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路径收费措施是影响道路网络交通分配的重要因素.受出行时间、道路收费及交通拥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道路使用者会根据自身习惯、偏好及掌握的信息选择不同的出行路径.综合考虑了路径选择过程中确定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对时间感知价值的影响,建立了交通分配的变分不等式模型,设计了求解该模型的延迟加载算法,并叙述了该算法的求解过程.算例结...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人们对现有交通状况满意程度在下降.将出行人按照不同特征因素进行分类,分析人们在出行前对现有交通状况的评价、判断、选择交通方式的行为过程.基于出行满意度最大是人们选择出行方式的基本原则,并以全部人群的整体满意度最大为目标,构建了出行满意度模型.指出不同特征的人群具有不同的满意度,交通规划和管理部门分析模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定性与定量关系,可以通过采用一些行政政策、交通管理手段和改扩建措施等,影响人们对不同出行方式的满意程度,进而影响其出行决策过程,改变交通量在不同时段、不同交通方式中的分配,达到优化交通构成、交通顺畅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交通需求预测精度,综合考虑居民出行行为在时间维度上的分布,采用支持向量机、径向基神经网络和多项logit三种方法,基于居民活动目的,建立了出行链模式识别模型,并利用敏感性分析方法研究了解释因素对出行链模式选择的影响和对模型性能的贡献程度.结果显示:支持向量机模型在总体准确度和分类准确度上均优于其他2种方法,体现了支持向量机在小样本下的识别性能优势;证明了支持向量机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多分类因素对于出行链模式选择行为的影响程度;因素对于不同出行链模式识别精度的贡献度差异表明了细化出行链模式及探索各个模式特有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支持向量机技术在交通需求预测建模及影响因素分析方面均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公交网络信息查询系统中,最优出行线路的选择是乘客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常用的路网最短路径算法的特点及局限的基础上,以“换乘次数最少”为首要目标、“公交出行距离最短”为次要目标,且综合考虑了“步行”等因素,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公交路网的最优出行路径选择算法模型。实验仿真的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行、高效。  相似文献   

5.
在对出行目的地空间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减少选择枝个数的目的地小区分段抽样策略,该策略的应用减少了仿真的计算量.采用该抽样策略建立了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出行者出行方式和目的地联合选择模型.通过对该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出行方式和目的地的联合选择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出行者的行为选择.而且,联合选择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重力模型.因此,在分析出行者行为选择方面采用出行方式和目的地的联合选择模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离散化交通分配模型 .模型以离散形式描述一天或高峰期内路网交通流的变化 ,并考虑了拥挤效应和先入先出原则 ,利用多层随机概率模型模拟出行者出行选择 ,实现随机用户平衡分配 .最后给出了计算方法 .  相似文献   

7.
针对城市交通网络路径选择过程中路径属性权重确定方法不合理的问题,考虑属性的主观权重不能更好地反映路径的客观信息并承载了较多的主观随意性、客观权重则对驾驶员的主观偏好兼顾不够等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组合权重决策的最优路径选择算法。基于信息熵理论、路径的旅行时间和费用等属性对路径进行评价,属性的权重用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根据计算得到的各路径的综合属性值,对可能的路径方案进行排序,从而得到最优路径。利用算例说明了本文最优路径选择算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算法兼顾了专家的知识和出行者的主观偏好,同时有效地利用了路径的客观信息,得到的最优路径更合理。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预测算法很少考虑环境因素,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环境约束的不确定轨迹数据预测算法(EGTP)。首先获取历史轨迹数据所处的环境信息,利用环境信息和轨迹数据构造一个新的轨迹参考点,模拟带有环境信息的车辆不确定轨迹数据|然后基于高斯混合模型,对轨迹参考点数据和历史轨迹数据进行训练|最后在训练的基础上利用轨迹参考点和历史轨迹数据对车辆轨迹实时预测。由于考虑了出行的环境因素,预测结果更符合现实情景。实验验证了该算法在实时性和预测准确度上较其它算法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智能驾驶员模型用于自由流和拥堵流状态下的行驶车辆行为的描述,具有物理意义明确,模型参数少等优点。