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CAN总线在工业数据采集系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设计了基于AT90CAN128的数据采集系统,采用单片机AT90CAN128作为监控主机,及时将底层智能节点采集的数据通过CAN总线传送到上位机,实现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2.
基于CAN总线的智能化数据检测与传输系统是综合应用软件技术、计算机接口技术、有线和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及微控制器技术研发的一种电子产品。通过无线数据采集器采集现场信息,初步处理后的数据以无线方式传送到CAN网络智能节点,智能节点通过CAN总线送入上位机,由上位机接收数据,实现数据的运算处理和设备的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3.
本智能采集卡取代了传统的模拟传感器的功能,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进行处理后通过CAN总线传送到主机和其他控制节点,也可以称之为智能传感器.本采集卡是以温箱为采集对象,卡上具有CAN通信接口,并且可以通过CAN智能适配卡与上位机PC进行通信,PC机又可通过TCP/IP协议连入Internet,进而实现远程控制,组建成CAN总线实时监控系统,其特点结构简单、设计容易、抗干扰性强等.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0,(14)
设计了一款基于树莓派的小型水下机器人,并开发了上位机软件,在上位机发送指令能控制机器人运动、参数采集和数据传输,能极大方便用户对养殖池的水质进行监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胡刚  刘建鑫  郭炜 《科技通报》2012,28(10):17-18,24
介绍了基于PIC18F4550单片机和USB-HID类的数据采集系统,并列举了该系统在环保分析仪器中的应用实例.详细介绍了相关的电路设计、单片机固件程序和上位机程序的开发流程.该方案具有实用性强,成本低廉,开发周期短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CAN总线的皮带机综合保护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欣 《科教文汇》2010,(33):63-64
基于控制器局域网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协议,针对生产现场情况无法实时传送的情况,设计了一种双总线皮带机综合保护装置。该装置采用双CAN总线控制器为控制核心,一路CAN总线用于完成皮带机综合保护装置之间、皮带机综合保护装置与上位计算机的通讯,上位机再通过组态软件直观显示设备动态画面,报警信息、历史数据等;另一路CAN总线用于接收传感器数据,该装置分布有几十个传感器,与供电电源一起,通过四芯电缆连接在一起,完成所有数据传输。实践证明,该装置接线简单、便于维护。  相似文献   

7.
文章研究了一种基于以太网的上位机软件,采用Microsoft Visual C++作为开发语言,MFC基于对话框,使用socket通信中的UDP协议与控制器进行数据的传输,利用Mysql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存储和查找,实现上位机对设备的实时监控,智能控制以及数据的存储。  相似文献   

8.
<正>对设施农业环境因素监测系统的上位机监控软件需求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基于VB平台的上位机软件的设计方案。利用485总线进行数据的传输,对上行数据和下行数据帧做分析。对软件开发过程的各个功能模块实现方法进行详细介绍。最后在农业大棚环境对本软件系统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表明:能建立数据通信,上位机软件能显示实时信息,并绘制各个参数变化曲线,能保存历史数据;由此证明了本系统的设计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据采集技术被普遍认为是现代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在工业测控以及试验室研究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一方面,数据采集系统向着高精度、高速度、稳定可靠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数据采集系统也向着实时系统方向发展,特别是逻辑和时序要求比较高的系统。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串口的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上位机软件与下位机的硬件电路。其适用于中小规模的数据采集任务与后期的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10.
本技术介绍了一种基于CAN总线和IO同步的分布式配电终端的设计方法。分布式配电终端在不同的装置上实现电压、电流的信号转换采集,利用CAN总线和IO同步信号实现不同装置间的数据同步采集和数据传输,完成电网的功率计算和数据分析。该技术应用于自主研发的分布式配电终端设备中,采用同步方式获取的数据,计算出来的功率满足测量精度要求,在环网柜智能监测的现场运行良好,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东海海洋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东海站”)围绕我国东海海域重要流系和复杂海洋现象研究、台风预警预报、海洋权益维护及保障等需求,组建了科学合理的东海浮标观测网络。东海站的主要成果体现在:积累了10余年的连续实时观测数据,有效揭示了区域海洋环境长期演化过程;建立了台风实时观测数据库,有效改善了台风路径预报的准确性;验证了国际风速模式和流场模式在我国近海区域的适用性;阐释了东海海洋环境季节变化特点,提高了灾害性事件对我国海洋环境危害的预报能力;研发了我国首套超大型三锚式浮标综合观测平台,开拓了智能观测在海洋剖面观测领域的应用示范。东海站始终坚持综合性海洋科学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并举,立足我国近海环境演变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创新与关键技术的综合交叉与系统集成的前期基础,面向我国近海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透明海洋计划等国家重大需求及物理海洋学、海洋生态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等学科前沿问题,东海站开展了系统的长序列定点连续实时观测、试验研究和科普示范,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我国近海海洋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预报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ATMEGA16L的超低功耗、高速度单片机的岩土应力仪,详细阐明了应力仪及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实现可自动在线检测与采集数据的功能,并结合上位机软件进行实时显示数据。该应力仪充分利用ATMEGA16L单片机的特点,具有电路设计新颖、数据测量准确、操作方便等特点,可广泛用于地壳应力和地下温度的测量。  相似文献   

