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我国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遗产旅游主要是针对包含有丰富工业文化价值的工业遗弃地进行的旅游开发,是一种具有独特的观光、休闲和旅游功能的旅游新形式。在论述工业遗产旅游的概念、起源及对中外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我国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工业遗产旅游主要是针对包含有丰富工业文化价值的工业遗弃地进行的旅游开发,是一种具有独特的观光、休闲和旅游功能的旅游新形式.在论述工业遗产旅游的概念、起源及对中外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我国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发展遗产旅游是传播遗产文化的有效方式。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开发大学生遗产旅游市场,对传承遗产文化有着深远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旅游市场的需求特点,提出了峨眉山大学生遗产旅游市场开发与营销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旅游开发对佛教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影响分析,结合西南地区汉传佛教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实践,探讨西南地区汉传佛教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期为当前西南地区汉传佛教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所启迪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和旅游需求的转变,近年来工业旅游兴起。但是工业旅游在开发过程中,更多注重了对现有企业文化的展示而忽视了对其工业历史的表述。文章在阐释工业遗产与工业旅游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陕西省工业遗产资源和旅游利用的现状,提出了全域旅游视角下陕西省工业遗产保护与工业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陕西省关中地区帝陵遗产旅游研究的述评,就研究区发展帝陵遗产旅游的区位交通优势、经济基础、市场需求,以及政策倾向和发展势头等因素进行评价。概括和梳理出其帝陵遗产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特点,分析了关中地区帝陵遗产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对关中地区帝陵遗产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京杭运河为运河城市带来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资源,如今,随着运河申遗的提出运河的旅游功能日益被重视起来。文章对聊城段运河的遗产旅游资源、运河遗产旅游开发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聊城段遗产旅游资源的特点提出了聊城运河遗产旅游产品体系的构建,最后提出了聊城发展运河遗产旅游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张家界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的自身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剖析了张家界旅游经济发展中对遗产资源过度开发产生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协调张家界旅游经济发展与自然遗产保护可采取如下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民营资本参与古村镇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对民营资本和古村镇而言是双赢的合作,利用SPSS17.0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浙江省21个古村镇旅游投资环境进行评价和分类,对民营资本参与古村镇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碧峰峡模式的性质和意义,有必要作出界定。碧峰峡模式是一般风景类土地资源的旅游开发与经营模式,不适用于遗产旅游经营,但遗产旅游经营可以在旅游服务、旅游营销、经营人才、旅游资源组合等方面向碧峰峡模式学习。碧峰峡模式揭示出: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应有不同的管理制度和经营模式;应高度重视一般风景类土地资源的旅游开发意义,并从政策上加以鼓励、支持与引导;应高度重视遗产旅游资源的管理和整合。  相似文献   

11.
世界自然遗产以其高品位的资源景观吸引着众多旅游者,但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如生态、环境等危害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加大了遗产地的管理难度,同时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产地旅游规划与开发、遗产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遗产价值及功能、遗产保护与利用、遗产管理体制、遗产管理法律等方面。在分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应加强遗产旅游与保护之间的互动发展模式研究,同时还需关注对世界自然遗产特殊地质地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化遗产旅游原真性包含遗产原真性和原真的遗产旅游体验。遗产管理者与旅游管理者并非道不同不相为谋,而是有着广泛的共识基础和利益诉求。在原真性的追求上,二者有着共同的责任。围绕原真性,努力作好遗产的保护、展示和解说工作,是实现遗产本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的重要途径。文章对遗产旅游研究领域中的原真性概念演进略作铺陈,并以此观照海防遗址蒲壮所城的遗产管理与旅游开发工作,发现蒲壮所城在遗产保护、展示、解说和宣传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其改进的主要路径及策略要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多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遗产开发导致的民族文化生态破坏是当前自然遗产旅游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以武陵源为例,从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引发的民族区域社会效应和民族文化在旅游环境中的生态适应性改变双向角度切入,进一步探讨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和民族文化生态的互动关系,对于维护自然遗产的自然、文化生态平衡和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遗产是自然的存在物和人类历史进程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历史遗存物.作为能够发挥效用的资源类型之一,在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基于旅游形态的遗产资源发挥和体现着遗产本身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和非经济价值的多重属性.而作为遗产旅游经营的内在核心,当前的遗产资源旅游经营模式则表现出与遗产价值多重属性的不对称以及失衡.通过以世界遗产地荔波作为研究个案,对其旅游经营模式进行剖析和优化构建,使其更加符合遗产类旅游景点经营的多重价值及不同利益主体的价值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多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遗产开发导致的民族文化生态破坏是当前自然遗产旅游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以武陵源为例,从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引发的民族区域社会效应和民族文化在旅游环境中的生态适应性改变双向角度切入,进一步探讨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和民族文化生态的互动关系,对于维护自然遗产的自然、文化生态平衡和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世界遗产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珍稀性和脆弱易损性的不可再生资源,作为我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目前旅游重新复苏,旅游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隐患,如何在遗产保护的前提下实现合理的开发,保证世界自然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所在地乐山市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但目前开发成效与不足并存。为使其饮食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开发,文章提出乐山市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应建立饮食文化数据库,对饮食文化资源进行分类、调查、研究;培育饮食文化遗产项目品牌;创新饮食文化项目产品;建立饮食文化项目地标;开发饮食文化旅游商品;积极申报饮食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试论滇西北旅游开发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就影响滇西北旅游业发展的几个问题--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与旅游开发、旅游资源的区内相似性与旅游开发策略,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关系,制约旅游开发的资金和交通因素,景区开发中社区利益及行政管理、世界自然遗产申报与旅游区规划、局部旅游开发项目的协调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以工业遗产为资源要素,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理念,以工业旅游为开发手段,积极发展生态工业旅游,是实现工矿企业转型复苏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工矿企业需利用丰富的遗产资源,借鉴成熟的开发模式,依托良好的政策环境,实施生态工业旅游开发,大力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深度开拓旅游市场。开发中遵循科学规划设计,突出生态理念,完善旅游功能,强化服务主体。以期提升企业形象,满足旅游需求,培养生态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实现工矿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柳州师专学报》2016,(3):80-85
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中引入创意旅游的发展模式,将促进旅游相关人员对文化遗产价值和作用的了解,树立和加强遗产保护的意识和行动,结合历史和时代文化精神推进文化遗产的创新,有助于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传承和创新发展。文章以兴安灵渠文化遗产为例,探讨了创意旅游视角下灵渠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主题和思路,提出了具体的旅游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