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科技风》2017,(7)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当前通信技术对晶振在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条件下的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在10MHZ频率使用情况最为普遍,这是围绕表面贴装器件封装的压控温补晶振来具体操作的,具体就是采用恒温控制加二次补偿方案的温补晶振。本文将会着重阐述使用该方法的设计以及测试,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7,(12)
恒温晶振是一种具有优良性优势的频率发生设备,被广泛运用于现代的许多领域中。在我国的经常运用的恒温晶振短期的稳定度一般控制在10~(-12)/1s量级,在国外的运用中恒温晶振高指标已经达到1×10~(-12)/1s,在目前的运用中还没有达到这种高指标的恒温晶振,以此对10MHz小型高稳恒温晶振的研究,需要对此进行10MHz恒温晶振工作原理的分析,并且针对分析的结果提出进行短期稳定度的改善方法,促使高稳晶振研制实现小型化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晶体振荡器也叫做晶振,其能够为通讯、电力、时钟等设备提供高精度的时钟同步信号或频率源,故而其常常被称作电子设备的心脏。本文结合恒温晶振振荡器的特点,结合恒温晶振的拐点配置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利用MAX5477型数字电位器和P89C52XBN型单片机以及选通开关CD4066B,对恒温晶振振荡器进行新的拐点自动配置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0,(3)
目前,随着我国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对恒温晶振稳定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满足最佳温度设定,才能充分发挥稳定性的需求、降低频率值。文章通过对恒温晶振,计算机辅助调试设计进行阐述,分析了自动化测试系统,为实现恒温晶振自动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子设备和电子产品在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称作其"心脏"的恒温晶振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本文结合恒温晶振的组成特点和其恒温原理,运用计算机对其进行辅助调试和自动测试,以期能够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其自动化、精确化发展,加大其在相关行业和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从而以市场需求为反馈促进其自身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基于GPS和恒温晶振(OCXO)的协同授时系统是常用的一种提供精确同步源的设计方案,通过GPS来驯服恒温晶振以产生精确的同步时钟。GPS芯片发出的标准秒脉冲含有随机噪声,为了结果的精确性,在进行时间间隔测量之前需要设计算法进行滤除,设计中采用了卡尔曼滤波算法。恒温晶振的控制不是完全线性的,所以采用了PID控制算法,以实现精准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7,(12)
恒温晶振作为一种具有优良性的频率发生的设备,运用于许多的领域中。而优良短期稳定度是指在晶振研制中的一项基准指标的体现。它在我国航天、电子、通信等领域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是运用恒温晶振研制的优良短期稳定住促使设备系统的性能保持稳定以及提高的状态。在本文的论述中主要是对恒温晶振基本工作原理进行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电路的设计,研制出具有优良短期稳定度的10MHz恒温晶振。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7,(12)
在本文中,对晶振相噪设计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分析,其中,主要探究的内容是有载品质因数值和电路结构等对相噪产生的影响,同时,将改进型的巴特勒振荡电路在小体积下进行了超低相噪恒温晶振的设计作为重要的基础,由此对稳压电路和主振电路等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7,(12)
此次研究主要结合恒温晶振技术,分析高稳定度晶体振荡器改善频率温度特性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设计回转窑熟料烧成系统分解炉(DDF炉)自动恒温控制系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传统的DDF炉自动恒温控制系统的数据采集及温度控制单元采用有源晶振A/D时钟采样控制方法,导致基线漂移,恒温控制性能不好。提出一种基线漂移交流耦合控制的DDF炉自动恒温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在炉内温度离散采集的基础上,进行温度控制曲线拟合,设计基线漂移交流耦合控制的DDF炉自动恒温控制算法,实现对DFF炉温度控制的优化预测,进行硬件电路设计,实现对自动恒温控制系统设计和改进。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避免恒温控制中的基线漂移,温度跟踪性能较好,具有较好的稳定输出,能有效应用在DDF炉恒温控制中。  相似文献   

11.
