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通过和谐育人、和谐教学、和谐活动以及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教育的综合影响力,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发展个性,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教育》2005,(5):23-23
从和谐教育的规定性出发,其概念可以界定为: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1、教育节奏。教育对儿童少年身心发展来说,是一种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外在影响力量。当时间是常量时,由于构成教育的诸种要素的质与量不同,就会使教育影响力量呈现出强与弱、密与疏、急与缓的差异和变化,  相似文献   

3.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强调和谐情景的创设,以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和谐情境包括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和谐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唐荣双 《教学与管理》2007,(11):118-119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相统一的实际出发,调控教育过程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的实质是一种生态教育,是构成教育的各种因荣——生物因素(教师和学生)、非生物因素(课堂教学物理环境)及两者的相互作用下建立的师生人际关系(心理场),三者通过教学达到互动的和谐构建。  相似文献   

5.
和谐教育从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出发,通过调控教育场中各要素的关系,使教育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使“教”和“学”产生谐振效应,从而促使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而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杜会兰 《新疆教育》2012,(20):57-57
社会需要和谐,教育需要和谐。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各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形成“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人性的认识是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基础。人性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基于人性的教育应该是“适应自然”的“自由教育”,并谋求学生的主动、和谐、全面发展。心理素质教育应是以适应为基本要求,以发展为终极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笔者对学校如何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程刚 《天津教育》2014,(23):15-16
新华南路小学是一所有着78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办校。早在上世纪80年代,针对应试教育导致的学生个性发展受到扼制、师生关系紧张等现象,学校率先开展了“和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和谐教育就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的统一实践出发,以学校教育诸要素的和谐为基础,调节教育的节奏,使其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充分的发展。三十多年来,学校在不断完善和谐教育六大基本观念和三大基本要素的实践体系过程中,提出了“和谐发展,为每个孩子的美好未来奠基”的办学理念,逐渐形成了和谐育人的办学特色。下面围绕课堂教学的和谐、育人环境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从这个概念来界定,和谐教育与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创先教育都一样,都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许新海  祝禧 《学科教育》2000,(1):12-13,20
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在长江边建设了“人与自然”、“人与生活”和谐发展为主题的创新教育基地-新世纪“地球村”。使教育活动与生活结合,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双手和大脑,扩大学生的视野,通过主题实践、专题研究等探索性、体验性地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构建和谐中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当代青少年学生表现出的身心素质差、性观念堪忧、迷网废学、法纪观念淡薄等不健康现象与个人和谐发展、社会和谐发展要求不相符.这些不健康现象的出现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种教育不协调密切相关,要使青少年学生成长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必须厘清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自存在的弊端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改进,主动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的提出,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站在和谐社会的高度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应该有新的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和谐教育是以和谐精神为宗旨的教育,它是和谐精神的生动实践和具体表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战略系统工程中,和谐教育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功用.县域农村教育要以培养创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文明守纪能力、环境建设能力、民主参与能力为重点,加强和谐教育能力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弘扬人的主体性,既是培育和谐社会主体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德育的明智选择。高校德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和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素质为培养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主体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活动,使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和积极实践来培养自主德育意识,掌握自主德育方法,养成自主德育习惯,提高自主德育能力,逐步形成主体的现代道德素质,让学生的主体之光在德育中闪烁。  相似文献   

15.
教育公平与和谐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七大的基本精神。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而教育公平又是和谐教育的基础。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阐述了教育公平的基本含义,主张"差异而公平"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办学体制灵活化、学校课程多样化、评价制度多元化、学校文化和谐化的改革建议,以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是教育发展的努力方向。和谐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教育、社会以及受教育人的和谐发展。文章分析我国现阶段和谐教育的基本内涵.指出在实践层面实现和谐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就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建设和谐教育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强调了只有和谐教育才能培养出和谐的人才,有了和谐的人才才能有和谐的社会;和谐人才不仅是和谐社会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公民主体所具有的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成教学生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股重要力量,必须加强其德育教育工作,保证他们能够早日成才,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生诚信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宁 《惠州学院学报》2006,26(5):104-108
和谐的大学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大学生的诚信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目前, 大学生的诚信危机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 严重的阻碍了和谐校园的建设。造成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高校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问题和存在的教育弊端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必须要进行教育创新, 完善诚信机制, 实现大学生诚信回归, 才能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20.
杨诚德 《成人教育》2011,31(2):42-44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最终目的,人的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出发,正确认识终身教育深层次的内涵及重要意义,厘清终身教育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培养和谐社会全面发展的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适应并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和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