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绘画的兴趣和表现力,是随着他们绘画语言中具有的游戏性、韵律性、形象性、装饰性而逐步发展的。而幼儿对点、线、面的掌握,是绘画表现造型的最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2.
3岁后的幼儿随着认知、语言能力的发展,特别是经历过涂鸦期的绘画体验,开始进入运用象征符号表现认知世界的绘画时期了。“蝌蚪人”的特点,明显反映在刚3岁年龄的张锦泽的习作中  相似文献   

3.
“绘画性”是一张画的灵魂,成功的大师们的作品充满着独具个性的绘画性语言,无论是东方的石涛、八大、黄宾虹、还是西方的波洛克、马瑟韦尔,大师们作品的绘画性是其它任何时代、任何人不能替代的。中西美术的绘画性丰富多变,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绘画性”~_--g。“绘画性”并不排斥“制作性”。制作性的技巧实际上是丰富画面语言,开拓表现性领域,拓展表现手法,始终要服从绘画性的要求,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构成完美的画面。  相似文献   

4.
绘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绘画活动中幼儿表现美的灵魂,是幼儿的自由想象和创造.儿童借助绘画活动可以交流感情、表现生活感受,而绝不仅仅是依样画葫芦似地模仿.作为孩子的引导者,教师不应过多考虑如何在绘画活动中教幼儿画出多么美丽、完整的画面,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引导幼儿去想象、去操作,用手中的画笔去体现智慧、展开想象.  相似文献   

5.
绘画,是幼儿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开发幼儿心智的一种重要手段。幼儿的绘画教育颇有一番道理,但许多人并不了解这一点。一、幼儿绘画心理的发展进程研究表明,儿童的绘画经历着三个明显的阶段:4岁以前称“涂鸦阶段”,5至9岁是“图式阶段”,9岁以后才进入“写实倾向阶段”。三个阶段不能超越,更不能倒置(但可以加速发展)。就涂鸦阶段来说,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大约在2岁半左右,幼儿的涂画杂乱无章;3岁时,动作有所控制,即能重复同一动作;3岁半以后,能画出不规则的圆形;而到4岁,则已有一定的“拟像”能力。“涂鸦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刘绘画动作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听觉艺术,但音乐中包含了丰富的绘画语言,音乐与绘画具有“同理相生性”。本文探讨了音乐中的绘画性语言,介绍了与绘画有关的音乐作品,总结了音乐表现画面和视觉形象的几种手段,对于增进欣赏中对于艺术语言的理解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枫 《早期教育》2006,(10):8-9
1.平面造型游戏的指导方法。 4岁~6岁的幼儿喜欢水彩画,却常常因画不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和画面而对绘画游戏失去兴趣和信心。这时,可以指导幼儿玩“偶然性水彩画游戏”。方法是:给幼儿一张大纸,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情绪或想象力用水彩随意涂抹,并对幼儿的用色稍加指导,如启发他们选用亮丽的色彩表现“愉快”。当纸上涂满形状不同的各种颜色时,就会构成各式各样的“偶然性”画面。待“画”晾干后,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些画面所表现的情绪,想象它们都像什么,再让孩子用黑色水彩或墨汁勾画出其轮廓,使这个游戏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绘图讲述,其中的“图”是指幼儿自己创作画出的图,“讲述”的内容也就不是围绕——个主题,而是“各讲各的”。其过程为幼儿根据一主题构思情节——幼儿创作绘画——幼儿将自己作品的内容讲述出来。 在以往的美术主题意愿画教学中,教师给幼儿一个主题,幼儿进行创作,画面画满了,课也就结束了,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更不能满足幼儿的表现欲。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绘图讲述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9.
《学周刊C版》2016,(25):221-222
绘画是幼儿美术教育中最主要的活动内容之一。绘画教学对发展幼儿智力、丰富幼儿知识、培养幼儿积极观察、大胆表现生活、养成良好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在艺术活动中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幼儿绘画时不适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指南》精神,我们在绘画活动中大胆尝试,探索出了一条以激发幼儿兴趣、发展幼儿个性为主的新的绘画教学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0.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洛神赋》,渗透了顾恺之对《洛神赋》主题和情感的独到理解,他用独特的绘画理念和绘画技巧再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顾恺之的情感中蕴涵了历史、文学、艺术的因素,具体画面表现为“以韵传情”的绘画基调、连环性构图的样式和“春蚕吐丝”般的连绵线条。  相似文献   

