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天,我正在上课,突然发现阿亮一直低着头好像在玩着什么,走近一看,两只蜗牛正静静地趴在他的手心里。我很生气,批评了他。他不服气地小声嘟囔:“他们都抓了小蜗牛了。”我一听,更生气了,索性停下课来,让所有抓了蜗牛的孩子站起来。为抓蜗牛的事,我曾和他们谈过,当时这些小不点儿一个劲儿点头。现在看来,他们早把我的话忘到脑后了。正想着如何来整治一下他们,突然被桌上的蜗牛吸引了……“有了!”我马上宣布“处罚”决定:“每个玩小蜗牛的同学每天上交一篇蜗牛观察日记!”那几个孩子傻眼了。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们的日记竟一天比一天精彩!一开…  相似文献   

2.
新生活     
意大利:孩子打架不劝阻一天傍晚,科尔和邻居的儿子鲁索在草坪上玩耍。刚开始,两个孩子玩得很开心,但玩着玩着忽然打起架来,先是抱着摔,接着就开始拳打脚踢。当时,两个孩子的爸爸正在花园里下棋,他们看见这情形,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视而不见。过了一会儿,两个孩子竟然自动停止了打架,好端端地坐在草坪上,那情景好像他们根本  相似文献   

3.
前几天,趁天气好,我们幼儿园在体委大草坪里举行了一次集体放风筝活动。活动中,大多数孩子玩得都很尽兴。只是由于风筝是由孩子们自己准备的,质量有好有差。有的孩子的风筝没玩多久就飞不起来了。他们就坐在草地上,抬着头,仰望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别人的风筝;有的低着头,看着自己手上那不争气的风筝发愣。这些孩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多想和别人一样继续玩下去呀!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放风筝的乐趣,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决定  相似文献   

4.
王晶  姜勇 《教育导刊》2003,(5):36-37
姜博士: 我在和孩子交往中发现孩子老是躲着我,孩子们之间有时玩得挺高兴的,但我一走到他们中间,他们就不怎么说话了,我觉得很奇怪。后来园里其他老师帮我分析,认为可能是我平时对他们太严肃了,他们都比较怕我吧。但我觉得,老师就得有个老师样,再说了,平  相似文献   

5.
在这次以春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我带的是一年级一班两个家庭式小队的8个孩子。临行前,我想到自己虽然是数学教师,但如果在活动中总是围绕春天与数学问题进行观察,实在很牵强,孩子们肯定感到受束缚,导致不喜欢这次活动。最终我决定一切顺其自然,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很随意,活动后孩子们总体感觉很快乐。但在活动中,我也观察到一些孩子不同于他人的做事方法。亲自走入到孩子的自然状态中,使我更贴近孩子,也更理解孩子了。在整个过程中,以下几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孩子运动智能中的灵活性有待加强。有几个孩子,…  相似文献   

6.
弓弦     
乡下孩子玩的游戏很简单,但以他们那种简单的游戏方式可以完全驱散所有的无聊,捉蚂蚱,捉螳螂,捕蝉……总之就是捉几只虫,如何处置就看玩得腻不腻了。还有,玩弹球和玩弹弓。我现在也混在他们之中。妈妈每次带我来姥姥家,我都追着表哥跟他的一群伙伴玩。只是我没有弹弓,他们每人都有。  相似文献   

7.
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刚入园的孩子们就能和老师一起做游戏了,这个进步真不小。为了使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和孩子、家长一起布置一系列墙饰,以帮助孩子缓解、消除分离焦虑,保持愉快的情绪。在新生入园前,我组织孩子和家长进行了一次“快乐半日”的活动。活动前,我先布置好一面“欢乐园地”的墙饰背景。这一天,孩子们都快乐地活动着,他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了图画、折纸以及印章画贴到“欢乐园地”里,一起在活动室玩幼儿园的玩具。看到孩子们  相似文献   

8.
冯老师: 您好! 我教的是大班,孩子很活跃,学习也很主动我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无论是角区活动还是教学活动都能应付自如,但前几天却出了问题。 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活动与游戏空间,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我在班里给孩子们增设了几个活动区,增加了相应的玩具。如配合孩子在美术区的活动,我专辟了一个“卖”画纸和彩笔的活动区;为了使孩子在科学区进行一  相似文献   

9.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文章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想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因为我看了这篇文章后几乎感动得想哭了《!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让我找到了人生的目标。每当回忆起这本书,它的内容就像放电影一样在我脑中呈现。有个孩子的眼睛瞎了,所以村里的人叫他盲孩子。盲孩子很寂寞,没人肯和他玩。一天,他问自己谁肯和他玩,影子回答了他的问题:“我和你玩。”于是,他便有了朋友。一次,他们两个一起去玩,盲孩子不小心掉下深洞里,叫天不灵叫地不应,他伤心地哭了。奇迹出现了——盲孩子的眼睛可以重见天日了,他真诚的泪水让他有了一个孪生兄弟…  相似文献   

10.
进入中班以后,班上新增了大型建筑积木,游戏活动时间,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去玩.两周下来,班上每个孩子都玩过了.每次来玩的孩子都忙得不亦乐乎,积木铺了一地.为使孩子们玩得开心,我没有干预他们的活动,只是先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1.
好孩子     
和我女儿一起长大的有两个女孩,一个叫亭亭,一个叫丽丽。因为是邻居,所以三个孩子玩得特别好,做父母的也都喜欢这三个孩子在一起玩。孩子大了就要上学,三个孩子就近在同一所小学读书。孩子上了小学后,我们做家长的对孩子的学习都很重视,也都抓得比较紧,可三个孩子还是有许多时间在一起玩。  相似文献   

