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从西法石印到铜锌制版,再到照相印刷技术,走出《点石斋画报》,历经《真相画报》《北洋画报》《良友》画报,及至《晋察冀画报》等,中国近现代图像新闻实践经历了从手绘到摄影的形式转向、商业画报勃兴与新闻摄影专业化探索,及救亡话语下叙事内容从人文地理到战地影像的纪实流变。晚清民国大变局历史时期的图像新闻生产实践中,摄影艺术家、新闻摄影家等在技术更迭、救亡图存等框架下,围绕视觉形式,依托媒体和叙事内容等,对美术新闻性、新闻摄影“主象”“典型”、记录“活的历史”等进行了深入探索。他们在新闻摄影审美性、证史观、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生产,围绕陈述对象、陈述主体、核心概念及陈述策略等话语生成规则,构建了近现代中国新闻摄影话语。  相似文献   

2.
2011年4月12日,在由武汉晚报社发起举办的"城市晚报创新发展研讨会暨武汉晚报创刊50周年座谈会"上,总品牌价值超600亿元的11家中国晚报领军人物与《中国记者》《新闻战线》等中国新闻核心期刊的老总们,纵论数字化背景下包括城市晚报在内的纸媒的创新号发展.  相似文献   

3.
刊登在2002年8月10日《武汉晚报》的消息《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在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类一等奖。这篇582个字的短新闻给我们采写新闻佳作提供了如下三点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一是选题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热点,针对性强。医生开“大处方”是经济体制转型之后医疗卫生行业出现的一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医疗卫生行业是把挣钱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4.
孔祥福  严华 《新闻前哨》2006,(10):44-45
2006年2月底以来,《楚天金报》连续推出了几组值得关注的热点民生新闻:《乙醇汽油用得好吗》、《“一炉烧饼”引发的反思》、《关注老通城命运》、《餐饮发票,说声要你不容易》、《关注武汉驾培市场》、《香辣虾火爆的背后》、《玫瑰陷阱到底有多深》、《少用塑料袋重提菜篮子》、《武汉气象观测站无奈搬家》、《土味野味,一个美丽的概念》、《菜场的秤怎么了》等等。这些报道大多引起较强的社会反响,有的被省委及武汉市委主要领导高度关注并批示;有的被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专题表扬;有的被评为一季度湖北新闻宣传好稿;有的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促进了一些社会问题的解决;有的还演化成一场公益活动,正持续广泛地开展……  相似文献   

5.
发掘市场《武汉晚报》新闻热线有个响当当的名号"新闻110".1999年,《武汉晚报》在本地媒体中率先设立读者热线电话"82438110"(后改为"82333333").目前,此新闻110热线已列入武汉110联动体系,且多年被评为110联动先进单位,其社会影响与品牌效应日渐彰显.12年来,《武汉晚报》新闻热线接到读者新闻报料逾200万条,很多报料经记者采写,引起社会强烈关注.2000年1月,记者通过热线获得线索赶赴江西解救因经济纠纷被扣当地的武汉出租车,当《武汉晚报》新闻110采访车引领被解救的出租车平安到达武汉城区时,几百台出租车自发组成车队相迎,轰动一时.12年来,《武汉晚报》获省级一等奖以上各类新闻奖项共60多件,70%获奖作品依托的是读者报料线索,其中不乏《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陶教授破解上网成瘾难题》等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  相似文献   

6.
从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到安徽经视《第一时间》、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范大姐帮忙》等民生新闻节目的开播,面对日益多元化的社会诉求以及城市电视台之间的竞争加剧,民生新闻逐渐显现出由单纯“呈现事件”到“解决问题”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姜文姬 《青年记者》2009,(14):47-48
“客里空”是善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专门编造假新闻的代名词。从1947年6月山西《晋绥日报》提出要在新闻阵营里肃清“客里空”开始,整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却尚未见到新闻打假胜利的曙光。不但如此,上海《新闻记者》杂志自2001年起,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客里空”奖新闻评选活动,这些“客里空”新闻所涉及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经济、科技、娱乐等各个领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试从2008年《新闻记者》评选出的“客里空”奖新闻(2008年十大假新闻)作品入手,  相似文献   

8.
你不仅是做新闻长春是全国新闻行业竞争最激烈的城市之一.上世纪90年代起,《城市晚报》《新文化报》《东亚经贸新闻》《长春晚报》四家都市类报纸“挤”在长春这个人口总量仅280万、经济总量几千亿的中等城市.“白刃战”“惨烈”……这样的词汇曾经是这四家报纸老总心头挥之不去的梦魇,……1999年,民生新闻作为一个新名词刚刚引发新闻学者关注,记得很多人还在研究“下水井冒水”是不是新闻的时候,在《吉林日报》的强力支持下,吉林省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报纸专栏——“杨光帮你办”出现在《城市晚报》上.  相似文献   

9.
刘莹  贾玉全 《新闻窗》2012,(3):106-106
自2009年,央视明确提出“新闻立台”的办台方针后,随即进一步加大了新闻节目的改版力度。自2009年7月27日起,新闻频道先后推出、改进和新增了一批新闻节目。其中,晚间23:00—24:00档的民生直播新闻{24小时》,在整合了原《新闻会客厅》后,通过对地方台优秀民生新闻主播的挖掘,以一种整体风格轻松自然,内容上关注百姓生计,语言生动、贴近生活,节奏上张弛有度的鲜明风格,赢取了越来越多的城市中高文化层次受众的关注和喜爱。《24小时》主要由“重要时政消息”、“主播关注”、“国内外新闻简讯”、“数说今天”、“声音”、“今日面孔”、“图说定格的今天”几个板块组成。  相似文献   