13.
当前,以全球、区域(流域)为单元建立分布式的观测网已成为陆地表层系统观测的主流方向,而良好的运行与维护、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是获取高质量观测数据的前提。本文以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域为例,概述了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的相关情况,总结了该观测网的运行与维护以及数据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日-旬-月-年尺度的运行与维护流程,由仪器比对与标定、数据处理、筛选与审核等构成的数据质量控制流程等。以2018年3个超级站为例展示了观测数据成果,并介绍了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的成效。本文的研究成果将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许多相近内陆河流域的野外观测与数据质量控制等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三菱FX2N系列PLC作为系统的控制核心,采用计算机组态技术实现上位机界面的设计,利用CAN总线模块实现现场设备和中控微机之间的实时数据传送和分散控制。在实际运行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基于OPC技术的DCS数据获取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实际叙述了上位机软件DCS与OPC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以及OPC服务器与OPC客户端之间的通信,重点给出了关键程序示例。在OPC数据交换接口的基础上,后续的上层应用系统的开发变得简捷高效。  相似文献   

16.
蔡成炜 《大众科技》2011,(11):38-39,47
文章介绍了利用TI公司TMS320VC5416PGE-160DSP芯片设计的一款指纹门禁系统,包括指纹采集模块、电源管理模块、时钟模块、数据存储及传输模块。在开发出自动指纹识别系统的硬件平台上再和外围单片机进行通讯,通过单片机完成对系统指纹识别模块的控制,实现指纹的采集、比对、存储,通过控制键盘实现人机交互。通过上位机软件完成对系统参数的设置、指纹数据的导入,具有指纹添加、删除功能。  相似文献   

17.
以单片机IAP15F2K61S2为核心的下位机进行电压采集和 A/D转换,通过串口与上位机进行数据通信,利用虚拟仪器 LabVIEW环境开发了包括通信匹配、数据处理、显示及存储等模块在内的电压表采集系统的上位机软件,实现了虚拟数字直流电压表的设计和开发。经测试,本文设计的虚拟电压表运行良好,灵敏度可达4.9mV。可拓展性强,人机交互界面优良,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运用MSP430F149开发的公寓智能监控系统,能实现室内温度、湿度的检测与控制,室内照明灯、饮水机的控制。系统由传感器电路、模数转换电路、主控单片机、执行机构等部分组成,利用VB6.0编制的上位机软件,可以实现公寓环境实时数据的采集、实时数据曲线的绘制、历史数据曲线的显示、实时控制参数的修改。  相似文献   

19.
基于CAN总线技术,以ARM处理器为核心,通过CAN收发器构成阀门电动装置测试仪的通讯接口,通过现场的测试仪完成电动执行机构的出厂质量检测,检测数据通过CAN总线传输到上位机。本文介绍了整个系统的结构、测试仪的硬件结构、CAN总线的传输协议、CAN智能节点的硬件及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20.
郭婵 《科技风》2013,(7):41-42
本文主要研究和实现基于组态王的过程控制仿真实验系统。通过系统主要研究组态王的软件组态技术,尤其是组态王的OPC组态技术模拟工业控制中的应用;在了解过程控制实验装置的内容、控制方案的要求基础之上,开发圆柱形非线性水箱模型,并以OPCserver形式实现了所开发的模型。利用组态王的OPC接口实现了对所开发模型对象的控制和上位机监控功能的开发,从而实现了过程仿真实验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