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政新闻是新闻报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中央大报还是地市党报,时政新闻因其政治性、政策性、广泛性、信息性、时效性强等特点而经常占据报纸重要版面。时政新闻报道要求准确、严谨、及时、到位,是党报宣传报道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地市党报,时政新闻要从地方党委、政府要求的高度立意,从普通市民关心的角度人手,力求宣传价值与新闻价值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2.
深圳商报是深圳市人民政府机关报,也是市委直属重要党报。深圳商报一直重视国际新闻,国际新闻版面在历次读者调查中都成为读者首选版面之一。商报搞好国际新闻的三种意识体现在坚持导向,敢于竞争和保持开放。 导向意识 深圳特区经济开放度高,各种信息和思潮在此交汇。怎样在开放条件下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特区党报编辑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就国际新闻的编辑工作而言,我们始终认为导向是第一位的。同时,国际新闻的导向是具体明确的,而不是抽象笼统的,它体现在每天的新闻报道和新闻版面上。 国际新闻的导向要体现有内有外,内外有别…  相似文献   

3.
杂议之一:大报、党报报社很穷吗?报业发展到21世纪,报纸上注明通联的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甚至传呼机、手机的号码,不仅说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通讯工具已为新闻事业服务,还体现了报刊的受众意识和作者意识。但却有一种普遍的怪现象:一些小报争相采用和利用这些先进的通讯工具,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而在一些大报、党报上很难看到传真或电子信箱号码。甚至有的报纸连一个电  相似文献   

4.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地方党报的国际新闻报道并没有优势。一是受采访力量所限,地方党报并没有第一手的国际新闻资源;二是受媒介特质所限,地方党报在报道的时效性上没有竞争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党报在国际新闻报道上就毫无作为。事实证明,版面就是影响力,编辑就是生产力,地方党报同样也可放眼世界,提供精彩的国际新闻,取得"全球作为"。  相似文献   

5.
刘上峰 《新闻界》2004,(1):67-67
“新闻监督不是过头了,而是不够”。近日,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黄瑞霖与新闻界负责人座谈时特别强调。笔者以为,这种看法对加强舆论监督很有针对性,并且让人深省。(据2003年12月27日《中国青年报》)新闻监督即是问题报道,甚至是批评。然而,在一些地方,新闻监督形成这样一种现象,大报羞羞答答,小报嘈嘈杂杂;对上客客气气,对下骂骂咧咧。大报新闻监督为何少而又少?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大报多数是党报,怕舆论监督多了,影响当地政府的形象。这无形堵塞了上级领导了解民情的渠道。不久前发生在厦门的警察打人事件,福建省省长还是从小报上得知的…  相似文献   

6.
报业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和省报、大报相比,地方党报无论在队伍构成,还是人员素质方面都存有一定差距,这种差距,正是影响地方党报发展的关键所在.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人才队伍,才是地方党报发展的固本之策.  相似文献   

7.
<痛失爱子>(图一)是海啸发生第三天,也就是2004年12月28日,被国际大报广泛采用并且无一例外地用大版面发在头版的新闻照片.但是,不同媒体对图片的剪裁处理、版面安排却截然不同,版面传递出来的新闻信息和感情信息也相去甚远,细微之处,体现出不同文化背景媒体编辑不同程度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党报很少或者根本不关注社会新闻。在目前,党报报道时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新闻,而把社会新闻“送”给了晚报、都市报、生活报等,这种情况要有所改变。从两个角度看,无论是从读者的关注度,还是从党报自身的发展,社会新闻都应该作为一个重要方面,走回党报的版面上。社会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报业集团的组建,许多省级党报为了壮大集团经济实力,在办好大报的同时,又先后创办了专业类、都市类、生活类的报刊。各省党报新创办的子报子刊,有的管理好,成了大报经济新的增长点,但也有的因管理不当等原因,年年亏损,成了大报的包袱。据笔者了解,目前大报对子报刊的管理有两种办法,一是“全包”式管理,“大报养小报”。大报不仅负  相似文献   

10.
“乌有先生”是报纸赶不尽的常客。此公真实的名字叫作“子虚乌有,通篇捏造”。然而不管中国外国、大报小报,乌有先生经常登堂入室,盖因其有万夫不挡之神功,取有价值的新闻易如探囊取物。在新闻高度竞争的时代,报人无不瞪大双眼找新闻。遇到这种“乌有先生”登门,尽管编辑心怀惴惴,但在“新闻价值”的诱惑之下,一惊一作之间,往往还是让乌有的东西堂而皇之地登上了版面的显要位置。结果当然是贻笑大方。  相似文献   