利用Excel软件的迭代计算和动态模拟功能实现了该模型的计算机仿真,动态的实现了车辆的跟驰行驶过程。仿真中实现模型参数化,可以观察到各种参数对模型的影响,对车辆跟驰过程中车辆运动参数的变化和模型的特征进行分析带来便利。仿真方法中各种公式和数值计算过程清晰可见,而且不需要开发者有计算机编程经验,也可对其他类型的跟驰模型仿真、验证及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润滑油的非牛顿流体行为对液压往复活塞杆的斯特封密封性能的影响,为密封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创新点:1.基于幂律流体模型和JFO空化理论,推导出同时考虑粗糙度、流体空化和非牛顿流体效应的修正雷诺方程;2.建立非牛顿流体的混合润滑软弹流模型,探究流体流变属性对斯特封密封行为及性能的影响。方法:1.通过理论推导,建立混合润滑条件下非牛顿流体的软弹流仿真模型;2.对比分析不同工况条件下假塑性(n1)、膨胀型(n1)两种典型非牛顿流体和牛顿流体(n=1)对斯特封密封行为影响的区别,揭示假塑性和膨胀型两种非牛顿流体的密封机理。结论:1.非牛顿流体效应对液压往复斯特封密封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幂律指数越大,流体的动压效应越强,密封性能越好。2.相比于牛顿流体,膨胀型流体润滑条件较好,密封具有低摩擦低泄漏的优点;假塑性流体润滑条件较差,密封摩擦力较大,不易实现零泄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在线学习者的具体学习活动出发,对在线学习情境下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选择、阅读和知识的意义建构等学习行为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应用知识建模方法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网络分析,设计专用在线学习平台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进行实时跟踪记录,对学习者的知识点选择和意义建构过程及其所形成的学习路径和选择性学习行为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下,能够主动参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知识网络模型特点,依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自主学习策略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在线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教学资源的选择可以聚合成为一条较为稳定的学习路径,该路径体现了学习者在意义建构过程中对外部资源的意义建构需求。因此在线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知识网络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信息推送,会促进在线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2.
基于应急疏散交通特征的车辆跟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个应急交通疏散车辆跟驰模型(EECM),模型首次在车辆最小安全间距的动力学推导过程中纳入驾驶员心理行为影响因素,使得跟驰过程更客观地反映在紧急疏散状态下的交通流和疏散驾驶行为特性.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传统跟驰理论与应急交通疏散跟驰特性的区别,并进一步进行驾驶员问卷调查对应急交通疏散条件下的驾驶心理行为特性进行统计分析,提炼出驾驶员行为差异分布系数和经验判断系数2个参数,并将其纳入车辆安全间距的动力学推导过程,建立了基于驾驶行为特性和最小安全间距的应急交通疏散车辆跟驰模型,应用GPS技术对北京东三环劲松路段高峰小时交通流跟驰数据,对EECM进行了比较验证,结论有力地支持了EECM模型及问卷量化分析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旨在提出一种大型活动期间交通管理措施制定的决策方法来引导游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转变.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不同阶段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动态作用机理及交通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基于目标导向的SP调查结果与目标值之间的差异和上一阶段调查反馈,对下一阶段的交通管理措施进行相应调整,直至最终达到预定目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交通管理措施的不断调整,世博会期间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88.6%.外地游客更倾向于选择直达的出行方式,同行者属性对游客出行方式选择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方法可为未来大型活动交通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为了让交通出行者能够准时到达目的地,对出行时间不确定性下的随机网络分配模型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出行者出行行为,定义了可靠旅行时间置信水平(RTTCL),即出行者在可靠旅行时间(最短旅行时间加上可接受的旅行时间偏差)范围内到达目的地的概率;然后建立了基于可靠性的用户均衡(RUE)模型,即没有出行者可以通过单方面改变自己的出行路径来提高自己的RTTCL.