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大志  赵志成 《科技风》2023,(36):143-145
本文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以地方高校LDXY为例,探讨了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00名大学生进行了返乡创业意愿的调研,并运用SPSS和AMO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从家庭因素、学校创业教育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得出以下结论: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可能与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独立、追求个人价值实现有关;社会因素对高校创业教育及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可能与测试样本所在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理想、政府返乡创业政策有关;学校创业教育因素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高校对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和创业扶助工作是有成效的;家庭因素通过影响学校创业教育因素间接影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说明家庭因素会影响学生的高校选择,从而促进高校将更加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政府和高校完善大学生返乡创业支持政策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群体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人才支撑。与此同时,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因此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成为时代要求和现实需要。运用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概况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Logistic模型,从个体禀赋和社会支持2个方面对461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技能对其创业和返乡创业意愿具有积极影响,月收入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和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为负;婚姻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年龄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在社会支持因素中,政策支持力度、地区经济水平、金融援助、创业教育培训以及亲友支持力度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和返乡创业意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 QCA)研究返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从外部环境和内部个人特质两个层面入手,探究了创新创业教育、社会规范、资源拼凑能力和创业自我效能感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影响创业意愿.结果发现:①强创业意愿驱动分为3条路径,即顺"势"而为型、谋事在人型和如鱼得水型.其中,第一条路径指良好的社会规范和高创业自我效能感与低资源拼凑能力的联动匹配;第二条路径指良好的创业教育培训、高创业自我效能感、高资源拼凑能力联动匹配;第三条路径指良好的社会规范、高创业自我效能感、高资源拼凑能力联动匹配;②与顺"势"而为型和如鱼得水型相比,谋事在人型是一条更为高效的影响路径;③非强创业意愿驱动机制有3条路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继续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与此同时,广大农村人才匮乏,加之当前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成为创新创业的主阵地。鼓励农村大学生进行"互联网+农业"返乡创业成为时代的要求与现实的需要。因此,对农村籍大学生"文化+时尚"农产品微商创业、"农产品+直播"电商创业及"互联网+生态养殖"创业3种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6.
创业态度、创业动机、创业政策、创业资本和创业培训均对大学生网络创业意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态度对大学生网络创业意愿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创业资本、创业培训、创业动机,创业政策对大学生网络创业意愿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学生创业的话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了解大学生创业态度、意愿和能力,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既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大途径。本文借助SWOT模型分析法,对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就业意愿的S-O发展战略,W-O约束战略,S-T多元战略以及S-W紧缩战略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4个方面构建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对山西大同大学学习创业基础课程604名大学生的调查问卷数据,采用多分类Logit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建议继续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的支持力度,学生家长应积极帮助大学生创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  相似文献   

9.
以90后大学生为样本,分析并验证了创业能力和家庭收入对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创业能力对创业意愿有显著促进作用;家庭收入对创业意愿有显著抑制作用,且为创业能力对创业意愿影响的正向调节变量;按性别和户口性质分组检验发现,创业能力仍与创业意愿显著正相关,但家庭收入的直接影响和正向调节效应仅对男生和来自城镇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显著。研究结论可为高校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和自主创业引导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双创"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较多,但较少涉及个体的行为风格.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实证检验掌控、影响、稳健、谨慎、外向和内向型6种行为风格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掌控型和谨慎型行为风格无显著影响;影响型和外向型行为风格显著促进了创业意愿;稳健和内向型行为风格显著抑制了创业意愿.按性别分组发现:掌控型行为风格仅促进了男生的创业意愿;影响型行为风格仅促进了女生的创业意愿;稳健和内向型行为风格对男生创业意愿的抑制作用更大;谨慎型行为风格对男生、女生的影响均不显著;外向型行为风格对男生创业意愿的促进作用更大.研究结论可为大学生自主创业选择和创业教育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双创"背景下,国家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及创业实践均提供了相当大的支持力度,高校也制定了相应的培养计划,但从现阶段看,有积极创业意愿的大学生仍然较少,究竟是什么影响了他们的创业意愿成为研究重点。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进行调查,并提供对策建议,以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就业方式和就业结构的转变,自主创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方式。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无锡地区大学生意愿和动机,发现目前大学生创业意愿整体并不是很强,来自预期收入高这一创业动机较强,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主要受资金因素、创业方向、创业经验、学校教育、知识储备、国家政策等因素影响。学校、社会和政府三方面应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视力度和鼓励程度,完善创业激励政策,健全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学生创业相关问题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研究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形成机制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提升大学生创业水平。通过分析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剖析各类因素的作用机理,从而找寻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形成机制和路径,以期为大学生创业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返乡创业机会。目前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大学生返乡创业主要是从精准发展本村特色的农业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建设互联网科技下的农村电子商务三条路径进行。要实现返乡大学生成功创业还需要从培育乡村创业意识、构建自身的乡村创业知识结构入手,提升其的创业机会识别能力、资源汇聚与整合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5.
进城务工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优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经济关系的有效途径,是小城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互联网+"热潮、"双创"的浓厚氛围、各级政府出台创业扶持政策给返乡农民工利用互联网创业提供了新机遇,但仍需建立健全返乡农民工"互联网+"创业服务体系,方能应对地方政策滞后、创业资金短缺、自身禀赋不足及来自外部的激烈竞争等挑战,从而有效推进返乡农民工在"互联网+"背景下创业。  相似文献   

16.
目前,双创教育在我国已经进入广泛推广阶段。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纷纷崭露头角。然而,虽然大学生有创业的热情,但其本身存在的一些壁垒,使他们在创业道路上更易"摔跟头"。医学生是大学生中专业性质较强的群体。本文通过以黑龙江省三所主要医学高校教师和学生调研,分析总结医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遭遇的结构性壁垒以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低碳化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社会迫切需要更多创业者实施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绿色创业。大学生是绿色创业的生力军,加强大学生绿色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绿色创业意愿意义重大。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绿色创业教育、情绪智力、创业自我效能感与绿色创业意愿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对283份调查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绿色创业教育对绿色创业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情绪智力在绿色创业教育与绿色创业意愿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绿色创业教育与绿色创业意愿之间具有中介作用;情绪智力、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绿色创业教育与绿色创业意愿关系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研究丰富了绿色创业理论,有助于引导更多大学生加入绿色创业行列,助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激发创业意愿与提升创业能力的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创业教育策略问题在当前社会创业背景下凸显重要。在分析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研究框架与研究思路,拟将普通高校大学生作为潜在的创业者,对普通高校创业教育、学生创业意愿以及学生创业能力等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机理进行深度的理论探究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创业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江苏镇江的大学生创业为研究对象,在查阅文献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社会、高校、个人三个层面分析制约大学生创业的瓶颈,创业瓶颈是由创业环境、创业教育、创业意识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要解决大学生创业瓶颈问题,就必须采取提升城市总体经济实力、完善创业保障机制、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培养。  相似文献   

20.
创业是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有效手段,大学生作为社会最具创造性的群体,是国家创新创业的重要储备人才。大学生创业意愿较高但缺少实际创业行为,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结合计划行为理论,以创业承诺和创业机会识别为中介,深入研究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之间的关联机制以及行为产生条件。通过SPSS和AMOS对304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创业意愿对创业行为的正向影响十分显著;创业承诺和创业机会识别发挥了链式中介作用,弥补了意愿转化为行为过程中缺失的联系。因此,要引导大学生创业者通过创业承诺和创业机会识别做出创业行为,重视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对创业行为的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