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趣谈     
张港 《世界文化》2002,(2):13-13,18
英国人不全是说英语,英国的威尔士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说的是克尔特语,这些经常不说英语的英国人占英国人的1/5,他们家里一套外头一套,在家用自己的克尔特语,出门才用英语。美国人也不全说英语。美国人中有1/7不说英语,其中有1700万人说西班牙语,170万人说法语,150万人说德语,120万人说汉语,有40%的人不能说流利的英语,这些人只是在不得已的时候才讲英语,而且有许多人说得很糟。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的发展史上,有不少关于西部开拓者的故事。同样,在缝纫机的发明史中也有很多真正发明家的有趣故事。其中有过于正直的发明家、不走运的发明家,还有激烈争夺专利权的发明家,他们以不同角度为缝纫机的发明改进绞尽了脑汁。1790年,英国的托马斯·塞恩特曾研制过缝皮鞋的缝纫机,但并不实用。1830年,法国的巴泰勒米·蒂莫尼耶为了给拿破仑军队缝制军服发明了缝  相似文献   

3.
对他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莎士比亚只不过是一位大众喜爱的伦敦剧作家。没有人认为他是英国曾产生的一位最伟大的天才。许多年过去了,文学评论家才逐渐认识到他的剧作的真正价值。甚至在17世纪末,在莎士比亚已去世75年多的时候,许多人还认为他写得拙劣。他们说,他写作是为了取悦观众,而没有遵循那些为剧作家们规定的写作准则。一位英国评论家托马斯·赖默,在1692年写了一本书,试图证明莎士比亚并不懂得如何写悲剧。他以戏剧《奥瑟罗》为例。首先,赖默认为莎士比亚不应该用诗体来写最重要的一些情节。赖默认为,通过删去一些词句也能使那些情节得到完善。奥瑟罗不该说话时,莎士比亚却让他说了这样一些台词:  相似文献   

4.
<正>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著名作家、思想家,启蒙主义运动的领袖,但他对英国的推崇甚至崇拜却举世皆知。他曾说:上帝啊,我真的热爱英国人。如果我不是爱他们更甚于法国人,愿上帝惩罚我!身为杰出的法国人,却如此热爱英国人,究其原因,这大约是当时许多法国知识分子的共识。英国与法国隔海相望,但它早已掌握了海上霸权,工商业发达,资产阶级已登上了政治舞台,开始了产业革命。1640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相似文献   

5.
外媒导读     
张楠 《世界文化》2015,(1):64-65
阅读也有"性别歧视"读者更喜同性别作家根据一项来自英国的最新调查,大多数的英国人在阅读时喜欢选择他们同性别作家的作品来读,而对于异性作家的作品则很少涉猎。在参与调查的4万人里,阅读性别分化的倾向非常明显。在当年男士最喜爱的50部作品中,男性作者的比例占到了90%。反之,在女性群体中的调查结果也是相同的。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调查,是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女性作家的创作。根据最近来自美国的统计,在当今文学出版界  相似文献   

6.
中国书法,作为博大精深的炎黄文化的一种高度凝练和特殊载体,很早以前就曾零星地流传到了欧洲。但对于抽象、深奥的中国书法,西方文艺界只能表面地、零碎地了解,当然也不乏误解;因为要撇开汉字。汉语本身,而用与汉字的音、形、义差别极大的英语(西语)来表达中国书法的深奥艺术,比翻译、传播中国的其它艺术要困难得多。在本世纪30年代之前,虽曾有许多懂中国书法的人到过西方和西方人到过中国,或许他们也曾将中国书法向西方世界作过零星碎语的介绍,但这都远远不能载入中西文化交流史。1935年,有一位名叫蒋彝(19O3-1977,字仲…  相似文献   

7.
我们以前一直认为欧洲人自古以来就用刀叉吃饭,然而这是完全错误的。距今大约二百年前,直到十八世纪中叶,欧洲的黎民百姓没有使用过个人专用的刀叉,当然贵族们例外。此外,在中世纪的城市国家里的新兴资产阶级,虽也有些人使用刀叉,但是老百姓是绝对没有人用的。在苏联曾有这样一个传说:十月革命时,俄国的农民进入宫中,在那里发现了各种稀奇古怪的珍宝。尤其当他们看到了餐刀和叉子时,惊讶地说:  相似文献   

