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解OECD“学习框架2030”中物理内容主题与素养在我国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中的体现情况,本研究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构建并分析我国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图谱。研究发现:我国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注重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体现了“面向2030”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但还需进一步拓展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加强媒体素养、计算思维和财经素养以及伦理道德、全球观念等方面的培养。建议立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具有国际理解的公民和科学工作者;注重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加强物理课程的人文关怀;关注对学生复合能力的培养,加强物理学与多学科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教育2030:未来的教育和技能"项目提出的"学习框架2030"下,对我国现行《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文本进行分析,采用课程图谱(Curriculum Content Mapping)项目提出的内容框架和能力素养框架构成课程标准分析的二维矩阵,将课程标准条目按照与内容框架的对应情况,以及能力素养框架的4级体现程度完成热图,根据热图以及课程标准条目与OECD能力素养的对应情况,对我国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进行审视和反思,提出面向未来的课程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OECD从终身学习的框架出发,对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在该评估项目中,OECD对学生评价的功能、评价主体、收集信息的方式以及评价方法都做了新的阐述,分析了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学生性别、家庭背景、学习环境和学校组织等,使政策制定者更清楚地了解影响教育成功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香港高中的应用学习课程,强调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态度。其实施框架包括:课时安排、课程设计原则、课程内容、实施模式、课程评价及教师素养等几方面内容。该课程有助于促进学生全方位学习、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以及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借鉴之,内地的高中课程改革以及类似的课程实施如职业生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从中得出以下启示:构建全社会合作育人的生态教学环境、加强知识内容的整合与衔接、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与体系、注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多媒体技术与学习过程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教学情境、教学规模和内容信息量、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五个方面,论述了多媒体技术对于优化学习过程的积极作用。文章认为,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促进个性化和自主学习,更有助于学生听说等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全面优化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6.
促进学习主体性相关心理品质的培养,是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学习主体性等相关心理品质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系统研究,以了解学生学习主体性水平的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指出了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反思性学习的概念,并从主体性学习、渐进性学习、创造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四个方面介绍了培养反思性学习的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学习对象技术的网络课程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有的网络课程在定制能力、可重用性以及标准化等方面存在不足。文章认为从学习对象的角度来进行网络课程建设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文章从学习对象的概念与特点入手,详细介绍了使用学习对象进行网络课程设计的关键理论与具体做法,最后给出了一个网络课程的系统框架。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学习方式的改革,新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参与学习,为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发展创造空间。  相似文献   

10.
2007年以来,欧洲博洛尼亚进程开始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学习",并从关注基于学习成果的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到关注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欧洲高等教育政策文件指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的概念基础应从"学生参与"转向"学生自主性",并尝试从教学方法、文化框架、学习支持杠杆等三个不同层面阐释"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概念内涵.在欧洲政策驱动下,大学在制定学与教战略、创新教学方法、应用学习成果、促进教师教学专业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但仍面临着概念存在认知误区、系统性政策框架缺失、参与主体动力不足等系列挑战.大学卓越教学应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内驱力,教学需要被视为教师的集体责任.  相似文献   

