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神”与“人”的关系是一切宗教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宗教的根本在于如何实现“人”向“神”的升华与超越。但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东西方宗教关于人神问题,如神人的地位、神人的品格、神对人的超越方式等方面皆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以西方宗教的代表基督教与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道教中的“人”与“神”为例,二者在神人概念及神人关系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反映人类精神生活的本质方面又表现出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神的位格问题是宗教理论的核心问题,因为宗教其他理论诸如拯救论、神人关系论等都是它的展开和补充。西方的基督教把它表述为“三位一体”,而东方的佛教天台宗把它表述为“三身相即”。当用哲学的“体用”观点去剖析它们的相似性时,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都是在一神论基调下的普世主义的宗教表述而已。  相似文献   

3.
人类早期文化都带有宗教的性质.从宇宙观上说,东西方不同的观念都体现了人、神、自然之间的关系,只是相比较而言,东方人更注重神化的自然,而西方人则更注重神化的人,这从人类早期的绘画遗存就可以看得出来.随着不同的社会生活的发展,东西方人的宇宙观和性格逐渐有了明显差异,东西方的宗教及宗教美术就非常明显地体现出了这些差异.相对而言,东方宗教与中国画给人的印象明显地比西方宗教与西方绘画要柔和、含蓄而深沉,西方宗教与西方绘画则显得强烈而明朗.这实际上体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东方民族在言行方面和思维方式方面确实比西方民族要温和、含蓄、内在一些,而西方民族则相对冲动、直白和外在一些.  相似文献   

4.
李湘 《文学教育(上)》2013,(22):136-137
中西宗教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从其各自典型流派佛教与基督教观之犹甚,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与佛和神与人对比 宗教是人对神的信仰,所以神人关系是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宗教伦理的道德关系层面看,以人为本的佛教文化,相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或者说众生即佛.人和佛的关系体现为:佛即是人,人即是佛;佛是觉悟的人,人是不悟的佛.由此看来,人与佛的关系也就是人与人的关系.经典中如此论述比比皆是:"如来如是说诸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无量相好庄严照明";"众生即佛性,佛性即众生".众生与佛性这种"相即"的关系表明,一切众生都有了成佛的可能性,即众生不离佛,佛不离众生,众生就是佛,佛就是众生,因为佛和众生都具有佛性.  相似文献   

5.
在中西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宗教”、“哲学”具有多元丰富的内涵。在西方文化语境中,“宗教”既表述了神人关系,亦说明了人的敬神态度;在中国文化儒释道格局中,宗教具有更为复杂的多维意蕴;同时,哲学作为一种理性思维和推断,反映出人类的认知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从历史发展来看,“宗教”与“哲学”两者呈现出交融互渗、彼此共构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宗教曾是哲学的温床,而现在也仍可被视为哲学的继续,由此,展示出“宗教”与“哲学”在不同历史境遇中的价值与功能。  相似文献   

6.
论中西方宗教的本质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中西宗教思想比较研究的结论部分。文章认为中国宗教是人本宗教,西方宗教是神学宗教。文章从中西宗教的理论体系、神学论证方式、僧侣集团的职能、信徒的态度四个方面说明中国的儒释道是以人为中心构建的宗教体系,基督教是以神为中心构建的宗教体系。宗教思想上的巨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西方社会的特性和历史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重人性 西方教育重神性 中国文化以人为本、是一种人本文化。在人与神的关系上.中国文化是重人而轻神。这就势必在教育上重视人性,发扬人性,轻视神性。这与西方文化教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教会控制,灌输宗教意识,大异其趣。这也是“东西方教育思想从起源性即表现出来的思维方法上的第一个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比西方宗教学家对宗教定义的描述,指出了宗教与科学在追求真善关方面的一致性,说明了宗教与科学虽然有着对立复杂的关系,但同时有着彼此相互促进和互补的关系,强调理性精神是沟通宗教与科学的桥梁,宗教与科学在一定阶段和层面上可以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9.
中西文化心理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常认为中国文化的特点就是天人合一的二元结构,也有天人相分,但最终归于天人合一,乃至天人未分的混沌;而西方文化是神、人、自然的三维结构,三者从未分到分化,最终目标也是重新合为一体,但三者必须经历对立过程,不能退回到未分状态.原始时代,世界各民族都是"天人合一"的,而"天"在此时既是自然,也是神,所以是"自然宗教",因而自然、神、人是浑然一体的.在中国,远古"天人合一"或混沌未分的状态并未被改变,而是沿袭下来.神和自然合称为"天道",其中,神方面和人合为一体则成为"圣人",自然方面和人合一则叫做"真人".儒家主张做"圣人",道家主张做"真人",这是两种不同意义的天人合一.西方从希腊神话起,代表自然的旧神和代表精神生活的新神开始有了分化,有了"神-人-自然"三维结构的雏形.但这种分化在中世纪基督教和近现代也体现为各种不同方式,从而表现出与中国文化模式不尽相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人是怎么来的?几乎在所有宗教给出的答案,都是"人是由神创造的".例如中国神话中的"女娲造人",西方圣经里面上帝造亚当和夏娃,印度神话中梵天神创造包括人在内的万物等等.人真是神创造的吗?非也.  相似文献   