11.
2001年初,幼儿在寒假期间积累了许多有关上海新景观的直接经验,引发了互相交流各不相同经历的兴趣,其中上海夜景是幼儿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为了帮助幼儿表现自己的感受,教师设计了“金茂大厦亮灯”这一绘画活动,引导幼儿通过尝试图像不涂色、背景涂色这一打破涂色常规又较为简单的方法来表现上海夜景迷人的风貌。活动在两个中班同时开展。开始,两班幼儿都兴趣盎然地画着自己心目中的浦东,画面丰富多彩。但是,  相似文献   

12.
陈月婷 《贵州教育》2010,(15):24-25
一、“放手”教育在美术活动中的作用 幼儿绘画,是幼儿用来传情达意的视觉语言,它是幼儿一种自发的艺术创作活动,是他们思想情绪及艺术潜能的自由表现。然而在如今的美术教育活动过程中,绘画一直只是孩子学习绘画技能、技巧的一种活动,幼儿的模仿使得绘画中的内容显现出精美一面的同时,也扼杀了他们童稚而天真的绘画方式,  相似文献   

13.
3岁后的幼儿随着认知、语言能力的发展,特别是经历过涂鸦期的绘画体验,开始进入运用象征符号表现认知世界的绘画时期了。  相似文献   

14.
情况分析为了发展我班幼儿的语言能力和绘画能力,我开展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并且对全班幼儿的这两种能力的发展状况做过测查。结果表明,25%的幼儿语言和绘画能力发展平衡,讲述故事绘声绘色,画面也呈现勃勃生气;47%的幼儿讲述较生动,但绘画表现力不强,画面单调;19%的幼儿讲述和绘画能力均较弱,只能简单描述;9%的幼儿不能再现初具逻辑思维的画面,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本活动提供四组学  相似文献   

15.
谜语,一般采用儿歌,顺口溜的形式,通过形象化的比喻来表现事物的特征。它语言简炼,韵律和谐,节奏明快,念起来琅琅上口,符合幼儿的好奇心理和思维特点。猜谜语教学,既能丰富幼儿的词汇,发展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力,同时还能增长知识和有助于思想品德的培养。猜谜语教学能丰富幼儿词汇,发展幼儿口头语言。如“荷花”的谜面:“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一幅栩栩如生的荷花画面展现在幼儿的眼帘。“小姑娘”“粉红衫”“绿船”等优美的词语开始映入幼儿的脑海。  相似文献   

1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语言领域“阅读与书写准备”目标2中提出,3~4岁幼儿要“会看画面,能根据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等”。因此,在小班图画书阅读中,指导幼儿读图很重要。但在组织阅读活动中,教师易陷入几个误区。现以图画书《小猴穿鞋》为例,谈小班阅读指导中的误区与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3—6岁儿童学习发展与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而对于大班年龄段的幼儿而言,“日记画”则是一种能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用绘画等多种表现形式表达出内心真实想法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陈绍林 《上海教育》2007,(6A):61-62
绘画形式语言是画家表达绘画创作意图的一种唯绘画才有的语言模式,也是学院绘画基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一些学院绘画基础教学,把画面色彩、笔触和肌理审美、结构和空间秩序、节奏和韵律等因素作为形体再现的附属,在教学环节中轻轻带过,而这些实际上却是艺术审美语言中最为本质的因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绘画是表达童心世界、创造性地反映对事物的认识与感受的一种手段。探究性绘画教学活动是在幼儿主动观察、探索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充分运用“绘画语言”,将美丽的遐想、真诚的心愿自主地表现出来,以发展幼儿探究、表现和创造的能力的一种绘画活动。它是幼儿真正“动起来”的实践活动。我园自开展探究性幼儿美术教学研究以来,总结多年素质教育的经验,在形式多样的绘画教学中,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春美 《考试周刊》2013,(23):195-196
许多幼儿园都赞成提倡"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等理念,但现实中存在着很多过分偏向的认知,忽视了情感与创造性培养的教育。这样幼儿在绘画时努力按照老师的要求,不再试图自我表现,淡化了潜在的创造意识;另外幼儿的绘画教育中我们大多采用范画法,导致幼儿虽然能掌握了一些绘画技能,但本身学习绘画的主体性不够明显,没有范例的辅助无法独立地表现一幅从未表现过的画面,幼儿的画面缺乏个性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