由于传统的交通分配算法无法求解建立的RUE模型,因此设计了一种拟相继平均算法(QMSA).将建立的模型和算法分别在Nguyen-Dupuis和Sioux Falls网络上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算法能够很快收敛到较高精度,随机交通网络中人们的出行行为与建立的RUE模型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空巢家庭内老人和家用设备异常行为的实时预测,用多模态传感器获取行为的离散动作序列,并用改进的多层隐马科夫模型抽象出人的高层行为——事件,从大量的时空数据中形成描述居住着正常行为的结构化表达模型,这些模型用作检测居住者异常行为的分类器.为表达推理预测所需的环境上下文信息,设计了多媒体本体(MMO)来标注和推理智能监护系统中的媒体信息.改进了一种悲观情感模型(PEM)来分析室内多活动设备的多交叉事件.实验证明,当被检测的设备处于盲区或被遮挡的情况下,PEM能增强对活动设备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上述方法在异常的实时检测方面有很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游客出行行为机理并鼓励旅游公交的使用,实现乡村地区旅游需求与交通供给的动态平衡,基于出行链和出行方式选择分析了乡村游客的公交线路偏好.利用2021年于南京溧水采集的546份乡村旅游调查数据,标定了以出行链模式为上层、旅游方式选择为中层、公交路线偏好为下层的nested logit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出行方式选择会显著影响游客对包含特色乡村旅游景点的复杂出行链的选择,选择私家车的游客对公交路线偏好的反馈较为明显;阐述了游客的社会人口属性、旅游出行特征和公交出行意愿对模型3个选择层次的影响.最后,针对类似于南京溧水的地区提出了提高乡村旅游公交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较为准确地对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营中断等特殊条件下的客流动态分配及其影响进行分析计算,在综合考虑换乘、拥挤、等待等因素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出行路径对偶图的阻抗模型.采用了基于广度优先的有效路径搜索算法,构建了改进的Logit模型.根据中断条件下乘客的出行特点,给出了不同类别客流的分配规则,并提出了中断运力不足情况下站内聚集人数计算方法.最后,以北京城市轨道交通某日客流量为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换乘方向的相对误差值在10%左右.该模型与算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对日常客流量进行分配,为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及决策支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探究在线教学视频中用户弹幕评论行为的影响因素,可以为弹幕视频网站优化相关功能促进用户交互行为提供参考,从而改善用户在线学习体验.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M),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归纳在线教学视频中用户弹幕评论行为双重路径的影响因素,并抓取B站的980条英语教学视频数据,提出假设并结合数据进行验证.层次回归结果表明,在中心路径下,视频的传播效果对用户的弹幕评论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边缘路径中的信源吸引力和视频作者贡献度对弹幕评论行为分别产生显著正向和负向影响.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为弹幕视频网站运营商理解用户交互行为、改善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控制论、信息科学、应用数学与教学系统设计等方法,探讨了信息化环境下的远程教育网上教学信息的分析与应用问题。首先,设立了网上教学反馈信息的定量描述函数,应用这些函数可以从多个维度去描述典型的网上学习行为。其次,基于动力系统稳定性理论建立了判断教学目标发生偏差的定量比较方法。第三,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构建了学习行为规律的两个模型。第四,提出了一个把反馈信息应用到教学过程的调节与优化之中的应用模型,分析比较了该模型与一般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型的特征差异。最后,以典型的实际案例说明了如何应用反馈信息来进行补偿教学。  相似文献   

20.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操作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Mx3000P型实时荧光定量PCR仪,以SYBR(R) Green I法相对定量技术为例,设计1例检测针对HIV-1 vpr基因的特异性siRNA基因沉默效果的实验.介绍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上机前样本的制备过程、检测程序及相关参数的设置方法等操作流程;结合熔解曲线、扩增曲线进行结果分析;强调了实验整体设计、引物设计与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和内参的恰当选择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