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社会,新闻环境日益复杂化,搞舆论监督尤其是重大问题的批评报道无异于走钢丝,记者甚至要冒着人身安全的风险。在这样的环境里,如何能够拿起舆论监督的武器为百姓鼓与呼,是广大新闻从业人员渴求破解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2.
舆论监督是公民言论自由的具体化,是新闻媒介表达公民对于国家事务及公共利益有关的社会事务的监督。舆论监督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群众监督,而批评报道则是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在江苏丹阳电台的《星期话题入《记者访谈》等新闻追踪栏目中提出批评意见的大多是普通群众,这些栏目反映报道的也都是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在群众中有着广泛影响.在不久前丹阳电台进行的听众调查中,收听率名列前茅,人们赞扬这类报道是政府的喉舌,是正义的呼声,是百姓的依托。笔者在组织这类报道中,积累了一些感受。一、批评报道与正面引导紧紧抓住社会热点…  相似文献   

3.
新闻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监督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党报舆论监督内容的变化和报道领域的拓宽,党报舆论监督也更多地关注民生民瘼,透视社会热点、难点,聚焦事关百姓的重大问题,起到了为广大群众鼓与呼的作用。但无论何时,作为党报舆论监督者都要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始终坚持"三个围绕"和"四个有利于"进行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4.
为政府监督,为百姓伸张正义,舆论监督报道如今已经成为督促有关部门工作,反映百姓呼声的一个重要途径。做好舆论监督报道,要求记者自身要端正采访报道心态,摆正自己的身份,认清自己的角色,并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只有这样才能既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又能更好地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5.
“舆论监督难”,这是新闻工作者的共同体会。记者采访受阻,有时遭到围攻或殴打,加之法律救济相对滞后,从事舆论监督工作的记者、编辑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有如履薄冰之感。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不仅要敢于监督,还要善于监督。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就必须要讲究报道策略。 舆论监督报道策略是记者在实施舆论监督的过程中,为达到报道目的而采取的合法手段及方法。从我国舆论监督的基本情况来看,有效的舆论监督报道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准确定位。定位策略是舆论监督策略中最…  相似文献   

6.
刘长风 《新闻前哨》2013,(10):69-70
求证与调查是记者的职责所在。对某一事件.记者往往需要反复调查求证一这种调查求证,在突发事件与舆论监督报道中体现得尤为重要。突发事件中.死者伤者的人数、人物的身份等.记者需要向权威部门或知情者求证。舆论监督报道中,往往要请权威人士、主管单位.对有关事件与现象进行求证或评论,或鉴别真伪,或评判事件.  相似文献   

7.
张林 《新闻窗》2010,(3):92-93
报道事实和进行舆论监督是新闻记者的主要职责,传递党政信息,替群众说话,为社会服务,是记者的职责和使命。记者要写出有深度、有指导意义的报道,还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8.
对社会丑恶现象和党内腐败现象实施新闻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也是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党报作为主流媒体,其担负的舆论监督职责更重。 党报派驻各地的记者,与编辑部记者一样承担着舆论监督重任。驻站记者除了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外,还应拿起新闻批评的武器,对所驻地域那些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与现象,进行批评和揭露,以明辨是非、扶正祛邪。 与编辑部记者相比,驻站记者开展舆论监督遇到的阻力更大,更容易受到驻地的制约。驻地党政领导对待舆论监督的态度,直接影响着驻站记者开展舆论监督的行为以及舆论监督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哲 《新闻知识》2002,(7):46-47
舆论监督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武器,也是增强党报权威性、可读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尽管各个媒体都把舆论监督作为联系群众,反映百姓心声的桥梁和纽带,披露了社会上一些违法乱纪、腐败现象和人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仍有一些报道缺乏大局意识,乱放空炮,不  相似文献   

10.
杨燕萍 《新闻实践》2014,(12):81-82
去年以来,绍兴晚报的舆论监督报道重现活力,尤其是"民生求证"栏目,捕捉民生盲点,以舆论监督为主导,解决民生实事为核心,先后推出100多篇报道,既推动政府工作,又满足百姓诉求,为新时期舆论监督报道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捕捉盲点,民生诉求细挖掘舆论监督报道,选题很重要。市民的诉求很多,但许多都是琐碎的、显化的,是"小民生"。  相似文献   