8.
<正>19世纪末,欧洲处于核心地位的两个经济强国——英国和法国,虽然只隔了一条英吉利海峡,但两个国家却采用了截然不同的经济手段向世界推销自己的产品。英国商人把最赚钱的也是最害人的鸦片推销到东亚各国,但他们是靠军舰和大炮进行强权倾销。而法国商人选用了他们最喜爱的同时也被他们认为是最健康  相似文献   

9.
你知道在没有报纸、没有邮局、甚至连文字都没有的年代里,消息是怎样传播到全国各地去的?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古人所发明的形式多样的交流思想和向全国各地传播消息的方式。古时候,他们最初开始传播消息时只知道呼喊。但不久他们发觉一种呼喊或一个手势是不够的,要表达思想还需要更多种呼喊和手势,而且每一种都要有其特定的含意。这样就产生了复杂的示意语言和声言系统。渐渐地,随着要说的事不断增加,人类就发明了越来越多更加完善的表达方式。最后他们的呼喊变成了说话或是语言。到人类学会使用语言时,如果要与一英里外的人讲话,他们还得亲  相似文献   

10.
英国人喜欢咖喱餐咖喱是由多种香辛原料配制而成的调味品,以印度产的质量为最好。历史上,英国曾对印度进行了长达近200年的殖民统治。虽然这一统治结束已有半个世纪,但英国人对印度咖喱餐的好感却始终未减。据统计,英国国内约有250万成年人每周享用一次印度风味...  相似文献   

11.
正1983年,Michael Holbrook Penniman出生于贝鲁特。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黎巴嫩人。连天战火中,全家曾辗转巴黎,后定居伦敦。少年时代,Michael Holbrook Penniman曾遭校园霸凌并患失语症,11岁时仍不会用英语读写。在人生的剧变期,音乐为他提供了脆弱却安全的栖身之地,从此之后,当他尝试用音乐表达自我,所有曾经晦暗的剪影、惊心的记忆、忧郁的隐藏人格和可怕的幻想敌,都统统  相似文献   

12.
1757年,英国远征军在普拉西战役中击败莫卧儿王国最后一支大军,确立了在南亚次大陆的殖民统治。此后,英殖民者开始对喜马拉雅山北面神秘美丽的西藏高原怀有觊觎之心,英印总督曾两次派员进入西藏,但均只到日喀则而未能到达拉萨。1811年,一位英国人终于抵达拉萨,并将这座神秘的“东方圣城”第一次展示在英国人面前。他就是托马斯·曼宁。向往东方1772年,托马斯·曼宁出生在英国诺尔福克郡一个牧师家庭。曼宁从小体弱多病,甚至不能入学,爱子心切的牧师只好给他请了几位家庭教师。尽职的家庭教师却也竭尽全力,使他受到极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美国最初的居民,也许是历史上最受欺辱的人民。他们曾在富饶的美洲生息繁衍,幸福地生活着,并享受着全部自由。他们也创造了自己的文明——朴素的印第安人的文明。诚然,他们的文明并不象西欧那样先进,但毕竟是建立在公正的道德价值和社会基础上的。他们这样生活着,一直到十五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欧洲人开始涌往美洲,在那里定居、生活。欧洲人来到后,同当地人之间开始了争夺土地之战,战争很快就以欧洲移民取胜而告终。这样,  相似文献   

14.
美国人姓氏拾趣朱伟一“比尔·克林顿”,在英文中是个很响亮的名子,一看姓就知道这是位白人,而且是英国人的后裔。在美国,名字不重要,但一看姓氏就知道你是那方神仙。温斯顿·李有个像模像样的英文名字,但姓是地地道道中国人的姓,所以不看面孔也知道这人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15.
扩大词汇量是每个自学英语的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美国国际教学设计部的负责人罗基德博士是美国英语教育专家,他曾编写过专门给外国学生用的英语教材和自学丛书,在帮助自学英语的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下面是他为大家介绍的一些提高英语水平的好方法。用什么学什么跟语法和句子结构相比,词汇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之所以很多人认为词汇难学,是因为所学的词汇跟生活实际没有联系,没有机会来运用这些词汇,而不使用就不会真正理解这些词汇。所以在开始学词汇时,首先必须弄清自己学习词汇的目的,如果是为了通过托福考试,…  相似文献   