11.
2012年,美国正式发布了《K-12科学教育框架:实践、通用概念及核心概念》最终版。作为全美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指导性文件,该框架使用了学习进阶连贯地表征出学生在各学段应达成的学习目标。学习进阶的提出与定义、组成要素、理论基础及其构建与呈现方式决定了其对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生活经验的关注,使其成为教育研究与教学紧密结合的桥梁,也是设计与实现少而精、连贯一致的中小学科学课程的必然需求。当前,国际科学教育领域已由学习进阶的研究与设计阶段迈向应用与实践层面,而我国对学习进阶的认识与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亟须在中小学科学教育领域展开对学习进阶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The challenge of teaching programming in higher education is complicated by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large class teaching, a prevalent situation in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paper reports on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use of a blended learning approach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programming in a class of more than 200 students. A course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was designed by integrating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models of Constructive Alignment, Conversational Framework and the Three-Stage Learning Model. Design science research is used for the course re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action research is integrated to undertake participatory evaluation of the intervention. The action research involved the Students’ Approach to Learning surve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udents’ performance, and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of data gathered from various sources. The paper makes a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in presenting a design of a blended learning solution for large class teaching of programming grounded in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 and use of free and open source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13.
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是两个紧密相连的概念,学习风格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从而影响大学生第二语言学习的效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大学生都要建立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意识,教师要注重运用性别差异的策略训练、与大学生学习风格相匹配的策略训练和故意失配的策略训练,引导大学生合理选择自主学习策略,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4.
大学学习方法研究:缘起、观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大学学习研究已有近40年的发展历史,而大学学习方法研究是这一领域的主体性部分。大学学习方法研究最早起源于瑞典学者关于学习方法的深层方法与浅层方法的分类,随后英澳学者的大学学习方法量表开发引领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目前西方大学学习方法的研究正呈现出研究内容不断拓展,研究方法更关注利用设计研究法进行扎根研究,研究对象越来越注重东方学生群体,研究视野逐渐拓展到更广泛的学习经验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It is increasingly recognised that social learning by teachers can stimulat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his study, we search for the social behaviour patterns which can act as a catalyst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ith an explicit focus on student teachers’ learning. Based on the ‘Dimensions of Social Learning (DSL) Framework’, including 4 dimensions and 11 indicators of social learning, the present study explores the social configuration of one network of primary teachers (n?=?12), student teachers (n?=?12) and teacher educators (n?=?2). Two research questions guide this exploration: (1) What patterns of social behaviour in teacher networks are likely to lead to professional learning? (2) What network facilitation guidelines can be discerned to assist teachers and teacher educators wishing to optimise student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ata collection consisted of video recordings, reflective notes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network members. The findings paint a picture of how social learning in teacher networks is related to the group’s social configuration. Observation criteria and student facilitation guidelines are suggested to suppor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ithin teacher networks. For each dimension in the DSL Framework, one point of attention is discerned to optimise students’ learning in teacher networks.  相似文献   

16.
Learning Plans     
Abstract

Learning plans are essential tools for field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a learning plan invests the student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by encouraging ownership. It alsoserves as a model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ontracting process used when engaging clients. A well thought out learning plan assures accountability and avoids problemsthat may arise resulting from unclear field expectations. Yet, many students and field instructors have difficulty in developing meaningful plans that truly relate to the social work educational experience. This paper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developing a learning plan that includes an overview of the student, faculty advisor, and field instructor's roles and the process utilized. Working from broad comprehensive learning goals,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objectives are developed. This leads to specified tasks and evaluative standards. A sample format is presented to further assist students, faculty advisors, and field instructors to develop useful, instructive, and evaluative learning plans.  相似文献   

17.
论学习方式及其变革的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方式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及特定的人才需求背景下,人们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所需要的有效地获取新经验的模式和类型,也是学习者考虑学习任务和自身特点后选择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学习方法的系统。本文分析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科技与传播手段、知识增长方式、教育传统与教学模式、课程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等6个因素对学习方式变化的影响,提出了更新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指导等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外合作办学是一项顺应教育国际化发展潮流的事业。笔者相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原则和精神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条件,学习模式必然会与信息技术和国际化的趋势产出互动,以达到新的目标。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在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合作学习能力方面的尝试对于国际合作教育也应该具有积极而广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钟伟轩 《湘南学院学报》2012,(4):98-100,112
近年来,继数字化学习之后出现了一种新的学习模式——移动学习(M-Learning),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实现在"Anyone、Anytime、Anywhere、Any style"(4A)下进行自由的学习。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就是利用手机移动通讯设备来进行随时随地随意的学习,其学习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依据调查和访谈,在较全面地了解大学生对利用手机移动学习方式学习英语的态度的基础上,分析了现在大学生利用手机学习英语听力的方式,以及制约大学生利用手机来学习英语听力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以研究大学生在新的社会场域条件下的学习适应的特征为目的,通过《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广东某高校的34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级、专业、性别和家庭社区学习适应性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得出结论:大学生学习适应与所处的社会场域和社会关系有一定的关系,整合并优化各种社会场域因素,有利于学生学习适应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