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议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修养是记者的必修课,记者在待人接物中应有的修养和礼貌,是真情、友好、善良的表现,是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法宝。当前,绝大多数记者忠诚于党的新闻事业,敬业奉献。但也存在部分新闻采编人员作风浮躁,在社会良知问题、社会公德问题、道德修养问题等方面缺乏职业道德修养。在新的形势下和新的任务面前,记者应该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社会主义舆论,遵守宪法、法律和新闻工作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四个方面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2.
刘靖锋  李艾 《新闻传播》2023,(5):115-117
邵飘萍是近代史著名的报人,他对新闻记者的精神与体格的修养有独特的见解。新闻记者作为社会之公人,那么记者在行使报道中,不仅仅需要具备必备的知识与经验,同时也需要加强体格修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邵飘萍认为记者从事的新闻采访、报道工作,睡眠、饮食以及脑筋都会受到影响,休息时间较少。所以,他认为新闻记者应该充分加强体格修养,开展多方面的运动方式,并调整休息时间,保持头脑冷静与休息。邵飘萍提出的新闻记者体格修养,对提高新闻记者身体素质,履行记者的职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艾红 《海南档案》2005,(3):46-46,48
档案是人类社会各项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类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档案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档案工作者作为档案工作的主体和核心,担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档案管理好坏是档案能否发挥其服务经济社会,维护政治稳定,促进文化繁荣的关键所在。因此,档案工作者必须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不断提高档案工作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具有历史价值是新闻精品的重要内涵。记者要写出具有历史价值的新闻作品,首先要具有史学修养。 历史积淀了人类的经验,具备了历史知识的人就意味着已经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他看问题的眼光会史敏锐、更深邃。记者具备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史学家的风范,他在捕捉新闻信息、做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进行深入采访时,就会用历史的眼光审视该新闻的价值,从而为成就一篇新闻精品奠定了基础。 能够激发记者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记者及时识别事实所含新闻价值大小的能力。历史知识可以促使记者提高对新闻事实的敏感性。比如历史文物,它是当时人类…  相似文献   

5.
记者的修养是指思想理论修养,工作作风修养,专业技能修养,文化知识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等。这些方面的修养对一个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来说至关重要。每一位新闻工作者要想无愧于自己的职业,就要注重自身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笔者从事新闻采访工作至今已有近20年.对目前记者行列存在的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的问题自然就多少有点感悟。我认为,当好记者,必须具备多种最基本的道德修荞。否则不但会因为自身的修行问题,可能导致新闻报道错漏百出、新闻报道过程中引起公众的反感.甚至导致整个新闻业界的形象受损,乃至引起社会不安等后果。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在社会传播活动中有着独特的生命力,极大地丰富了媒介内涵,也对媒介素养提出新要求。文字编辑在电视新闻传播活动中,承担着枢纽作用,能否承担电视新闻工作重任,直接取决于文字编辑是否具有编辑素养。本文对电视新闻文字编辑素养的自我修养问题进行探究,在明确电视新闻文字编辑工作内涵的基础上,给出文字编辑角色的新诠释,继而对文字编辑素养的自我修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闻编辑是新闻信息传播链条上重要的环节,作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和把关人,其内在修养也会影响到传播效果。如何提高编辑的道德修养、理论修养、文化修养、审美修养、行为修养等,与时俱进地实现社会对编辑的要求是值得探讨的,只有应需而备,编辑才能通过媒体给读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积极向上的信息接收感觉、富有智慧的解读社会的思路和符合时代需要的舆论导向,从而实现更好的新闻传播效果。本文以报纸编辑为例,对新闻编辑作为传者的修养与传播效果的关系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9.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这句常常被记者用来自勉的名言,也是社会大众对记者这个职业的一种期待。满足社会大众的这种期待,是记者生涯中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此话题的一个直接指向是: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笔者认为,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衡量一个记者是否合格的基本元素,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最好先从善待自己的名字开始。对于记者来说,名字就好比他的第二张脸。一个记者如果善待自己的名字,担心署着自己名字的文章刊发之后丢人现眼,他就不敢马虎对待每一个采访,不敢马虎应付每一篇稿件,换言之也就不敢忽悠读者。对自己的名字负责,…  相似文献   

