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6月2日,国务院在中央人民政府网站正式公布了第六批全国重点物保护单傅名单。重庆有7处各列其中,包括合川古圣寺育才学校旧址在内。市物局物处处长柳春鸣表示,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有着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我市将对这7处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规划,对其建立更详细的档案,并设立专门机构或专人对物单位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在这个条件下,要明确物保护的目的,正确处理物保护与利用的关系,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深入探讨和实践,为物事业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巩俐主演的《漂亮妈妈》因为朴实动人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影片中有一个情节:儿子郑大耳朵上的助听器成了孩子们眼中的稀奇物,放学途中一群男孩围住郑大强行要他摘下助听器,遭到了郑大的拒绝,为了保护自己,郑大和他们打了起来。“漂亮妈妈”见此情景,赶走了闹事的孩子们,冲着他们的背影没忘了加上一句:“小心我告诉你们的老师 !”面对郑大,“漂亮妈妈”则是很生气地训斥:“你为什么和别人打架 ?别人惹你,你不会不理他们 ?”我想这一场景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如果孩子遭到其他孩子的攻击或是侮辱,中国的父母大多在警…  相似文献   

4.
勿”、“物”二字的本义,众说纷纭。窃以为“勿”的本义即“以犁起土”。由此引申出“土色、相土色,色、杂色,杂色帛,旗帜”等意义。“勿”为“犁田”.“物”即“犁田的牛”;之后“物”才产生了“杂色牛”这一意义。“勿”与“物”之间有假借或混用现象。  相似文献   

5.
张谷英大屋现为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本从风水学的角度研究入手,分析了张谷英大屋的选址和布局,从而论述了张谷英大屋的风水地理,对物保护和旅游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熹的“感物道情”是对传统美学理论的两大源头——“交感”理论和“言志”理论的继承与整合,而这一整合已逻辑地走向了“兴”,因此,朱熹的“感物道情”可以归结为一个“兴”字或一个“感”字。如果说“感物道情”与“交感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考察“感物”方面的话,那么“感物道情”与“诗言志”之关系则突出了朱熹对“情”之合理性的关切。“感物道情”与“诗言志”之关系反映了“感物道情”对“诗言志”理论的改造与深化。  相似文献   

7.
沈复的《闲情记趣》记述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等三件趣事,文章之所以能把常人微不足道、熟视无睹之物写得神奇玄妙,饶有情趣,是因为作者善于运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理观察自然、驰骋想像。首先,文章从四个方面突出“‘细察’入微”。一、物之小。开篇说“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运用成语典故叙说“明察”之细;“对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一句则更见所察物之细微———“藐小微物”已看不清楚,其上之花纹、斑点、印痕等则更难以辨认,但作者却“察”到了,可见观察之细致。二、时之长。观蚊时,“昂首观之,项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萨特存在主义文学文本中“物”的普遍存在入手,并分析其存在主义中的特定内涵,进一步说明“物”在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与文学、“物”与人、现实主义传统与现代主义情感中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于对外物的具体描写,曲折地反映出作者的内心情感,外物与内情融合一起,构成多姿多彩又含蓄隽永的艺术境界,这是中国散文的一个优良传统。外物有多种,居室屋宇乃其一。  相似文献   

10.
李琳 《现代语文》2007,(6):97-98
古人喜欢物,梅的傲骨,兰的清幽,竹的高沽,菊的淡雅,无不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古人喜欢咏物,自然万物、山川河岳,花鸟虫鱼,无不是诗人情感的依托。诗人借小小的事物,寄托情思,抒发自己的志向抱负,这就构成了咏物诗主要的特点——托物言志。那么,如何理解其中的“物”呢?  相似文献   

11.
文物建筑维修前都保留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和记忆,一旦修缮使用后,文物建筑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顿减或严重丧失。究其主要原因是文物管理、勘察设计、保护修缮、工程监理、文物使用等相关体对文物建筑的真实性保留不足所致。同时,由于各级文物专业干部更替大,新手多,较缺少文博专业背景和文物建筑修缮经验,加上文物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紧迫性,这就为文物建筑的真实性保护带来很大的困惑。本文将通过如何留住文物建筑真实性的探讨,从文物管理者、勘察设计者,文物建筑修缮者、使用者和监理者等保留文物建筑真实性的相关责任共同体着手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物保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精神支柱、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服务于多样化特色新城镇建设,历史文物保护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与此同时,新型城镇化建设也给历史文物保护带来了严峻挑战。应从文物安全、文物普查、文物利用、高科技保护以及依法严惩历史文物破坏行为等方面实现历史文物保护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物价值及其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是一种特殊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收藏价值。合理利用价值规律,也是保护好文物的一种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4.
民国初期,随着现代文物保护意识的逐渐形成,中国现代文物保护事业逐渐兴起。这一时期政府文物保护工作以颁发政策法规的形式迈出了中国现代文物保护事业的第一步,同时开始设立文物保护、管理机构,进行文物调查,限制文物出口,查办文物盗窃、盗运案件,为目后的文物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畲族文物是畲族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加强畲族文物的保护和管理,要开发和利用畲族文物、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广阔的黑龙江流域的松花江、牡丹江水系,以及黑龙江中下游流域地区,分布着为数众多的渤海国历史遗迹和遗物。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与俄罗斯的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地区内.不断发现渤海国的遗迹和遗物。这些遗迹和遗物的发现为研究缺乏史料记载的渤海国历史与文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并为尽可能真实复原部分渤海的历史提供了可能。实际上,黑龙江流域的渤海遗迹遗物是以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为中心而展开。文章主要依据近三十年来的考古发现与文物出土情况,对渤海国的上京城遗址、二十四块石遗址、村寨遗址、寺庙遗址、边墙遗址。碑刻、壁画,以及渤海国的铁器、铜器、金银玉器、陶器、瓷器、货币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加以重点介绍,目的是为拳术界提供清晰的黑龙江流域的渤海历史遗迹币口遗物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辛峰 《青海师专学报》2010,30(4):148-150
柴达木盆地属西部高寒地区,海拨高、人烟稀少,文物点多、面广、线长,较其他中原及沿海、沿边地区有其文化面貌上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恶劣的自然环境状况、人员稀少、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又给普查工作造成了不可预见的困难。在高原地区进行文物普查工作中,应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高原特点的措施和方法,这样才能切实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西汉闽越王城地望之新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闽越王城地望之争,历经近80年的争辩,有浙南说、福建福州或浦城说等等,今从古代典籍、配合考古资料,并用新的史学视野来分析,则西汉闽越王城地望当在今福建武夷山,从而破解这一悬案。  相似文献   

19.
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是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类型和载体,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开发主要有博物馆模式、遗址公园模式、遗址公园+博物馆模式、主题公园模式以及步行、购物休闲街模式等五种空间开发模式,五种模式都应有不同的保护与开发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对金上京周边建筑址及陵墓址进行考证,对于研究辽金史有重要的史学价值。文章作者历时一年,实地考察了金代(1115~1234年)上京会宁府故址周边的金代遗迹,对部分建筑址、陵墓址和驿路遗迹作了详细的调查记录,并进行了初步考证,为进一步研究辽金史提供了详实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