11.
西方和中国的一些学者一直认为,中国文化缺乏超越性,并认为这是中国文化的内在缺陷。但这些学者所持的判定超越性的依据(如是否有一个人格神等)是纯西方的,因此缺乏合法性。超越性的源泉在于无限和神秘,儒家的"天"可以提供不逊色于任何一种宗教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识邪教的本质 ,是公众抵制邪教煽诱 ,政府打击邪教非法活动的首要前提。邪教不是宗教 ,邪教是新兴宗教的一种恶变 ,是指冒充宗教的一种邪恶势力。“法轮功”是邪教 ,不是宗教 ,“法轮功”反对真正的宗教。宗教都有自己独创的教义体系 ,而“法轮功”邪教中的很多术语是从各种宗教特别是佛教中剽窃过去的 ;“法轮功”邪教与正统宗教在对待人生和生命的态度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宗教都有自己的经典 ,而“法轮功”邪教没有自己的经典 ;宗教是受宪法和政府保护的 ,而“法轮功”邪教是被政府依法取缔的。  相似文献   

13.
圣是倾听并诉说天命的人,但他又不是在天命的对立面上来进行倾听和诉说的,圣是观念史上“绝地天通”后产生的最重要的一个观念,“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是“圣”做为天命的诉说者的最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人与神的碰撞这个角度解读《补天》。在《补天》中 ,鲁迅试图借助神与人的塑造告诉人们 ,人性的堕落带来了神性的消失。神与人的对立描写带来了美与丑的对立以及相应的结构样式。所谓“油滑”在鲁迅那里 ,便是对于虚伪“德性”的一种诙谐而又辛辣的嘲讽  相似文献   

15.
作为道教中的改革派,全真道提倡精神超越、性命双修、真功真行等,相比传统道教所主张的肉体成仙、外丹修炼等多有不同。王重阳的思想集中体现在《重阳立教十五论》中。解读《重阳立教十五论》,考察其中全真道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文化与文化之间关系的方式,发掘全真道思想中的"当代理念",可对构建当今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与神对话:现实与理想--关于《吉檀迦利》的思想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檀迦利》是泰戈尔具有世界影响的诗集。关于诗集的性质,我国学术界有宗教颂神说、哲理抒情说和近代新福话来说;关于诗集中的“神”的内涵及主题思想的把握,对诗集中的泛爱思想、忧伤情怀等重要素的评价,都有许多不同观点。究其原因,有不同批评方法和视角的影响,但更为内在的原因是中、印文化精神的差异所致。实际上泰戈尔是以颂神诗的形式表达对人生的深层探索和对现实社会问题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7.
历来对<庄子>神人特性的理解主要集中在精神的无待上.实质上,除了精神的无待外,物质的无待同样是庄子"神人"特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饮食独特、出行自由、不惧水火、上天入地、具有超自然神力、不死等六个方面.而这六种特性又恰恰可以在<山海经>记载的上古神祗中找到一一对应的原型.据此,我们认定<山海经>中的上古神祗便是<庄子>神人意象之原型.  相似文献   

18.
论死亡恐惧--"我"的死亡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有“自我”意识,从自我意识产生死亡意识,由死亡意识导致死亡恐惧。真正意义上的死亡是“我”死,人怕因失去自我而陷入绝对的虚无是死亡恐惧产生的根本原因,克服死亡恐惧的方法主要有:长生之道、宗教慰籍、哲学思索、成就不朽、及时行乐。  相似文献   

19.
“三朵”是纳西族唯一现存的本民族神,它的形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认为,“三朵”神是一个自然神和社会神的综合体神,是纳西族先民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综合产物。名字源于地名,基本定型于宋末元初,定型过程中,丽江木氏先祖麦琮起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