赵军浩  雷芳 《大众科技》2005,(11):188-189
多费率电能表和多功能电能表对时钟精度的要求非常苛刻,时钟的精度取决于晶振(一般为32.768kHz)的频率,该频率易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温度.文章提供了两种比较简易的方法,用以克服温度造成的频率漂移,使时钟保持很高的运行精度.本方法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按照晶振所处环境的温度值、对晶振的振荡频率进行适量修整或补偿,因此称为修整法和补偿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一种高精度数字温补晶振的自动测试系统,本系统可以批量完成数字温补晶振温度补偿数据的自动拟合与烧录,介绍了该系统的基本内容与关键设计,为批量生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高层建筑中低压配电系统中的供电效率,降低电能损耗,提出一种基于智能无功补偿优化模型的无功补偿方法。将给高层供电的变电站、线路、调节变压器等子站的智能无功补偿装置通过无线通信系统相连接,协调统一进行无功补偿量的优化决策;建立无功补偿优化模型,将全天高层建筑中低压配电系统中的电能损耗之和最小设置为目标函数,将电容器的投切和调节变压器的分接开关作为控制量,将电容器容量和线路中的电压作为约束条件。仿真实验表明,改进方法能够有效降低高层建筑中低压系统中的无功功率,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前普遍采用的晶振频率误差模型都是将晶振频率随温度的偏差看作一条对称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但与实际晶振频率误差有一定出入,因而校准的精度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本文以单相智能电能表为例,提出了一种提高电能表MCU内置实时时钟RTC(Real-TimeClock)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晶体振荡器设计对频率稳定度的严格要求,一种超高稳定度智能化恒温晶体振荡器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于晶振设计技术短期稳定度的分析,总结出其改善的对策,并依照和借助分析结果设计具体的振荡电路,然后通过仿真平衡谐波工具,逐步优化电路参数,最终获取理想的相位仿真噪声曲线,并依照最终优化的参数指导设计出真实样品。测试结果证实,其稳定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利用机器视觉、自动控制和机械技术,设计并开发了一种高速高精度的SMD晶振点胶上片一体化机器人.系统通过标定模块建立完整的绝对坐标体系,通过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系统能逻辑上判断分析晶体和晶体基座的绝对位置,并补偿机械运动的精度,完成满足工艺精度的点胶和上片动作.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7,(19)
此次研究重点分析微波频率源的相关设计,结合目前100MHZ恒温晶振作为重要的参考源,明确锁相环路的构成,在高达2GHZ的频点上,更好的发挥出应有的相噪性能,保证体现出极高的频率稳定度及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在更大的范围内使用微波信号源。  相似文献   

18.
石英晶振结构与力频关系的ANSYS分析与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ANSYS 对几种石英晶振在加力时的电极中心区应力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了不同晶振力频特性的影响大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两者的相对误差最大为2.6%.该结论又一次说明了石英谐振器的力频特性是由石英谐振器电极中心应力决定的与利用ANSYS分析晶振电极中心应力是一种分析石英谐振器力敏特性简单、实用、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配电网无功补偿优化过程中,Tabu Search算法能够高效地将最优解搜索出来,因此,将Tabu Search算法应用于配电网无功补偿优化具有现实可操作性。本文对Tabu Search方法的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因为农村配电网线路具备很多特点,综合考量其并联电容器投切等问题及特点,本文在Tabu Search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改进,用来解决配电网的投切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电容器投切分组的二进制编码优化,基于无功补偿的损耗降低特点,根据功率传输方向,对权重根据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然后进行二进制编码,从二进制编码串的末端进行移动;Tabu Search非常依赖于初始解,提出了当前时段处于运行退出状态时,根据无功缺额电容器的配置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20.
学科组是技术交流的一种好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稳晶振学科组正式成立于1979年,它是在高稳晶振这一学科发展的要求下成立的。几年的活动证明,以专业为基础进行技术交流效果较好。1977年1月,华北地区无线电协作组和河北省计量局在石家庄召开了“晶振技术交流会”。会后提出一个问题,即我国的高稳晶振的指标到底能达到多少?从那时起,一部分同志在下面酝酿搞一次全国性晶振比对测试。这个想法能否被全国同行所接受,当时还拿不准。于是先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出面,发信到全国几十个单位征求意见,时间不长就收到了许多热情洋溢的回信,促成了第一届全国高稳晶振比对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一届比对测试工作于1979年10月在二院计量站进行,21个单位53台高稳晶振参加了比对测试,同年12月在四川省成都市由10所主持召开了技术交流会,会后编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