11.
舆论监督报道对社会的各种丑态和劣行公开揭露,进行曝光,是深受百姓欢迎、社会效果强烈的一种新闻形式。在邪恶面前,敢讲真话,敢揭露实情,敢主持正义,这需要强烈的责任感与正义感,需要有勇气和锐气。但是,舆论监督又是一件担风险的事,一不小心,麻烦便惹上身,它常常弄得记者、编辑自己好尴尬,有的竟吃上了新闻官司。那么,如何避免新闻官司,把握好舆论监督的度,对一名新闻工作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报纸在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同时,应恰当地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揭露和批评阻碍改革开放的人和事,以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及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然而,新闻同行都感到舆论监督难搞.从客观上讲,没有形成一个有利于舆论监督深入开展的外部环境:被批评者当地组织不予配合;被批评的单位和个人通过种种手段和方式干扰舆论监督.从主观上讲,记者的批评报道不准确或批评的方法欠妥,以致带来无休止的扯皮或引出“官司”.舆论监督外部环境的改善,是一个渐进过程.我们要探讨的是舆论监督的经验和教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提高记者采写批评报道的艺术水平.近5年来,我在编辑《舆论监督》(原《读者来信》)版稿件的同时,采写了42篇批评报道.这里,仅就采写批评报道如何选择题材,寻找角度以及方式方法,谈些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林鑫 《记者摇篮》2009,(11):50-50
新闻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作为舆论载体的新闻传媒对社会生活施行的监督。电视舆论监督性报道的兴起,是新时期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必然要求,这就决定电视与舆论监督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电视媒体进行报道,都不是随意为之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批评揭露一个典型,警醒教育一大片,这正是电视舆论监督的真谛。近年来,各式各样的民生新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其针砭时弊,倾听百姓心声的节日宗旨受到了普通百姓的关注和欢迎,可以说,电视报道是实现舆论监督较好的报道形式,而舆论监督是电视报道的一项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4.
<正>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由《青岛日报》报送的《“垃圾围村”亟须“解围”》荣获中国新闻奖舆论监督报道三等奖。至此,《青岛日报》自2020年以来,已有三篇舆论监督报道获得中国新闻奖。《青岛日报》于2019年2月组建舆论监督部,记者们以“邱正”作为集体笔名,开启了常态化舆论监督,截至目前已刊发500余篇舆论监督报道,推动解决了一批涉及营商环境、百姓急难愁盼和城市治理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有效提升了党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做好舆论监督报道,是媒体的责任和义务。《汴梁晚报》作为七朝古都开封的主流媒体,始终以聚焦民生热点、解决百姓难题为己任,重视舆论监督报道,做政府想做的事,做百姓盼做的事,为政府分忧,替百姓解忧。  相似文献   

16.
新闻批评是发挥舆论监督的重要途径,在针砭社会时弊、为百姓排忧解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闻批评的语言是实现其社会功能的重要载体,由于新闻批评语言态度、表达方式的差异.而呈现出大众语态、精英语态、主流语态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传媒业的迅猛发展,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的作用日益突出。但在新闻实践中,作为新闻舆论监督载体的批评报道,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影响了批评报道的质量,削弱了舆论监督的功效。例如:记者在报道中的角色,即记者是新闻事实的旁观者;批评报道越多越好,要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就得靠"曝光";认为舆论监督极容易引发纠纷和官司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传媒业的迅猛发展,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的作用日益突出。但在新闻实践中,作为新闻舆论监督载体的批评报道,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影响了批评报道的质量,削弱了舆论监督的功效。例如:记者在报道中的角色,即记者是新闻事实的旁观者;批评报道越多越好,要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就得靠"曝光";认为舆论监督极容易引发纠纷和官司等。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时代造就了表达的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问题"是这个时代的声音,主流媒体更应该成为其中的权威,特别在舆论监督上,不应该成为失声者。百姓呼声需要民意渠道畅通,作为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就必须准确地把握服务中心工作的高度与贴近百姓的视角有效结合,又要把握监督性报道的角度、力度、尺度与承担起社会责任有机结合,引导公众对社会难点、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吴悠  孙起 《声屏世界》2003,(3):24-25
批评性报道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之一。媒体通过批评、揭露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和一些丑恶现象,引导舆论力量,推动社会矛盾的解决。但是批评性报道又是最容易引发利益冲突和纠纷的。如果记者的报道引起了关注,有关职能部门要求透露其消息提供人,而消息提供人又在事先要求记者保证不泄露他们的真实情况.那么在此情况下,记者是否应该为其保密?本文旨在以邱氏父子的遭遇为个案,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