10.
记者是什么?记者是现代不同媒体从业人员的统称。记者的社会职责是什么?记者的社会职责是为所供职媒体提供新闻。记者的自身素养应该怎么样?记者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格和激情四溢的工作状态。是否具备渊博的知识,是否拥有高尚的品格,是否具有较高的自身素养,直接影响到记者能否较好地履行自身的社会职责。对社会受众来说,记者应该是所有社会事件背景与真相的提供者,是社会受众联系社会生活的纽带与桥梁,也是正义与公平的倡导者和邪恶势力的抨击者。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应该有能力扮演好如此重要的角色,有勇气履行为社会大众服务的使…  相似文献   

11.
强化自觉学习意识众所周知,做记者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常年处于奔波采访的体力消耗,和加班加点、赶稿子的脑力劳动双重压力下,一天下来,常常是筋疲力尽。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中,不断学习充电,提高自身修养成为众多记者新闻工作中的一种缺失。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编采人员缺乏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是目前新闻报道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信息时代,新闻传播事业已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作为直接获取新闻信息源的新闻采访工作,也必然成为人们重视的焦点。作为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现场采访能力的高低以及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往往成为一档新闻节目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选择做记者工作就要敢于“说话”,敢于坚持真理,敢于肩负自身的职责和使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记者的生命,它来自于记者的人格修养和对新闻事业的由衷热爱。只有具有真挚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记者才能够创作出内容翔实、主题突出、切中时弊、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来,才能够无愧于记者这一平凡而神圣的称号。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化社会里,人们对获得的资源信息的广度、深度和准确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相适应的现代化通信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化管理也越来越深入到档案馆.致使档案馆在档案存储、管理服务方式上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档案馆馆长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才能很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生存空间,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骆建宏 《今传媒》2011,(4):126-127
在我国,新闻工作是宣传教育组成部分,是一项精神劳动。新闻工作者成天与人打交道,新闻在采访、传播工程中无时无刻不在与人、与社会发生作用,即新闻工作者通过自己采写的报道,向人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灌输共产主义思想,传授各方面知识。因此,新闻工作者自身的作风、知识、技能、职业道德、情感等方面的修养,就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有的记者有写也写不完的新闻,而有的记者却常常徘徊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自己该去采访什么?为什么有的记者采写的报道个个精彩,总能写出前人没有报道过的新事物和新发现的规律,而有的记者采写的报道却是角度老套,写法陈旧,语言枯燥?有政治修养、文化修养的因素,更有业务修养的原因,其中缺少发现,眼中没有新闻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将不断地改变工作和生活方式。但人们能否从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受益,不但取决于信息技术本身,而且取决于信息技术的最终使用者,即信息消费者──取决于信息消费者对信息需求的程度和目的、寻求和使用信息的策  相似文献   

18.
要想做好广播文学节目,编辑必须同时具备文学修养、新闻修养和音乐修养。具备文学修养才能判断文学价值的高下,选播值得赏析的佳作;具备新闻修养才能抓住并挖掘有时效性、容易引起听众兴趣的选题;具备音乐修养才能为文学作品选配合适的音乐,让文学与音乐相得益彰,充分表现其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记者,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与其他社会人相比,记者们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职业道德作为第一要素严格遵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更好地实现为党  相似文献   

20.
"信息爆炸"时代赋予了深度报道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作为一种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方式,深度报道在舆论导向、舆论监督、疏导民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的网络媒体,进行深度报道的第一要素首先是人--信息采集者.深度报道的质量,取决于记者的综合素质和修养.因此,有必要就如何把握深度报道以及记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