11.
本地新闻是地市党报最有效的竞争力 当前,多种媒体对地市党报的挤压是全国地市报业不争的事实。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媒体战中,地市级机关报处在传媒业的最低端,在新闻覆盖面、人才、财力等方面无法与中央、省及副省级等大报相抗衡。但从新闻的贴近性上来讲,地市报却处于金字塔的最底部,有着其他大报无法具备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国内新闻版能单独成为区域性党报的版面组成部分,从原属的时事新闻版中分离出来,本身即是新闻改革的成果之一。单就其版面构成来看,由于与国际新闻分了家,所编发的稿件界定为国内的外埠新闻,表面上看似显得比国内国际混编要便捷一些。但由于版面相对增多,除必发的一些重要新闻外,所余版面着实有一番文章可做,因而也对版面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到版面设计而言,如何创造性地表现当日新闻内容,在视觉传达上做到简明、生动,使受众在易于接受的前提下又能获得某种视觉享受,达到某种审美效应,便成为版面工作人员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党报的新闻改革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党报的新闻改革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是很早就提出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新闻事业是我们党的事业的一个部分,所以,这20多年来新闻战线都在进行改革,可以说党报的新闻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在的党报同20年前的党报相比,不论是报纸宣传的内容、形式、版面,还是整个报纸的风格,都面目一新。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舆论格局下,评论依然是党报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主流大报上有一块独立的评论阵地非常重要,从《人民日报》观点版取得的成效来看,需要这样一种与大报权威性和影响力相匹配的有分量的新闻传播样式。  相似文献   

15.
法制新闻,笼统地讲就是涉及法律实施过程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在地市级党报版面上,法制新闻属于社会新闻,见报率较高,几乎是社会新闻版面上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16.
党报栏目,是相对固定和独立、自成格局、由若干同类型主题组成的局部版面形式。栏目在党报版面结构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新闻采编实践中,一些党报对栏目建设仍然重视不够,往往有随意采访、随稿编辑、随意配置新闻资源的现象。如何把党报的栏目设置好、经营好,是新闻采编工作中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7.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大报不能没有评论,县市小报同样也如此。但是,县市报的评论与大报评论在内容和形式上应有不同,正如县市报的新闻与大报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许多不同一样。县市报的特点,一是“小”,版面小,容量小;二是“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三是“低”,即大多数读者文化层次较低。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京津沪穗 4家党报即《北京日报》、《解放日报》、《天津日报》、《广州日报》 3月份的要闻版、国际新闻版、地方新闻版等项内容进行了分析 ,调研数据结果分述如下。1、要闻版 (头版 )分析要闻版是“报纸登载最重要的新闻、评论以及其他稿件的版。每种报纸不论版面多少 ,都只有一个要闻版 ,通常都以第一版为要闻版。”[1 ] 我们先来看一看这 4家党报要闻版即第一版的情况。本文拟从新闻信息量、新闻时效性、新闻报道的内容等几方面加以考察。( 1)新闻信息量新闻信息量主要体现在新闻报道的数量上。我们对 4家党报头版刊登的报道数量进…  相似文献   

19.
会议新闻是党报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还是重要版面的“重头戏”。但是,在各种题材的新闻中,会议新闻一直有着一副“灰色”的面孔。它们在报道内容上比较单调枯燥,在报道方式上比较呆板僵滞。记者采写时缺乏热情,受众阅读时也缺乏兴趣。不容否认,会议新闻已经成为影响党报媒体传播质量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县市报是小报,这不仅因为它版面小,大多为四开,而且因为它在党报系统中处在最基层的位置。然而,县市报在发挥自身的新闻宣传作用上,却不能也不应自甘其小,小打小闹,小里小气。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要办好地方报纸。”“我们的报纸要登中央发的一般消息,但作为地方报纸,新华社总社的广播稿不一定全用,要适当选择、改编、压缩、提炼,要考虑对象,能不能看那么多,看了懂不懂。有的小报就比大报办得更结合实际,更切合群众需要,更通俗活泼。”(《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可见,县市报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