12.
尹良俊 《教育文汇》2013,(11):46-47
早春的一天,几个邻居找到我,让我指导他们的孩子写一篇关于春游的作文。我问孩子们:“都到哪些地方玩过?”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没有,哪也没去过。”  相似文献   

13.
这几天,我很惊奇地发现,班上的孩子每次到盥洗室时总是久久不愿出来,那儿能有什么东西如此吸引他们呢?悄悄观察之后我发现,孩子在小便、洗手的时间,总喜欢抽点空到墙壁上镶的镜子旁呆一会。有的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笑一笑,有的则做个鬼脸,还有两个对着镜子在玩“指鼻”游戏的。看着他们那愉快的神情,我顿时明白了:原来是镜子吸引了孩子们。  相似文献   

14.
《学前教育》2006,(4):35-35
成成和强强是一对不折不扣的好朋友。每天无论自选游戏还是集体活动,只要一有机会俩人就会凑到一起,好像总是玩不完、说不完,当然他俩也不排斥跟其他幼儿交往。在集体活动时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坐到一起,经常会出现不跟着老师活动,不停地小声讲话的现象,我多次暗示和提醒都没有什么效果。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而且也影响了其他孩子的活动。有几次我“硬”是把他们分开了,可两个孩子都表现出了极大的不情愿,虽然表面上安静了,但由于情绪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还是不能很好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5.
早锻炼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每天他们都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拿取运动器具 ,按自己的想法尽情地游戏。但由于场地、器械数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幼儿时常发生各种争执。男的让女的一天 ,张佳怡(女)与陈奕炜(男)两人为玩滑车发生了争执。一个说“我先玩” ,另一个说“我先玩”。争吵声越来越响 ,引起了其他幼儿的注意。一些小朋友开始帮他们出主意。有的帮陈奕炜 ,有的帮张佳怡 ,结果两派又争执开了。无奈 ,最后他们只得请老师帮忙解决。我问主张陈奕炜先玩的孩子 :“你们为什么说应该陈奕炜先玩?有什么理由吗?”同样的问题我也问了另一方。只…  相似文献   

16.
老师:儿童节是小朋友们自己的节日,怎样过一个开心又有意义的节日呢?大家一定有很多想法,今天请痛痛快快地谈吧。缪于寒(六年级): 我想,这天最好没有人人,一天都由孩子自己安排,爱怎么玩就怎么玩。胡奕彬(六年级): 我希望在六·一节这天,和我的同学换一个家,尝尝和别的家长在一起过儿童节的滋味。李尔云(六年级): 六·一节那天,与爸爸妈妈换个身份,我当大人,他们必须听我的话,不然就一小时长十根白发!我要痛痛快快“疯”一天。  相似文献   

17.
邹平 《早期教育》2000,(1):37-37
幼儿在园一天的生活内容十分丰富。我随时随地抓住某一情境,让孩子学成语、用成语。例如上课时,我要求孩子们“聚精会神”“目不转睛”,不能“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玩玩具、下楼梯时,我督促大家依次排队,不要“争先恐后”;吃饭时,我叮嘱孩子们“细嚼慢咽”,别“狼吞虎咽”;午觉中有孩子上厕所,我悄悄地告诉他们应“蹑手蹑脚”,不要影响别人……在每周一谈话活动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说一说星期天到哪里玩的,看见了什么?当幼儿说到“爸爸妈妈带我到公园玩的,看见了山和水……”我就教他们用成语“山青水秀”采表述,当幼儿说到“我玩得都不想回家了”,我就教他们“流连忘返”……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我教幼儿学会了好多成语。  相似文献   

18.
案例回放:同事的女儿——岚岚在我班上,很漂亮很文静,学习成绩很好,爱好兴趣广泛,很优秀的一个孩子。但不太合群,喜欢一个人玩,一个人看书。有一次,班级搞了个晚会,发现在活动中,很多孩子都活泼开朗,大胆表演节目,争着做游戏,可她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拿着一本书看,一点也不参与。我说她也不听,最后弄得两人都不愉快。"现在孩子还小,但如果这样下去,以后孩子怎么适  相似文献   

19.
上年添了两个小孙子,家里人忙不过来,就请了个保姆。喂孩子的时候,保姆教孩子自己扶着奶瓶,刚刚满月的小孩竟然就习惯了。保姆没多少文化,但这一点我很佩服她。我岳母喂他们的时候,怕孩子乱抓,就攥住他们的小手,经我多次提醒才改了。连吃饭都躺着,长大了会没出息的。有一次孩子感冒了,到医院输液。现在医学发达,连头皮针都改进了,扎一次针可以用好几天,给病人减少点  相似文献   

20.
《学前教育》2006,(9):44-44
成成和强强是一对不折不扣的好朋友。每天无论自选游戏还是集体活动,只要一有机会俩人就会凑到一起,好像总是玩不完、说不完,当然他俩也不排斥跟其他幼儿交往。在集体活动时,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坐到一起,经常会出现不跟着老师活动,不停小声讲话的现象,我多次暗示和提醒都没有什么效果。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而且也影响了其他孩子的活动。有几次我“硬”是把他们分开了,可两个孩子都表现出极大的不情愿,虽然表面上安静了,但由于情绪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还是不能很好地投入到活动中去。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是应该满足孩子的交往,还是为了能顺利开展活动而把他们“拆开”,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