16.
裘伟廷 《寻根》2020,(2):52-56
许多人都知道,1881年,美国传教士麦嘉谛携其收养的宁波女孩金雅妹到美国纽约学医,金雅妹后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应该是中国女性留学第一人。但很少有人知道,在金雅妹之前,即早在1840年左右,已经有几个中国女盲童赴英国和美国留学了。温施娣收养失明女童温施娣,19世纪英国女传教士,本名玛丽·温斯塔尔·居茨拉夫(Mary Wanstall Gutzlaff,1799-1849,中文名字温施娣)。  相似文献   

17.
近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由于法国的顾拜旦男爵的提倡和努力奔走而开始举办的。它以和平与友爱为宗旨,在全世界范围内接连举行。但它走过的道路决不平坦,能有今天的完美形式是不容易的。在它走过的路途中曾出现过不少的危机。最早的是1908年的第4次伦敦奥运会。当时英国和美国之间有政治磨擦,这种矛盾直接反映在两国选手和工作人员身上。在升国旗、裁判等事情上双方都采取对立的态度,互不相让。英国选手获胜时,美国代表团长吹口哨,英王爱德华七世则拒绝接见美国选手,大会的气氛十分紧张。圣保罗教堂的蓬西尔巴尼亚主教闻讯十分痛心,为了平息争端便对来教堂礼拜的选手们说:“奥林匹克运动会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加。”。后来人们把这话讹传为顾拜旦所说,成为了奥林匹克精神的象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再一次危机是1936年第11次柏林奥运会。这次大会首次采用传递圣火的做  相似文献   

18.
英语“Whodunit”一词意为根据谋杀案创作的侦探和惊险小说。这一口语说法源于美国,是侦探小说的代名词。但有一位侦探小说家却是典型的英国人,她的许多小说的风格也是英国式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她的笔名还有阿加莎·克里斯蒂·马洛  相似文献   

19.
威拉&#183;凯瑟是美国20世纪初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在将近,+年的写作生涯中她著作丰富,共有-,本中长篇小说和,本短篇小说集。1873年,凯瑟出生于美国东部弗吉尼亚州温彻斯特附近的后溪谷,那是一个长满绿草的地方。9 岁时,她随父母迁居到内布拉斯加州红云镇附近的农场。凯瑟曾对一位访问者谈到自己初到农场的感受:“当我们向它驶近时,我觉得来到了世界的边缘。”凯瑟的第一个家安扎在分水岭上。小说《我的安冬尼亚》中的大多数人物都取材于这里。一年后,她的父母又把家从农场迁到红云镇。这里虽只是一个有着*1++人的小镇,但也是个繁华地带,每天都有八列满载乘客的火车奔驰而过。红云镇的人在凯瑟的生活与艺术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是激发凯瑟创作灵感的一个重要源泉。而在美国,没有任何一个像红云镇那样的小镇经常被作家描写到小说里去。它是《哦,拓荒者们2 》中的汉诺威镇,《云雀之歌》中的蘑菇镇,《我的安东尼亚》中的黑鹰镇,《我们中间的一个》中的弗兰克福镇,《一个沉沦的妇女》中的甜水镇。凯瑟原想当一名医生。在红云镇,她与两位医生成了好朋友,他们在需要人手的时候总是让凯瑟帮忙。凯瑟也因此学会了一些医术,她不仅敢于解剖死猫,还曾治愈一些小动物,这让当地人惊...  相似文献   

20.
和其它国家一样,在美国,家庭生活是社会得以延续、个人得以安身的基础,但它却又有其某些自己的特色。一个典型的美国家庭一般由父母和他们未婚的孩子组成。若不是为疾病或贫困所迫,孩子结婚后是不和父母住在一起的。但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一般是密切的。遇到节假日,一个大家庭的成员,包括祖父母、叔叔、嫂嫂等都聚到一块进餐。美国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人员的流动性很大。在美国每年有百分之二十的人迁居,这就破坏了原有的家庭纽带关系,也直接影响着美国人的婚姻。美国青年到一定年龄往往离开家乡,要么去上学,要么去当兵,或到大城市去找个谋生的职业,这就给他们的婚姻自主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美国,父母不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