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学正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能否实现这一转轨,最终要看教学是否转轨。而教学的转轨要求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起新的备课常规。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不同,可以归纳为以下10个方面。1.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不同。应试教育口头上虽然也讲德智体全面发展,实质上多年来仍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知识而轻德育和体育,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教育则遵循“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注重提高质量,全面打好基础,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健  相似文献   

2.
叶倩 《职教论坛》2002,(24):31-31
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它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以及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反映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把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它的核心思想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培养教育的学生。李岚清副总理指出:“实施科教兴国要优先发展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而基础教育的迫切任务是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过去一段时期,我…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正着力于把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转移到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的国民基础教育的轨道上来。应试教育是以教科书为本,是面向少数学生的淘汰性教育。应试教育体系注重学科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逻辑性,忽视人的思想教育、个性发展以及能力的培养。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体系。l、赶学内客的转变传统教学中的基本知识只重视科学的结论,而忽视了科学的过程.基本技能也只是解题的技能。素质教育则主张从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应用出发培…  相似文献   

4.
在如何对待“育人”的问题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本质区别。一、“时区”上的区别应试教育只强调将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道德规范传授给学生,是一种“见知、见智、不见人”的教育。它忽视了社会发展对人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忽视了人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从逻辑学的角度对素质教育加以分析,以揭示其内在的本质属性。一、从形式逻辑角度看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素质教育是一个相对概念,与其相对立的是“应试教育”。比较这两种教育,可以发现,二者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1.选拔功能与全面发展的对立。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是选拔人,把通过选拔性的考试作为教育教学的是最终目的。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全面发展,即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的全方位教育,它强调的是教育的全面发展功能。2.面向少数学生与面向全体学生的对立。在教育对象上,应试教育只把教育的…  相似文献   

6.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人才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开展创新教育应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尊重学生,发展个性对于学生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大的束缚就是学校教育观念中的“强调共性,忽视个性”的问题。《教育学》告诉我们,创造能力的培养与个性密切相关,个性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所以,实施创新教育关键在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必须认识到学生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学生”;学生只有得到了教师的尊重,有了自己的“尊严”,才会有“自尊心”。而这种尊重,最本质的内容就是承认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位 ,以人的发展为本位 ,这是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根本性趋势。美国教育专家布鲁姆说 ,考试和教育测验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 ,而科学的教育评价则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应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 ,为“差生”更名。一、“差生”来源于应试教育学生是活生生的人 ,是独立存在的个体 ,每个学生都有其自己的个性 ,在其成长的过程中 ,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和个性特征。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人与人之间必定存在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谈到个性差…  相似文献   

8.
无论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还是从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来看,面向21世纪,我国的中小学教育都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些老师不理解,为什么在强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同时,还要提出使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轨道的问题?因为中小学的应试教育单纯为适应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的需要,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训练活动,一直干扰着教育方针的贯彻,把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的教育扭曲成为,只面向少数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淘汰式教育:只围绕应试需要,考什么才教什么的不完全教育;只追求高分,忽视能力培养的“填鸭式的教育”,以及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一刀切”式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所谓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禀赋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人与人之间在基本素质上是相近的。这是人的共性。由于每个人在先天条件、后天环境影响、接受教育内化过程上的千差万别,反映在脑力与体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具有一定共性的同时,也存在着千差万别的个性。素质就是这样一个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素质教育遵循学生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的客观规律,素质教育强调全面发展但并不排斥个性。恰恰相反,它强调个体差异。强调的是在个性差别基础上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彻底解放。个人才华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0.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教育改革在中华大地上蓬勃兴起,并且在实践中和理论上,都把“教育改革”与“素质”连在一起,称“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整体上看,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应试教育”并没有得到明显改观,它依然作为整体教育的指挥棒,统领着中小学校的教学工作。就目前而言,对素质教育的实施,不少教师还持有怀疑态度。有些人认为理论界对于素质教育还搞不清楚,实践上就无所遵从。因此,我认为只有弄清楚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和联系,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而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得从改革课堂教学入手。下面仅就自己的看法谈几点粗浅的见解:1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1.1“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挑选人,但这种教育很少关注那些不断被淘汰下来和绝大多数学生。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发展人,教育的中心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1.2“应试教育”在知识的传授中,是用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容量、高频度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当做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素质教育”则以学生为主体,...  相似文献   

11.
一所谓素质 ,是指人在先天禀赋基础上 ,通过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人与人之间在基本素质上是相近的 ,这是人的共性。由于每个人在先天条件、后天环境影响、接受教育内化过程上的千差万别 ,反映在脑力与体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具有一定共性的同时 ,也存在着千差万别的个性。素质就是这样一个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素质教育遵循学生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的客观规律 ,素质教育强调全面发展但并不排斥个性 ,恰恰相反 ,它强调个体差异 ,强调的是在个性差别基础上的全面发展。素质教…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教育理论不断更新完善,犹如一潭春水汩汩流出新的内容和新的思想,它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目前教育理论有两个热点问题:一是素质教育;二是主体性教育。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它强调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主体,他们具有独自的个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他们主体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 ,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 ,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 ,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 ,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开发学生智能和注重形成学生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在我国 ,素质教育是上世纪末90年代初提出的 ,它是相对于中小学“应试教育”而言的 ,是直接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抹杀个性 ,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的学生负担过重 ,损害学生身心健康 ,降低学校作用而提出的一种基础教…  相似文献   

14.
钟耀君 《新疆教育》2012,(4):110-110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重讲解轻学习、重课内轻课外、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要克服这些不良倾向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着眼素质、加强基础、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教育理论界有两个热点问题:一是素质教育,二是主体性教育。我们知道,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它强调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主体,他们具有独自的个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他们主体性的培育,并以此为基础,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素质。  相似文献   

16.
浅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室张献臣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应试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升学,其核心是淘汰式的片面的教育。而素质教育则不同,它切实反映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和完美人格的全面培养。近年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人们对素质教育的人士还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其实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它是一种力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健康个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是观念的转换。然而尽管宣传、学习了很久,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还是有人囫囵吞枣,或是机械照搬,存在各种各样的误区。 误区一:将素质教育作为应试教育的对立面提出。由于应试教育将升学作为教育的目标必然通过加重学生负担,强化训练和压抑个体兴趣、需要等方式实现。素质教育作为其否定面,自然强调减轻学习负担,发展学生个性、兴趣和能力,故素质教育常作为应试教育的对立面提出。而素质教育是以应试教育为思考出发点的一种教育的战略转移或“教育创新”而不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应急性改革。其重心在“素质”,其根本目…  相似文献   

19.
由片面追求升学率、高分而不一定高能,偏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偏重知识灌输、忽视德、体、美、劳和心理素质等的“应试教育”,向尊重个性、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变,是我国中小学教育面临的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刚刚开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  相似文献   

20.
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势在必行应试教育是一种追求少数人或单方面素质优秀为目的的教育。它是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特征 ,以应付升学考试为惟一任务的一种办学倾向。近十几年来 ,“应试教育”思想一直是阻碍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一种社会思潮。把培养少数“尖子”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 ,忽视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使学校教育偏离了社会主义学校的培养目标 ,偏离了基础教育的出发点。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标的“应试教育”是一种淘汰式的选拔教育 ,它以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来选拔少数“尖子” ;它不顾及儿童的身心健康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