞向木星的预定点是在背向地球的侧面南端,在地平面上可观测的时间只有3小时,当21个亚核继续不断撞向木星时,各地能观测到的碰撞事件均不超过5个,但由于木星的自转周期小于10小时,这就使虽然不能直接观测的碰撞所产生的木星云端的变化全被观测到了。在7月15日至22日及前后几天地球上几乎所有的望远镜都对准了木星,工作在从紫外到射电的所有波段。在空间进行观测的有行星际飞行器伽利略号、旅行者2号、尤利西斯号、哈勃空间望远镜及位于同步自转轨道上的国际紫外探险者。伽利略号宇宙探测器当时离开木星距离为1.5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日地平均距  相似文献   

19.
地球自转一周就是一天。在我们的感觉中,地球的自转速度似乎是均匀而稳定的,因为从来没有感觉到时间的变化。但是,根据目前国际天文学会公布的数据,地球越转越慢了,从长时间来看,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第七册在“年,月、日”这个单元里,简单地介绍了平年和闰年的知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教材只讲了“通常每4年有一个闰年”,这个计算闰年的方法不够准确,教师应该对计算闰年的方法及其根据有进一步的了解。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叫做一日,一日约24小时。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365日5小时48分46秒,这个时间叫做太阳年。为了方便,我们把365日定为一年,叫做平年。因为按平年365日计算,一年少算5小时48分46秒,4年就少算23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