10.
2011年4月12日,由武汉晚报社举办的城市晚报创新发展研讨会暨《武汉晚报》创刊50周年座谈会在武汉举行,11家中国晚报领军人物与4家新闻核心期刊的代  相似文献   

11.
顾鲲 《新闻前哨》2009,(8):58-58
2008年10月.武汉新闻综合频道推出新闻直播节目《整点播报》。这是继《武汉新闻》、《百姓连线》之后,武汉电视新闻推出的又一档以新闻直播为主要手段的新闻资讯节目。该节目正式开播后,武汉电视台每天的新闻直播节目增加到190分钟,形成了全国城市电视台直播时间最长、次数最多的电视新闻链。相对于文字新闻、广播新闻而言。电视新闻最大的优势是通过图像、声音、字幕等多种手段,  相似文献   

12.
《青年记者》2012,(14):49
武汉首份全英文报纸《长江周报》日前开始出版发行,该报作为"外籍人士‘家在武汉’工程"的一部分,旨在为在汉外籍人士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营造城市的国际化环境。《长江周报》由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创办,每周五出刊,4开8版,全彩印刷。周报内容涵盖武汉一周政经要闻、社会和文化新闻,以  相似文献   

13.
广播消息《工人代表呼吁免征“下岗补偿”所得税,税务总局准备修改有关政策》由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浙广早新闻”2000年3月 9日播出,获2000年度浙江省好新闻一等奖、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这篇获奖作品给人最大启示就是:一篇报道是否有生命力,取决于它是否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热点;新闻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该报道对热点问题反映的速度和程度.以及它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围绕“下岗补偿所得税”、浙江电台从“一分钟  相似文献   

14.
高薇华 《现代传播》2004,(1):113-114
20 0 3年 5月 1日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始试播 ,此举为中国电视新闻改革设定了新的坐标。《央视论坛》、《每日国际观察》等全新的新闻评论性栏目和《新闻会客厅》、《共同关注》、《声音》等一系列含有评论性板块的专栏节目的出现 ,凸显电视媒体作为“从事公共事务讨论的公共论坛”的职能 ,有关学者认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开播标志了新闻信息由‘传播’时代进入了‘解读’时代”。①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媒体与新闻评论体裁相结合的产物。运用电视传播手段 ,阐述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立场、观点、看法 ,藉此反映、影响、引…  相似文献   

15.
在平常的新闻语境中.新闻话语总是一副客观、简洁、平实的硬性形象,它总是在有意地躲避叙述中情感的渗透与评判,新闻事实过滤掉了生活与情感的气息,新闻人物成了记者笔下的道具与材料.你听不到他内心悸动的真正颤音,对新闻真实感的追求遮掩了生活的灵性.新闻变得冷硬。《大河报》“都市倾诉”版,为生活中的情感事件构建了一个表达的平台.为冷硬的新闻话语灌注了生命灼热的气息,使新闻话语由“事件的真实”升华为“情感的真实”、“生活的真实”^①。在笔者看来,它至少从以下六个方面拓宽挖掘了新闻话语内涵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6.
从2006年4月到8月,上海、成都、杭州、沈阳、武汉、西安六大中心城市联动,32场递进式大型直播,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精心打造的《加油,好男儿》节目最终拉下帷幕,在勇气、才艺、责任感等七项指标的  相似文献   

17.
汤山 《声屏世界》2004,(9):22-22
关注民生、反映民意是新闻发展的方向,也是坚持“三贴近”的具体体现。《南京零距离》自开播并取得巨大的社会反响以来,“民生新闻”这一概念越来越清晰,并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1860新闻眼》《服务到家》《新闻坊》等栏目的共同特点是内容贴近受众,并给百姓“话语权”。但在“民生新闻”冲击波的作用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  相似文献   

18.
“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倾听百姓话语、传递民意民声”是民生新闻的一个特征,它与党中央提倡的“以人为本”、新闻“三贴近”基本一致。正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南阳日报·社区新闻》版应运而生。在编辑《社区新闻》版的过程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记者、编辑必须要有民生视角、民生意识、民生情怀,才能做好民生新闻,才能让民生新闻成为报纸的亮...  相似文献   

19.
吴盈  冯静 《新闻世界》2012,(8):48-49
从经典的“焦点访谈”式到“新闻1+1”式到最近的“看见”式,三十年来,中国电视新闻评论一直在探索、发展、丰富自己的话语形式。本文着重选取《焦点访谈》《新闻1+1》《看见》三档栏目,来看中国电视新闻评论如何一步步把姿态放低,如何实现“非我”到“我”的涅檗突破。  相似文献   

20.
刊登在《武汉晚报》2002年8月10日上的消息《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类最高奖一等奖。这篇582个字的短新闻给我们采写新闻佳作提供了如下三点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一是选题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热点,针对性强。医生开“大处方”是经济体制转型之后医疗卫生行业出现的一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医疗卫生行业是把挣钱放在第一位,还是把老百姓少花钱看好病放在第一位。揭露这一问题往往很难,难在不容易抓到具体事实。这篇消息的作者从一个普通患者的经历入手,抓住连医务人员都说“药开多了”的个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